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pdf
3页《社会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一. 单项选择题1. 政策法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是(B) A. 事实判断以价值判断为基础B. 价值判断以事实判断为基础C.价值判断等同于事实判断D.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前提2. 社会政策法规的价值判断必须(C) A. 以政府利益为重B. 以某个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为重C.以公共利益为重D.以政党利益为重3. 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C) 来制定和实施A. 企事业集团 B. 国家 C.政治组织 D.社会中介机构4. 在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中,注意不同层次的政策法规的配套,这体现了政策法规的 (D) A. 目的性特征 B. 动态性特征C.稳定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5. 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性,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这体现了(C) A. 利益原则 B. 系统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6. 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二阶段是(A) A. 目标确立 B. 问题界定 C.方案设计和预测D.方案抉择7. 政策法规目标应当符合宪法. 法律的规定以及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和决定,这体现了政策法规目标的(D) A. 针对性 B. 可行性 C.系统性 D.规范性8.( 原二个方案错的 ) 下列哪一个方案, 满足了政策法规方案设计中的个体互斥性 (B) 。
A. 方案甲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方案乙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B. 方案甲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方案乙为健全完善计划生育措施 C.方案甲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方案乙为建立. 完善农村劳保福利制度D.方案甲为健全完善计划生育措施,方案乙为提高计划生育的医疗技术质量9. 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 最基本的标准是 (A) A. 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B. 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10. 通过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D) A. 补救性作用 B. 评价性作用C.保证性作用D.预防性作用11. 救灾政策法规必须适用于全社会的各个方面. 各个领域 . 各个单位和任何个人,这体现了救灾政策法规的(C) A. 保证灾民基本生活的原则B. 原则性原则C.普遍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12. 在社区服务的多个层次中,最综合. 最高层次的是 (C) A. 社区工作 B. 社区救助 C.社区发展 D.社区组织13. 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必须参加社会保险,这一规定体现了社会保险的(D) 。
A. 福利性特点 B. 非营利性特点C.法制性特点D.强制性特点14.1980 年 1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提出企业可将增长利润留成中(C) 以内部分, 用于职工福利和奖金A.20%B.30%C.40%D.50% 15. 中文“社区”一词是从英文(A) 翻译而来的A.CommunityB.CommuneC.CompanyD.Corporation 16. 在我国,一般法规的通过只要有全体代表或全体委员的_____同意即可通过B) A. 三分之二以上B. 过半数 C.四分之三以上D.全部17. 只要政策法规对象认为满足了自己的利益,焕发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来促使社会进步,这就可以说政策法规的回应度(A) A. 高 B. 较高 C.低 D.合适18. 政策法规周期中最活跃. 最丰富 . 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B) A. 制定阶段 B. 执行阶段 C.评估阶段 D.终结阶段19. 根据预测活动结果和活动目的之间的差距,对预测活动的依据进行调节,指的是预测的(A) A. 反馈性原理 B. 可控性原理C.系统性原理D.类比性原理20. 德尔斐法是采用_____的方式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对社会政策与法规进行决策的。
A) A. 函询调查 B. 公开性 C.召开专家会议D.新闻采访21. 政策法规执行的准备阶段,必须确定执行机构,合理授权,责权统一,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的管理法规制度等,这属于准备阶段的(C) A. 制定计划 B. 政策法规宣传C.组织落实D.物质准备22. 政策法规实施中的协调,如在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 各方面问题;或在同一层次之间进行协调,一般称为(B) A. 纵向协调 B. 横向协调 C.纵横交叉的综合协调D.全面有重点的协调23. 及时发现政策法规失误或执行过程的偏差,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消除不良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并改进工作,这体现了监督实施工作的 (D) A. 预防性作用 B. 保证性作用C.评价性作用D.补救性作用24. 在政策法规执行过程中对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评估,称为(A) A. 执行评估 B. 事前评估 C.事后评估 D.正式评估25. 在政策法规评估中, 衡量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 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的标准,一般称为(D) A. 生产力标准 B. 效益标准 C.效率标准 D.公正标准26. 通过逐渐减少对某项政策法规的投入,缩小其实施范围,放松对其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该项政策法规。
这种终结方式称为 (D) A. 政策法规替代B. 政策法规合并C.政策法规分解D.政策法规缩减27. 政策法规决策的生命力在于其(C) A. 及时性 B. 适用性 C.真实性 D.系统性28. 政策法规预测按其范围划分,可分为(C) A. 目标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B. 过程预测和范围预测C.宏观预测 . 中观预测和微观预测D.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29. 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这体现了预测的 (B) A. 类比性原理 B. 连续性原理C.反馈性原理D.系统性的原理30. 政策法规预测方法中,决策者根据事物因果关系的无限连续,步步向纵深思考, 由极微小又平常的信息, 作出非同寻常的大决策,这种方法称为 (A) A. 纵深式逻辑预测方法B. 横向型逻辑预测方法C.超前型逻辑预测方法D.非逻辑预测方法31. 当代政策法规分析所采用的主流分析方法是(B) A. 系统分析法 B. 定量分析法C.价值分析法D.定性分析法32. 《贝弗里奇报告书》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走向了(D) A. 社会救济立法阶段B. 社会保险立法阶段C.社会保障法阶段D.社会福利化阶段33.1985 年 9 月_____第一次明确使用“社会保障”概念,将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制度统一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
