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插图大文章-谈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docx
12页小插图大文章-谈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Summary: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它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自编问卷等方式调查了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本插图的认识和使用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老师没有领悟到教材的编排特点,没有准确把握插图与课文的关系,在运用中出现了诸多失衡现象在运用策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课时合理用图包括利用插图质疑激情、解词释义、突破难点、加深体验和课后的拓展延图,主要利用插图学命题艺术、知写作技巧、练复述能力这两大方面,谈了谈自己对课文小插图开发和利用的一些体会Keys:插图阅读教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在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密切配合课文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纵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种类繁多,生动活泼,特别是其中所寄之“理”、所含之“情”、所显之“景”,也是品位极高、情趣横生。
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着学生求知的欲望笔者就插图使用现状的研究、教师读图能力的研究和插图的运用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一、插图使用现状的研究在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然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领悟到教材的编排特点,没有准确把握插图与课文的关系,在运用中出现了诸多失衡现象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对课本插图的认识、对学生阅读插图的指导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小学在职的语文教师,其中包括我校的四十多位教师和他校的五十来位教师调查情况如下:表1.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本插图的认识情况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占98.7%,装饰和摆设占1.3%,不清楚的占0你认为目前小学课本中的插图:好占31.2%,不好占5.2%,有好有差占63.6%小学生很喜欢课中的插图:是占88.3%,否占7.8%,不清楚占3.9%你重视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吗:非常重视占36.6%,一般占48.2%,不重视15.2%表2.小学语文教师使用课本插图的情况在教学中你利用课文插图吗:经常占30.2%,偶尔占65.5%,从不占4.3%。
你经常分折插图和课文之间的相关程度吗:经常占14.2%,偶尔占70.2%,从不占15.6%教学中,你知道怎么指导学生看图吗:知道并指出方法占19.5%,知道没有指出方法占44.2%,不知道占36.4%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可了课文插图的存在,并认识到插图的作用,但多数教师对插图的运用还不够重视,在备课时很少去研究教科书的插图,因此这方面的知识不够充分从目前的阅读教学来看,有些老师片面追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以多媒体软件所提供的音像并茂的情境取代课本中插图的静止画面,轻视课文插图存在的价值;有些老师觉得插图几乎从不列入考点,便忽略了插图的作用,只重文,不重图,认为插图仅是美化版面的点缀,只求愉悦,缓解对抽象文字的视觉疲劳而已,自然忽视了插图这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有些老师知道要利用插图这一教学资源,但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引导不当,反而适得其反对插图更高层次上的运用,以文配图、看图写文、师生围绕插图的互动等极少触及,而这些也正是插图的魅力所在和教学所努力的方向二、教师读图能力的研究插图是我们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只要我们赋予其新的思路,并合理利用,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作为教师,怎么做,才能把这一资源用得更妥,使学生、文本的对话能更好地展开?1.教师应转变观念要认识到插图不仅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要清楚地知道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读图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接受读图现象,而且在行动上要做出表率,不要觉得读图只是美术老师才应该教的,自己也要学会一些读图的方法2.备课时对插图的解读作为教师,为了插图开发和利用的合理与科学,我们应该认真地研读插图,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通过对话让课文插图发挥最优效果备课时,教师不但要备课文,还应该备插图,在备课过程中树立“备图”意识,深入研读插图,挖掘开发潜在的教学价值要结合教学活动设计,确定:要不要用文本的插图?怎样用?要达到怎样的功效?叙事性文本的插图一般是故事情节中的一个场景,这类插图是静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内容使之动起来、丰富起来,文本细读在插图解读中进一步得到提升说明性文本的插图一般是被说明对象的图片,借助插图可以让学生对不熟悉的事物具有感性的认识,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文本细读铺平道路教师要读懂文本作者、绘图作者和编辑的意图,并睁大自己鉴赏的眼光,悟出插图的丰富底蕴,读出自己对插图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在图文之间铺路搭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要让学生学会看图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寻求图文的最佳结合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蕴涵在课文插图中的知识信息,思考如何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品评鉴赏,透过插图画面探究和吸收更多隐含的信息;思考如何利用插图来设计练习,发挥插图的最大功效三、插图运用策略的研究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加用图,注意图文紧密结合,寻找恰当的生成点,才能将插图的实效发挥最大化笔者主要从课时与课后两个方面来谈谈插图的运用策略:1.