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pdf
6页苏教版《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好的教案是教学经验的积累,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课文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 25 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 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 黄鹤楼送别 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
学生动手圈画) 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 2 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 2 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分页标题#e# 开始表演 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 4 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3、用“暂时”、凝视“造句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翻开教材,这篇课文已经接近学期尾声了,心中也似乎因新年的即将到来舒畅了许多,加之文中插图精美,意境深远,学习起来便又增添了几分劲头。
应该说,学生对黄鹤楼、李白、孟浩然、送别等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初读之后,已经大致了解文章讲的是暮春三月,孟浩然即将远行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其送行也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当然,如此粗浅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获得进一步的理解,必须诗文对照本文属于文包诗类型,学生虽然接触过此类体裁,但由于不多,所以还不能很好地通过诗文对照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亲耳听还不如亲手做,该放手时且放手于是,我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很快钻到了文字的背后,成为语言文字的操纵者在教学的尾声,我又借助《黄鹤楼送别》文章内容“送别”的特点,拓展补充其他送别诗,如《赠汪伦》、《别董大》等,进行朗读、背诵 五年级冀教版语文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