
煤矿风井设计安全专篇.doc
108页兴安煤矿新南风井设计安全专篇兴安煤矿设计室2009年2月24日目 录前 言 5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5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6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 6四、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7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安全条件 8第一节 井 田 概 况 8一、地理概况 8二、主要自然灾害 9三、矿区及采区开发史 10四、矿区水源 10第二节 安 全 条 件 11一、地质特征 11二、地质构造 17三、煤层及煤质 19四、矿井瓦斯等级 22五、水文地质 23六、对矿井地质勘探安全条件资料的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35第三节 采 区 设 计 概 况 36一、工程性质 36二、采区开拓开采 36三、提升、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42四、井上下主要运输设备 44五、地面生产系统 45六、供电及通讯 45七、技术经济 48第二章 采 区 通 风 49第一节 概 况 49一、井田瓦斯、煤尘爆炸性 49二、开采温度 49第二节 采 区 通 风 50一、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50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 51三、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51四、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布置(见通风系统图) 51五、安全逃生途径 51六、通风设备及反风 51七、采区风量、风压及等积孔 51八、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抗灾能力 51第三章 粉 尘 灾 害 防 治 51第一节 粉 尘 51第二节 防 尘 措 施 51一、防尘措施 51二、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 51三、煤层注水防尘 51四、采空区灌水防尘 51第三节 防 爆 措 施 51一、防爆措施 51二、井下电器设备的选择 51三、撒布岩粉 51四、个体防护措施 51第四节 隔 爆 措 施 51一、隔爆措施 51二、隔爆水棚 51第四章 瓦斯灾害防治 51第一节 瓦 斯 51第二节 防 爆 措 施 51一、建立合理完善的通风系统 51二、瓦斯检查 51三、防爆措施 51四、防止瓦斯引燃措施 51五、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 51第三节 隔 爆 措 施 51第四节 开采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防突措施 51一、突出危险性预测 51二 、局部防突措施 51三、措施效果检验M 51四、安全防护措施 51五、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51六、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51七、附掘进防突技术工艺流程图如下 51第五节 矿 井 瓦 斯 抽 放 51一、结合现有资料 51二、加强通风 51三、加强瓦斯监测 51第五章 矿井防灭火 51第一节 概 况 51第二节 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 51一、煤的自燃分析预测 51二、煤的自燃预防预测 51三、各种防灭火方法 51第三节 井下外因火灾防治及装备 51一、电气设备事故引发火灾的防治措施: 51二、其它火灾的防治措施 51三、井下消防洒水系统 51第六章 矿 井 防 治 水 51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 51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51二、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 51三、采区水文安全条件评价 51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 51一、留设防水煤(岩)柱 51二、井下探放水 51三、井下防治水 51第三节 井下防治水安全措施 51一、概况 51二、计算过程及结果 51第七章 井下其它灾害防治 51第一节 顶板灾害防治及装备 51一、影响矿山压力显现基本因素分析 51二、一般顶板冒落灾害的防治措施及装备 51第二节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措施 51第三节 爆 炸 材 料 库 51一、地面爆炸材料库 51二、井下爆炸材料库 51第四节 提升运输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 51一、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及装置 51二、防治运输事故的主要措施 51第五节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 51一、井上下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的选择 51二、供电线路事故及地面变电所事故防制措施 51第八章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 51第一节 概 述 51一、瓦斯 51二、煤的自燃 51三、煤尘 51第二节 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选择 51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构成(见框图) 51二、监测内容及参数指标 51三、系统配置 51四、信号电缆的铺设 51五、传感器配置数量 51六、监控系统安装及具体要求 51第三节 监测设备各类传感器布置 51一、甲烷传感器安设地点说明 51二、一氧化碳传感器 51三、风机开停传感器 51四、风门开关传感器 51第四节 