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课稿搭石、比尾巴.doc
3页《搭石》评课稿今天,听了辛甘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辛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辛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老师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美?”学生马上说:“我从脱鞋绾裤中体会到人的美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表演一下“绾”的动作,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三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辛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 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 三、写作指导,融为一体。
辛老师教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节阅读课的教学,都会和相关的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辛老师在学习完课文后,问学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吗?”很多同学意识到这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不是平时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怎么会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脚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辛老师继续鼓励大家:“相信你们也会成为生活的细心人,也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 厚实的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辛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郑阳艳《比尾巴》评课稿 今天,听了贺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一课,可以看得出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空间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一.注重情境创设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教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三.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四.练读课文,体会语气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郑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