课时合理用图(1)观察插图,质疑激情由图引出课文,通过对插图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中有两幅对比新明的插图引入新课时,可作如下导入: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出示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出示第一段: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指导朗读后再出示第二幅图师: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小村庄在大雨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模样,树倒了,房屋塌了……师引导: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是(湛蓝深远),空气不再(清新甜润)村庄(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小村庄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自己去书里找找答案如此巧借插图导入课堂,很具实效,既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的欲望,为学生的说话搭建了平台2)利用插图,解词释义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受生活环境和阅历的限制,对课文中的某些词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即使听老师的语言描述,还是不能深入理解领会这时,恰到好处地利用教学插图,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如果能妥善利用插图,把理解、识记和写记过程都有效整合起来,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笔者曾听过曹鸿飞老师执教《登山》一文,其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就是很好的范例:师(出示山路图):看着山路图,你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出现了哪些词?生:深渊、悬崖、狭窄、危险……教师随机板书:万丈深渊、悬崖、狭窄的小路……师:如果把它们送回课文的插图里,你觉得它们应该写在哪里?想一想,写下来学生在插图上写词。
师巡视并交流:我发现有个同学在写“狭窄”时把它写得很小很小,为什么这样写?生:因为这条路非常窄,人得一点点贴着悬崖过去,所以要写得窄一些师:是呀,这样一个地方,前边是万丈深渊,后面是陡峭的悬崖,脚下又是如此狭窄的小路,此时此刻,如果是你站在此处,什么感觉?生谈感受师:在狭窄的小路上,列宁同志又是怎样做的呢?快速到书里找找答案曹老师改变了以往把新词写在田字格里的模式,巧用插图,让学生非常轻松地了解了课文重点词的意思,更快地识记了新词同时,从词的写法入手来讲感受,切入文章的重点,此举可谓一箭三雕3)文图合一,突破难点我们知道,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有着烘托的作用,有的课文对人物所处的环境浓墨重彩,这一插图资源对主人公的执着、无畏、矢志不渝等品质有渲染烘托的功效教师在文本重点处巧妙运用课文插图,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则会收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如教学《普罗米修斯》重点段时,就可以利用课文那幅展现了普罗米修斯在悬崖上接受惩罚的插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感悟文本,体会人物的情感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生:我看到了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让人望而生畏,而悬崖下是一片深渊。
生:一只凶恶的鹫鹰正用它尖利的嘴巴向普罗米修斯啄来,那凶神恶煞的表情、那恐怖锋利的爪子仿佛都在向普罗米修斯示威真恐怖呀!生:我仿佛听到了悬崖峭壁上传来呼呼的风声,让人战栗而那只鹰也正发出可怖的OU—OU声,拍打着翅膀越飞越近师:是呀,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死亡的恐惧充满了整个画面可是孩子们,把目光聚焦到普罗米修斯身上,你又注意到什么?生:普罗米修斯一脸坚毅,还高昂着头,挺直着腰生:普罗米修斯好像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似的,那样沉着地站在那里,像个巨人师:把你们的感觉放在这个句子中,好好地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插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在观察、想象、品读中,一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就展现眼前,课文的主题也就鲜明呈现插图为教学铺设了一个可以入情入境的平台,教师要善于把握插图中的环境描写,带领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插图,感同身受地解读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唤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独具的豪情壮志的崇敬之情2.课后拓展延图完成好课文的教学后,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空白处做文章,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同样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1)插图中学命题的艺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给文中的插图起个好听而又意韵深长的名字,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有不少插图,可以让学生在熟习课文、仔细观察的前提下拟一个恰当的题目这种拟题训练,可从课本中选句选词拟题,也可根据画面内容自行拟题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教学《麦哨》一课,有这么一段:师(映示图片投影):这就是课文描绘的情景,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生观察画面,思考生:《嬉戏》,这么多孩子在河边、在田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让人非常向往生:我给它起的题目是《孩子的欢笑》,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每个人都很开心,我仿佛还能听见欢快的笑声回荡在这片田野边,回荡在美丽的乡村师:能从画面的细节去观察,把耳朵唤醒去聆听,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方式生:《童年水墨画》生:老师,《跳动的音符》这个题目怎么样?师:我想听听你的理由生:画面上金灿灿的麦地一片连着一片,在风中唱起了欢快、柔美的歌;孩子们在天然的娱乐场里奔跑、倒立、欢笑,他们的歌声、笑声如同音符一样动人……师:真会取题呀!其实仔细一看,他们自己也就是跳动的音符,在金色的麦浪里跃动!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在这种极富个性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对文本丰富内涵的理解是多元的,决定了他们读书对话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不尽相同。
上例中从《嬉戏》到《孩子的欢笑》,从《童年水墨画》到《跳动的音符》,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