采区各类传感器装备量 51第五节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可靠分析 51第九章 采区安全检测及其它装备 51第一节 矿井安全检测及其它装备 51第二节 矿山救护队 51第三节 矿山保健设施 51第十章 劳动定员和概算 51第一节 劳 动 定 员 51一、安全专用工程设施劳动定员: 51二、安全培训 51三、劳动定员: 51第二节 概 算 51一、工程概算编制依据 51二、安全设施工程概算: 51104前 言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矿井南部通风系统现状目前,兴安矿三四水平南部回风主要由二水平南21层回风井和南风井回风,南部入风流路线由中九层二、三号井入风和中央副井入风,在三水平井底汇合→三水平南一石门→四水平11层中部区综采二队→三水平南二石门→三水平南21层轨道上山→二水平南21层大巷后,分为两部分回风,—部分回风由南21层风井到地面,另一部分风流到二水平南边界回风上山→一水平南边界石门→南风井回风至地面。
最长通风路线9295米南部共有永久通车风门17处36道,永久通行门11处22道,挡风墙10道,调节窗8道2、施工新南风井的必要性随着兴安矿深部煤层的开采,矿井通风系统进一步复杂,尤其是矿井南部通风线路过长,巷道失修严重,通风阻力增大,加上二水平南21层回风井由于受采动影响遭到破坏,二水平南17层回风井也已经报废,导致兴安矿南部只有南风井一条回风井负责南部的所有回风,回风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生产发展,加大了矿井隐患,故计划在兴安矿南部边界从地面施工一条立井通达二水平-90米标高的回风井,以满足兴安矿南部三四水平同时生产时期的回风需要3、新南风井位置及断面选择依据新南风井位于兴安煤矿与峻德煤矿交界附近、兴安煤矿井田内,新风井位置选择是没有被兴安煤矿及峻德煤矿采动破坏的区域,新风井将作为矿井的永久回风井新风井直径为5米,断面积为19.6平米,新风井与原风井总的回风能力能达到7000m3/分,满足矿井南部回风需要二、设计的指导思想简化通风系统,降低矿井南部通风阻力,使矿井通风顺畅、合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以经距114129.68,纬距104302.93为中心,由地面施工一立井330 m到二水平。
施工二水平南边界新风井回风通路85 m,将二水平南27层大巷与南边界新回风井联系;新回风井立井净直径5 m,净断面积19.6 m2,新风井回风通路采用半园拱形断面,净断面19.8 m2;工程量:立井330 m +回风通路85 m +联络巷15 m=430 m;施工工期:立井330 m :5个月,回风通路和联络巷100 m :1.5个月总工期6.5个月;投资估算:330 m ×2万元/m=660万元;100 m ×0.8万元/m=80万元总投资=660+80=740万元井筒位置的选择不存在采动破坏问题;新回风井压23、24、27、33和35号层,合计压煤86.9万吨,该回风井所压23、24、27、33号煤层标高均在二水平(-90)以上,为一、二水平煤,现有条件已不能开采,35号煤层灰分高,煤层薄,兴安矿没有开采过;新回风井峻工后,兴安煤矿三、四水平南部回风,通过三、四水平南部采区上山回到二水平大巷,经新回风井到达地面四、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新回风井筒附近地面民房搬迁2、本区地表沙层较厚,达25米左右,井筒过沙层段加强施工工艺3、本区地质构造较复杂,断层属推断,控制程度较低,建议施工前,钻探以探清地质构造及煤层情况。
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安全条件第一节 井 田 概 况一、地理概况1、交通位置兴安矿矿区位于鹤岗煤田南部,也是市区南部,在小鹤立河下游河床、河谷及东岸的丘陵地带距鹤岗市区约12公里2、境界范围兴安矿矿区北部与富力矿交界;南部以峻德矿交界;西部以煤质地层基盘为界,东部以3号煤层-700米底板等高线在地表水平投影为界,兴安井田走向长4.6公里,倾斜宽4.6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4′31″,北纬47°13′54″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序号XY序号XY15237262.022593950.0125232150.022592430.025235405.022596816.0135232900.022592450.035235130.022596826.0145232940.022592540.045234260.022597100.0155235368.022592515.055233038.022597310.0165235200.022592840.065232400.022597667.0175235750.022592955.075231450.022597970.0185235850.022593180.085231872.022596100.0195236065.022593420.095231820.022593911.0205236540.022593660.0105231430.022592622.0215236505.022593690.0115232140.022592480.03、气象及地震情况该区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冬春两季多风寒冷,夏季多雨,年平均降雨量600mm左右,雨季多集中在六、七、八月。
每年十月中旬至翌年四月为结冻期,井田气象如下:极端最低气温:-33.9℃最大冻结深度:2.38m最大积雪厚度:14cm最大降雨量:48mm年均降雨量:645.4mm最大风速:24m/s结冻时间:210天主导风向:西风地震裂度:六级4、地形地貌井田中部地势低洼,标高在240米左右,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小鹤立河流经兴安井田约6公里,河东岸建立了护河堤,堤高250.9米,河的洪水标高248.8米井筒地表标高是247米二、主要自然灾害本矿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季节性的降水三、矿区及采区开发史兴安矿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工程之一,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1956年7月20日建成投产,矿井设计能力150万吨1965年10月开始进行二水平延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