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doc
5页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_____) 沧(______) 孰(______) 汝(______)[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____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延伸阅读钟毓、钟会少①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③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慄慄,汗不敢出注释)①少:shào,年少时②令誉:美好的声誉③复:又[1]请问钟毓、钟会二人和钟繇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见魏文帝时,钟毓的脸上有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钟会没有出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
A.战战慄慄,汗不敢出B.战战惶惶,汗出如浆[3]你能把魏文帝问钟毓和钟会的话翻译过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钟毓和钟会不同的回答中,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____________的孩子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A.在关键时刻,要善于应对B.在关键时刻,要与众不同4. 课外阅读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2)彦博以盆取水A.所以 B.于是 C.用[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5.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阅读天地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
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1]解释加点的字性敏好学:_____ 家贫: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3]联系本文与“囊萤夜读”的故事,将这两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8.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A.溺 B.故 C.堙 D.少女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 )[2]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的话)[3]翻译画“ ”的句子[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词语曰:_____故:_____ 溺:_____为:____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13. 古文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加点字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__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竞走: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句子意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4]本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14. 古诗文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2]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