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力发电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控制.docx
5页火力发电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控制 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火力发电技术日趋成熟,伴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就以百万机组火力发电厂的建筑施工为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涉及到汽机基础、汽机基座、锅炉基础、脱硫吸收塔等建筑,在相关工程施工工作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至今仍然有许多的问题,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是一项重点工作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技术;现状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作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相对于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工作而言,最大的施工特点就是使用的施工材料较多,比如百万机组汽机基座底板尺寸为58.1*17*3米,其混凝土量就达到2963立方,基座上部结构柱断面尺寸达到3*3米,混凝土量达到4200立方,所以其施工的工程量相对较大,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随着其体积增大,其表面积比并没有随着混凝土量增加而增大,而是在减少我们都知道混凝土从液态变成固态,是一个凝固的过程,而物质的凝固就需要放热,表面比较小就造成了散热条件不充分,在通常情况下,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其表面温度远远低于内核的温度,造成了大型混凝土块内外温差较大的现象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总结发现,混凝土裂缝主要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裂缝的表现形式就是塑性裂缝,这种混凝土裂缝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最终凝固之前,其表面水分经过大量蒸发,缺乏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必要的张力,导致裂缝的产生,这种问题影响主要表现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第二种裂缝的表现形式就是塑性沉降所导致的裂缝,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存在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混凝土材料,出现过干或者是过湿的现象。
第三种裂缝的表现形式就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表面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表面产和裂缝,这种裂缝随着应力的增大,会由表面延伸到混凝土内部,影响到内在质量二、相关技术要点的分析(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及施工工作的时候,要区别于一般的混凝土设计工作,水泥是混凝土中主要材料需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或低水化热低碱水泥,所使用水泥品种的铝酸三钙含量应小于7%,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得超过60°C,水泥7天的水化热不超过250KJ/KG砂应采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B类低碱天然活性中粗砂石子应采用5-31.5mm的连续级配的低碱活机碎石或卵石这些特殊的混凝土材料,能够有效的减少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应满足规范要求,使用前必须先做水泥适应性实验及实际效果实验,并应采用不具有早强性能的高效减水剂,可采用掺和料和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但其用量应由实验确定并且掺和料与外加剂的质量符合规范规定混凝土应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60~190mm范围内,初凝时间4小时左右二)混凝土浇筑的相关技术分析养护时间: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干缩裂缝,,在初凝前用木抺子压实抹平,赶走泌水同时使混凝土面光洁、平整,并特别注意多次抹面,至少三次,并保证表面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所需水分,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应满盖塑料薄膜一层加以覆盖,然后再覆盖保温材料养护。
经过长时间的技术发展,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较为传统的分层连续浇筑,另一种浇筑方法就是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单次浇筑厚度控制在400mm左右浇筑方法,这种浇筑方法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有着不得随意留施工缝的工作要求,避免相关施工问题的产生除此之外,这两种施工方法都有着以下具体的工作要求:1、在进行实际斜面分层浇筑的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工作,或者是在进行连续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在浇注牛腿、梁与柱子接头处以及柱子根部等钢筋密集部位时,严格控制混凝土上升速度和振捣质量,确保此处混凝土的密实度2、混凝土振捣内部以振捣棒为主,混凝土在振捣中应控制振捣间距一般控制在400mm范围内,振捣时间控制在15s~30s之间,避免出现漏振或过振,振动棒距离模板不大于150mm第一层浇注完成后,认真对第一层混凝土的振实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振捣密实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浇注分层厚度300~500mm,两端往中间推进,循环浇筑,浇筑第二层时,振动棒必须插入上一层50mm进行振捣三)混凝土养护的相关技术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百万机组汽机基座养护过程中,时间温度曲线呈抛物线型式,最高混度可高达74°C,最高温度时间点在混凝土终凝后养护28小时左右时间点上,而环境温度仅为28°C左右,内外温差有近50°C,不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出现裂缝等质量事故将是不可避免的。
大体积混凝土要控制环境温度与表皮温度、表皮温度与上层温度、上层温度与中层温度、中层温度与下层温度的温差在20°C以内大体积混凝土,应提前设计测温点,测温点应均允分布并每点分上下三层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并终凝后开始测温,开始7天内,每昼夜测温24次(每小时测一次),7天以后每3-4小时测一次,直到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0°C时,停止测温四)合理组织施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缝性能,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水泥水化热与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之间的比值,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选择含泥量低的骨料,通过掺入适量的减水剂以及矿物质混合材料,配置出具有低流动性的大体积混凝土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用碎石和粗砂作为骨料参与混凝土的配置,能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伸性能提升20%参考文献:[1]王向锋.新时期火力发电厂电气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123.[2]郑磊.火力发电厂低压电气供配电和设备安全运行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16):206.[3]刘胜.浅析火力发电厂电气安装调试要点[J].科技风,2018(25):163.[4]贺佳.660MW火力发电厂电气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8):173.[5]曾喆,刘首明.关于2×660MW火力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的分析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8(07):225-226.[6]崔浩.火力发电厂低压电气供配电和设备安全运行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25(07):221.[7]吴晓钢.火力发电厂电气运行操作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3):153.[8]尤纪超.浅谈火力发电厂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接线安全性[J].科技风,2018(15):17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