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幅平和、宁静的湘西风情画《边城》的文化诗学.doc
9页一幅平和、宁静的湘西风情画-----《边城》的文化诗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内容摘要:沈从文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种类繁多,但他最为执着描写的,是湘西边地特有的风俗民情、山光水色,也最为精心地在这样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中构造的理想的人生形态,吹奏他的爱和美的的人生颂歌《边城》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关键词:浪漫传奇;田园牧歌;感伤怀旧;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重叙民间传奇和历史传说,都市讽刺和乡土抒情三大部分其重叙民间传奇和历史传说的小说作者对湘西边地古老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的新编重叙,展示出的一种虚构和想象的超现实图景不仅人物全是爱和美的化身,而且人物身处的环境也是高度提纯净化了的,涂染着一层神秘幻美色彩,颇具浪漫传奇情调,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的乡土人情画卷。
《边城》讲述了一个美丽绝伦的爱情故事和边城恬淡怡然的生活,忠厚朴实的老船夫,美丽无邪的翠翠,英俊健康的天保傩送兄弟,正直平和的船总顺顺,自然和人性都是天真未凿,古老淳朴,相处和谐,充盈着正直、诚实、善良、知足、乐观、热情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凝聚着沈从文先生理想中的美与爱沈从文先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它的独特的文化诗学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湘西小说是作者对边地山民人情美人性爱的深情礼赞和讴歌湘西类小说通过描写镂刻湘西人民的种种生命形式,表达了沈从文对民间文化,乡土文明,乡民人性的深入探索和认识,以及对理想人生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小说着力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俗美、风景美和人性美,这种古朴雅洁而又有些原始的野性的风情,这种田园牧歌般的情调,刻意淡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阶级冲突,正所谓“浓浓的地方色彩,淡淡的时代投影”1、《边城》是一篇用小说的形式谱写的田园牧歌作品描绘了湘西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香馥的空气,清清的河水,连绵的青山,高耸的白塔,苍翠的篁竹,独特的吊脚楼,古老的渡船、水车与水磨房,并不沾染半点现代城镇的污浊,无不给人亲切的姿态,使人窥见现代文明的最早的踪迹。
因此,当时这里诞生了一群和风光同样美丽的翠翠与傩送们是不足为奇的作家以写实的笔调叙述了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从一生下来,她便失去了父母,爷爷看着满山的翠竹,便为她取名“翠翠”在爷爷的辛勤拉扯下,她渐渐长大成人,“大自然赋予了她健康、美丽,祥和、简单的生活环境给了她活泼、天真”(魏强语),她又是那么知事达礼,聪明伶俐,勤劳能干,与爷爷相依为命,里里外外操持着缘分和爱情来得挡也挡不住,这是成熟的生命感觉到缺少什么的一种骚动,更是幸福之神莅临前一种惶惑但由于年轻,对爱情不免在向往之余懵懂无知,她最初认识的是傩送,也更喜欢傩送,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傩送的含蓄示爱,终于出现一些阴差阳错的事情,使她与傩送的爱情未能顺利结果——爷爷喜欢天保,在接受了天宝“走车路”后,摸不清翠翠的心事,只得让兄弟俩“走马路”,并且以为晚上为翠翠唱情歌的是天宝;天保与傩送一同爱上了翠翠,“车有车路,马有马路”,兄弟约定走“马路”,唱山歌公平竞争,结果当哥哥的自动退出,撑船沿江东下,做自家的生意去了,却不幸失足落水被水溺死傩送的父亲却不同意傩送的选择,而要傩送答应另一家大户人家的亲事傩送一方面埋怨翠翠爷爷的“理还乱”,一方面把握不清翠翠的心事,加上痛惜失去兄长,内心颇为自责,矛盾之余,也离开了茶峒,顺水下辰阳了。
翠翠爷爷的猝然辞世,等待着无法料定的爱情结局……作品中 “送酒壶”“请看赛龙船”等细节的描写,很具体地说明了顺顺的两个儿子也秉承了为父的优点,他们没有一些发家致富的人家的公子哥儿的丝毫纨绔气息,而是健壮、英俊、机灵、勤劳、能干,乐于助人,兄弟俩也没有为了争夺翠翠而反目成仇,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作家也试图通过他们来客观地展现山乡人民的闪光的人性2、《边城》体现了作者对山乡古朴的文明的诚挚热爱沈先生曾经说过:人类若要追求更高的美德,非得保留如动物一样的原始纯良天性不可一个人即使没有高度的智慧与感受能力,照样可以求得天生的快乐和不自觉地得来的智慧在翠翠的爷爷身上,集中体现着山乡人民的崇高的品德老船夫从年轻时就守在河边,一直充当摆渡人的角色,风里来雨里去,坚守岗位《边城》中没有详细交代他的身世,但可以通过情节推知一些事实:他早年丧妻,唯一的女儿又因为爱上了一个士兵却不得结果,在生下女儿翠翠后喝下大量冷水而殉情了,丢下孤苦的老船夫追随先他而去的丈夫去了但老船夫依旧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咬紧牙关,苦苦地把外孙女拉扯成人可想而知,老船夫的内心有多么凄苦但他是那么的淳朴善良,他过着虽然清贫却依然乐观的生活,在青山绿水间,渐渐将外孙女带大了。
用他平凡的一生书写了一个伟大的“爱”字老船夫的形象刻画,正寄寓着沈从文的人生信念与追求,也闪现着先生本人的人格光华作家张充和评价沈从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十分恰当的3、将环境、人物的语言、行为、与心理描写巧妙结合,以揭示人物的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翠翠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所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童贞和爱情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未沾染一丝尘埃她天资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清脆而坚韧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则更是真切合理种种原因,年少的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当夜幕降临,祖父仍“忙个不息”时,她心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她担心听歌的日子过去了,不觉感到“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头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就这样被细致入微呈现----羞怯而向往包括祖父试探地问她“你试告我,愿意哪一个”时,她立刻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无一不包含一个初涉爱河的少女的羞涩翠翠也曾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她又不免担忧起来于是认真而稚气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作者用其清新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写出了湘西淳朴的社会风气。
