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宗全教授--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回顾与总结.ppt
34页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邓宗全 教授 2009年05月09日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内 容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二、前三届大赛的发展与进步三、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四、教育部对大赛的要求与大赛发展方向五、大赛的主题和内容■ 新世纪,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在教学改革中强调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大赛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背景:1990开始国内部分高校和一些省市分别进行了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教育部理工处多次提出设立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四大竞赛设想■ 动议:2002年5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决定申请举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申办:2002年11月,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向教育部高教司递交报告,申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教育部批复:2003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批复同意试办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 2003年8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发出第一届大赛的通知。
▲ 2004年夏季,分六个大区进行预赛▲ 2004年9月11~13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南昌大学成功举行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第一届大赛■ 向教育部汇报:2005年春,在成功举办第一届大赛的基础上,为提升大赛的规格、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组委会向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作了专题汇报■ 教育部组建大赛组委会:2005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发文,组建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05-2008)组委会”,从而使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成为全国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竞赛之一主任委员:杨叔子副主任委员:艾 兴、张尧学、邓宗全、张 策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 2005年6月,大赛组委会发出第二届大赛的第1号通知大赛主题为: “健康与爱心”,内容为:助残机械、康复机械、健身机械、运动训练机械四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2006年5月,组成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负责统筹全国大赛的实施、制定评审细则、筹备决赛及扩大宣传等各项具体工作▲ 2006年10月19日~22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湖南大学成功举行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第二届大赛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工作过程的回顾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确定了:• 会徽、会旗;• 学校选拔—省(市)预赛—全国决赛的竞赛模式;• 全国决赛规模。
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 2007年5月,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举行了主题发布会议,大赛组委会发布第三届大赛的第1号通知大赛主题为: “绿色与环境”,内容为:环保机械、环卫机械、厨卫机械三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第三届大赛▲ 2007年7月,大赛组委会修订大赛《章程》、《评审办法》、《经费使用办法》,推进了大赛制度化建设▲ 2007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为“ 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 2008年5月,发布了关于第三届大赛工作的第2号通知,明确第三届大赛预、决赛工作进程▲ 2008年10月16日~20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成功举行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特色:• 首次召开主题发布会——规范大赛开始时间;• 增加了慧鱼专项竞赛组;• 增设了泰科电子海外实习生遴选内容;• 首次在军队院校举办,以大赛为纽带,加强了军地高等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经验交流;• 全国决赛中引入“性能-价格比”的模糊评价概念;• 全国决赛答辩中增加“加工工艺”知识提问环节。
一、大赛发展过程的回顾二、前三届大赛的发展与进步大赛指标第一届大赛第二届大赛第三届大赛大赛规格由“三会”组成 组织委员会教育部高教司发 文成立组织委员 会教育部财政部联 合资助竞赛项目赛题自选题确定主题和内容 确定主题和内容竞赛方式学校—大区—全国学校—省级—全国学校—省级—全国赛区数目6个23个27个参赛的省市数目18个24个26个前三届大赛情况统计表预赛省级组委会3个15个19个参赛作品数350项1080项2200项参加学校数200所240所340所参与学生人数2000人5000人10000人指导教师人数700人1000人1600人二、前三届大赛的发展与进步大赛指标第一届大赛第二届大赛第三届大赛决赛参赛作品数61项123项131项参加学校数48所82所88所参与学生人数180人450人495人指导教师人数90人170人190人决算经费44.3万69.8万121万冠名新三思杯长庆杯——总赞助经费26万51.2万76万出版作品集1本 54万字1本 121万字规划出版1本二、前三届大赛的发展与进步大赛指标第一届大赛第二届大赛第三届大赛分 类类组组委会级别级别省市名称1省级级教育 主管部门门成立 赛赛区组组委会湖北、北京、广东东、江苏苏、辽辽宁、山东东、 四川、安徽、黑龙龙江、福建、吉林、陕陕西、 江西、广西、重庆庆、浙江、天津、湖南、 上海2 研究会或 学校联联合组织组织甘肃肃、新疆、贵贵州、河南、河北、(云南) 山西、宁夏3未参赛赛省市区海南、内蒙古、青海、西藏香港、澳门门、台湾二、前三届大赛的发展与进步目前参赛省市情况统计1)对学生的知识面的要求较广 作品以机械为主、机电结合。
涉及的课程多(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控制、程序设计等),因此一般多是3~4年级学生参加2)使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从发布大赛通知到参加预赛有7~9个月时间学生参加了产品设计的全部环节,包括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动手制作、设计资料整理,以及表达能力等三、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大赛及作品的特点3)设计作品与实际应用紧密相结合 一些作品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前景三届大赛的作品中,专利申请量逐届增加(10项~25项),还有的作品与企业达成了转让协议,部分设计达到了准产品的水平三、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4)存在问题是:部分作品制作成本较高 大多数作品的成本 2000元~10,000元成本最高的作品 100,000 元成本最低的作品 约300元部分设计结构偏于复杂,如何能以相对简单的结构实现机械的功能,应引起重视 ■ 呈现良性发展的局面 由于教育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带动了不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高等学校领导的支持;社会赞助和上级拨款陆续而来;大赛已初步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良性发展的局面■ 大赛社会影响迅速扩大 央视、省市电视台、Sohu和Google等网站,以及许多平面媒体进行了报道,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大赛取得的成绩■ 参赛学生的收获巨大大赛已成为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强化作用大赛展现了这一代年轻人非常大的潜力许多专家对创新设计大赛这一的作法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积累了举办大赛的经验在竞赛的命题、组织、宣传、评审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大赛的组织结构已趋于合理,工作程序正在迈向规范化三、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三、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大赛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育部领导的大力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大赛组委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金工三个教学研究会全体委员的全程参与和通力合作■ 全国范围内许多高校领导、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工作■ 承办学校,特别是决赛承办学校的精心组织■ 若干企业的赞助支持■ 教育部将成立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联合组织,将统筹研究或领导有关学生科技竞赛的问题■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拨付经费支持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本大赛已经获得2007年、2008年连续两次共四十五万元的经费支持四、教育部对大赛的要求与大赛发展方向教育部对大赛的支持■ 将大学生科技竞赛与课内外教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切实起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作用。
避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避免锦标主义■ 加强对大赛的组织和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不得乱收费,不得向学生个人收费教育部对大赛的要求四、教育部对大赛的要求与大赛发展方向落实教育部的指示,使大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如果教育部的这一指示长期不能得到落实,各校对大赛的准备工作将成为游离于教学秩序之外的“参赛运动”,使锦标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大赛最终将站不住脚而走向失败四、教育部对大赛的要求与大赛发展方向大赛发展方向1)在第四届大赛中,争取吸引港、澳、台的高校参加2)有目标的帮助一些省、自治区成立相应的赛区组委会;有目标的帮助部分赛区提高参赛学校的数量3)通过大赛平台,使学生利用参赛作品设计、制作、答辩等环节,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从几届大赛的答辩环节看,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依然有待加强对大赛工作的几点建议四、教育部对大赛的要求与大赛发展方向五、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 内容为“在突发灾难中,用于救援、破 障、逃生、避难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 制作”大赛的主题与内容重要通知今晚(5月9日)19:30-21:30,在本宾馆主楼三层309会议室,将召开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选题宣讲,参赛注意事项、大赛经验交流会议。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