(D) A. 东北条例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34. 以下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D) A. 救济的对象是确定的B. 救济基金是以社会捐助和募集为主C.救济对象有缴费的义务D.救济给付通常以个人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条件35.《国家 “八七 “ 扶贫攻坚计划》 的实现将标志着我国(A) 历史任务的终结A. 消灭绝对贫困B. 解决相对贫困C.大规模扶贫救困工作D.重点扶贫救困工作36.1980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D) 统一了烈士条件 . 范围和审批手续,打破了以往批烈条件仅限革命军人. 革命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兵民工的界线,扩大到了全体人民A.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B.《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C.《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D.《革命烈士褒扬条例》37. 不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C) A. 退伍义务兵 B. 退役志愿兵C.现役军人家属D.军队离退休干部38.1992 年 6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现有的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B) 转变。
A. 事业型 B. 经营型 C.公益型 D.福利型39. 我国主要的特殊福利政策与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均在(C)通过和实施A.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 D.本世纪初40. 当前我国政策与法规要求社区经济管理贯彻(A) 的原则A. 政事分开 B. 政企结合 C.由街道办事处兴办社区企业D.由社区企业提供街道管理经费二. 双项选择题1. 社会政策与法规是有区别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 制定的组织不同B. 表现的形式接近C.实施的方式不同D.法规调整范围比政策大E. 政策比法规稳定2. 除预先控制和事后控制外,政策法规的控制方式还有(B)(D) A. 事中控制 B. 动态控制 C.模拟控制 D.目标控制 E.反馈控制3. 在从事政策法规的评估工作时,选择评估对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D)(E) A. 地域性 B. 行业性 C.代表性 D.可行性 E.有效性4. 政策法规运动过程中政策法规作用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这种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C)(E) 。
A. 政策法规作用的影响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B. 政策法规作用的时限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C.政策法规作用的规模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D.政策法规作用的效果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E. 政策法规作用程度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5. 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B)(C) A. 自愿性 B. 福利性 C.强制性 D.公平性 E.营利性6. 决策树预测方法是(A) 和(C) 的综合A. 确定型预测方法B. 逻辑型预测方法C.非确定型预测方法D.非逻辑型预测方法E. 纵深式思维7. 根据我国现行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社会优恤的给付标准应当(A)(D) A. 相对优厚于社会救济保障B. 基本等同于社会救济保障C.低于或等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D.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E. 明显高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8.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为(A)(D) A. 明确目标 B. 创造条件 C.破旧促新 D.指导行动 E.提供保护9. 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主要内容是(B)(C) A. 对违反政策法规活动的矫正监督B. 对偏离政策法规行为的矫正监督 C.对政策法规失误的矫正监督D.对政策法规执行活动的偏差的矫正监督E. 对政策法规执行者活动的矫正监督10.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_____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案。
(A)(E) A. 一个代表团B.二个代表团C.10 名以上的代表D.15 名以上的代表 E.30 名以上的代表11. 除预先控制和事后控制外,政策法规的控制方式还有(B)(D) A. 事中控制 B. 动态控制 C.模拟控制 D.目标控制 E.反馈控制12. 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C)(E) A. 正式评估 B. 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执行评估 E. 外部评估13. 下列有关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和体制,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B)(D) A. 社会保障覆盖面小B. 社会保障覆盖面大C.社会化程度低D.社会化程度高 E. 缺乏完整统一的管理办法14. 执行政策法规要及时果断. 雷厉风行, 解决问题不能拖拉,不能积压,不能欠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满地实现政策法规目标,同时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这一要求体现社会政策法规执行的(B) 与(D) 相结合的原则A. 目标 B. 原则性改为 ( 抓住时机 )C. 手段 D.灵活性改为 ( 实现效益 ) 15. 政策法规正效力运动过程,大致分为3 个阶段:低效期 . 增效 -高效期和递减期,下面对低效期的描述正确的是(C)(D) 。
A. 低效期是什么反常现象B. 低效期是对政策法规的破坏C.低效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D.可能是因为政策法规执行方面出现问题16. 政策法规实验的第一. 二步骤是 (A)(B) A. 设计实验方案B. 选择实验对象C.指导实验进行D.总结实验结果17. 以下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B) A。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