小说通过主人公翠翠是个带着童稚气的纯情少女,她对爱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为少女特有的朦胧向往,表现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但却又始终不渝,坚贞不屈 而在天保兄弟身上同样体现这种自然、纯洁、真挚的情感作者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都爱上了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在他们心目中,爱这样的情感,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如:“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就算按茶峒的习俗也是不兴“情人奉让”的,可他们却仍以互谦互爱的行动表示了他们的心意,叫人称赞 4、《边城》蕴涵着作者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深情讴歌与热切向往《边城》寄寓着作者对善良、纯净、朴实等道德底线的捍卫之情,这底线,尤其在一个人的爱情观上可窥一斑在《边城》中,傩送兄弟俩的爱情态度正体现了沈先生的寄托,那就是:爱,就意味着不伤害到自己爱的人天保成全弟弟的爱,就是一种伟大的谦让翠翠的爱情是单纯的,是含蓄的,更是坚贞不渝的与现代人大胆、火辣的示爱方式相比,我们更加欢喜前者,更加信任前者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翠翠从出生到成长,本身就是揪人心痛的情结。
在爷爷的背篓中,在渡船的单调的摇摆中与河水的悠悠流淌中,翠翠渐渐长大了,处于情窦初开之时,经过的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境与经历——孤单、寂寥、清贫,容易遭人白眼,楚楚可怜,令人心酸……她在渡船上度过了从幼童到少女的漫长的日子,以后还要苦苦等待着心上人傩送的回来一开始,傩送爱上翠翠时,翠翠表现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但她毕竟没有长大,直到天保坠江,爷爷猝死,这一切的悲剧都因爱而发生,她才“一夜间明白了许多”,于是,面对滔滔逝水,她依然决定独守渡口,等待傩送归来散文家祝勇在《寻找翠翠》中说:“因青春如流水般易逝,爱情才更应毫不犹豫地抓住没有爱情的人生,价值尚不如河面上漂浮着的一根草芥于是,为了心中的爱情,翠翠甘愿随着流水,以整个青春作为代价翠翠的坚强,是由爱情和健康人格混合而成的的确,等待是动人心魄的,它是忠贞的最好注脚翠翠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正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爱情观——真挚的爱情,值得用一生去等待二、流畅,简约古朴,文字儒雅,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淡淡的爱意的创作风格在艺术上, 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独创了一种诗化的境地,整个作品是诗、是梦,又是现实,这一切浑然结合,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回味空间。
以情感为主导的抒情体式;富有自然美的主体意象;对故事性和情节结构的淡化倾向;寓含式的抒情方法;质朴优美的语言风格1、用个性化语言去塑造人物形象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里,我感觉到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丰满,尤其是女孩子写得特别美仔细阅读后,却发现他很少去描写人物的外貌,他小说中人物的美丽都是我们读者想像出来的他的小说主要是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完成,特别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因此,也可以这么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很大一部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人物自已“说”出来的,自然天成,一点人工斧凿的痕迹也见不到如《边城》里的几段话,写翠翠她爷爷死后,船总顺顺以及杨总兵来安慰翠翠:到了中午,船总顺顺也来了,还跟着一个人扛了一口袋米,一坛酒,一腿猪肉见了翠翠就说:“翠翠,爷爷死去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需死的劳苦了一辈子,也应当休息了你不要发愁,一切有我!”……“翠翠”,老马兵业已同翠翠并排一块儿站定了,很温和的说“你进屋睡去了吧,不要胡思乱想!老人是入土为安,不要让他挂牵你!”翠翠默默的回到祖父棺木前,坐在地上又呜咽起来,守在屋中两个长年已睡着了。
杨马兵便幽幽的说道“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咙哭嘶,有什么好处?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事情安排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这几段话把船总顺顺、杨马兵形象刻画得很好,表现了这两位长辈的慈爱、善良他们都来帮助翠翠,翠翠没出声,只是哭,“哭”也刚好表现了翠翠失去亲人的悲痛和一个弱女子的形象2、以人性中闪光的部份,给人物注入灵魂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写的都是一些极普通的人,极普通的事,也没有特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然而,就是这样一些普通人物的遭遇,一些生活的片断,却让人感动,让人觉得他的小说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美原来,真正让人感动的是小说中人物的人性,让人觉得美的是人性之美人性之美就是人性中闪光的部份沈从文就是善于捕捉人性中的闪光部份,将人性中的闪光部份注入人物的躯壳里边,塑造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来比如《边城》,写了翠翠、爷爷、二老、船总顺顺、杨马兵等众多人物,他们都很善良,有理性,有人情味,处理事情都追求完美,遇到难事都互相帮助,通篇是一幅即凄婉又温情的生动画卷,写的是普通人的健康的人性,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美。
3、平淡中蕴深邃,朴实清新,语言上带有湘西浓厚的地方特色《边城》以兼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