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胀罐及低真空罐幻灯片.ppt
19页胀罐及低真空罐物理性胀罐物理性胀罐• 特点:外形有变化,顶盖或底盖外凸, 但罐头的密封性良好,内容物感官质量、PH值无变化,属商业无菌;罐内呈轻 度正压,有的尚有少量真空度 • 主要产生原因: • (1)顶隙体积小:装罐量过多; • (2)罐内残留空气多:内容物排气不足 、装罐温度低或封罐真空度低;物理性胀罐• (3)顶、底盖用铁厚度、硬度不当,或 盖形设计不当,如膨胀圈太深、无弹性 等出现突角变形; • (4)杀菌冷却操作不当、罐内外压差偏 大:加压杀菌时无反压冷却或冷却时降 压过快 • (5)罐头撞瘪后在顶底盖出现轻微胀罐 • 有试验结果表明了各参数与胀罐产生的 关系物理性胀罐• 对比表物理性胀罐• 注:a、设定罐头体积为380ml,真空 度为250mmHg; • b、装罐量以水计,分别为350、360、 370ml(顶隙量分别为30、20、10ml ); • c、顶、底盖的弹性突出体积分别为0、 10、20ml• 当罐内压力尚未破坏卷封结构时不会发 生泄漏问题,因而产生的是物理性胀罐 化学性胀罐(也称氢胀) • 特点:顶底盖外凸严重,内容物的PH值 、形态无变化为商业无菌,但有金属味 ,锡、铁或铝的含量较高,罐内可检出 大量氢气,大多发生于腐蚀性较强的酸 性食品、饮料罐头。
化学性胀罐(也称氢胀)• 主要产生原因: • (1)制罐材料使用不当:镀锡量偏 低、涂膜偏薄或固化不充分,包装 材料的耐蚀力不能适应食品的腐蚀 性,罐壁严重腐蚀产生的大量氢气 超过材料的耐压强度而胀罐; • 化学性胀罐(也称氢胀)• (2)罐内含有腐蚀因子:当食品排气不 充分、装罐温度过低,罐内真空度低残 留氧多时,会促进酸性食品的严重腐蚀 而胀罐; • (3)焊缝及其补涂膜性能差或涂膜的严 重刮伤:对有溶铁倾向性食品,焊缝或 涂膜刮伤处的露铁会导致集中溶铁腐蚀 ; • (4)贮存温度高会加速腐蚀细菌性胀罐 • 因罐内残留细菌繁殖产气所致,常见于 需经高温杀菌的低酸性食品饮料罐头 细菌性胀罐的产生原因有杀菌强度不足 和杀菌后再污染两种情况: • (1)杀菌强度不足:罐头密封性良好, 罐内通常仅有一种芽孢杆菌但无球菌等 杂菌,内容物变质、形态有变化,PH值 下降等细菌性胀罐• 产生原因: • a、杀菌前内容物细菌污染严重,因原料清洗 不干净或加工不及时,原辅材料细菌含量高; 或杀菌时内容物初温偏低,原有的杀菌公式不 能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 b、杀菌锅热分布不均匀,杀菌锅排气不充分 有冷点,使局部杀菌不充分; • c、仪表失灵。
• (2)杀菌后再污染: • 特点:罐头有泄漏,罐内有杆菌、球菌甚至霉菌等杂菌,内容物变质、形态有变化,PH值 下降等细菌性胀罐• 部分杀菌后再污染胀罐的特点如表6—8 所示 细菌性胀罐• 主要产生原因 : • a、焊缝严重缺陷:因虚焊、强度不足, 杀菌时焊缝处漏入冷却水; • b、卷封结构:• 迭接率、紧密度不足 • 迭接率和紧密度与罐头受污染程度的关 系如表6—9所示细菌性胀罐• 关系表细菌性胀罐• 卷边厚度(T值)偏高:卷边的间隙 G值偏高,同一卷边的T值偏差、各 罐卷边的T值偏差偏大时,均会影响 卷封的密封性 • 日本罐头协会规定:211401罐的 G值为0.15mm0.05mm,同一 卷边的偏差为0.05mm,罐与罐 的偏差为0.02mm,上述要求明 显高于我们绝大部分企业的内控指 标细菌性胀罐• c、密封胶: • 密封胶品质不良:附着差、不耐高温, 杀菌后有内流胶或外挤胶; • 干膜量:当T值、LC值过大时,密封胶 不足则可能造成漏罐;而UC值、LC值 完全没有时,又会造成挤胶; • 涂布位置不当、均匀性差:胶膜过宽或 有断胶、缺胶等缺陷细菌性胀罐• 花生牛奶胀罐的实测结果 细菌性胀罐• d、易开盖• 刻线留板厚度偏低,铆钉、刻线有缺陷; • 冲盖偏心:钩边内径偏差大、卷边钩边偏小; • 材质偏硬:卷边盖钩偏小。
• e、冷却水污染: 冷却水不符合饮用水要求, 在杀菌冷却时因密封胶的暂时性软化,食品的 冷却收缩、罐内压力迅速下降引起的罐内外压 力差就可能吸入微量污染水而将细菌带入罐内 细菌性胀罐• 冷却水细菌数与罐头污染的关系 细菌性胀罐• f、实罐工艺不当、顶隙过小:杀菌时破 坏了卷封结构、卷边撑松,尤其是铝易 拉盖如罐内压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 ,罐头就会胀裂(数据如表1所示)• 杀菌温度过高; • 装罐量过多、真空度过低; • 无反压冷却或冷却时降压过快,卷边撑 松而漏入冷却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