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1).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3509847
  • 上传时间:2019-0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参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目标评价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能力  纸笔测试  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4.1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理解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懂得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4.2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3.4.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识记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4.4刑罚与刑罚的种类了解知道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目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  第二目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目: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第二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依据新课改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分享中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分析案例、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的升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框目:  复习提问“我们可以违法吗?”  引出课题:第二框法不可违  一、谁都不能违法  书本p91小勤的故事提问  视学生实际帮助分析p92三个情景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小组活动:阅读p91-92情景,填写p93表格  违法行为的含义  提问:怎样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  违法行为的分类  提问:是否只有三个分类?  强调并解释“相应的”  提问:要不要承担责任?如何确认?  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比较表格第二列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练习、小结  第二框第二目:  复习目的内容  二、犯罪必受惩罚  结合p93表格列阅读p94,概括刑事违法行为特征  什么是刑法?制定刑法目的  结合p94的刑事违法行为的特征  犯罪的含义  设问:如何界定“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轻或重”?  结合p92例二例三  犯罪的基本特征  结合案例  填写:p94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比较  回应课题“法不可违”  阅读p95虚线框,回答问题  刑罚的含义  刑罚的种类  回应“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回应“法不可违”  阅读p96“开玩笑”  回应题目  学生活动  小结  师生互动  当堂练习对第四单元的教学反思:  一些法律知识较抽象,虽然是要求“了解”,但其实很多内容是学生有兴趣想知道的、有疑问的,如“主刑”和“附加刑”。

        多使用书本的内容,书本的活动环节是相互紧扣的,使用起来很实际,但可能例子的时间有点远,可以考虑使用近期的、相对应的时政热点  部分知识与初一上册内容相结合  要结合知识点,相应做一些知识的建构如:违法行为的分类  综观四节课,在课后的了解和复习中,我们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如理想的,需要多种方式进行复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