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47462686
  • 上传时间:2023-03-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5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课文”是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组成词语盘点”是对本单元中要求大家掌握的字词和认识的字词进行一次盘点,让学生正确写词语语文园地”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组成目标导向:1、 本单元要求学生写会28个字,会认22各字,要求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看图上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做到有条理地说出图上的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4、 习作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3—1)【导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句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学重点:】 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知识链接:】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2、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题壁”是唐宋时期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当时印刷能力很有限,还有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自主学习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 )选项: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堂议评案】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我给大家介绍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题壁诗的由来2、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用/做标记 二、明确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岭 峰c、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课后反思案】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题西林壁 )A做题 B书写,题写 C题目 (2)只缘身在此山中 )A缘由 B缘分 C因为2、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正如俗语( ) 3、小练笔: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 第二课时 游山西村(3—2)【导学目标 】 1、认识课后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朗读理解内容,译读理清思路,品读感悟哲理 【导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意境 2、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美 【知识链接:】1、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均为世人所传诵自主学习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什么哲理? (5、6号同学可不做)【课堂议评案】 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给大家介绍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2、给大家朗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用/做标记3、 重点学习生字:豚( ) 疑( ) 逐( ) 凝( ) 二、明确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方法2、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3、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理解诗意方法如:①借助注释②联系上下文③联系课文插图④补充诗中没有的词句 )重点品味“莫笑”、“足”等词 4、重点赏析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B、 你们也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吗?从那件事中,你明白到了什么道理?5、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课后训练案】1、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结合实际举例)【课后反思案】6、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3—3)【导学目标 :】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3、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导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自主学习案】1、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并读准字音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叶圣陶及其主要作品 3、仔细阅读课文后,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以及它的叶子的形态4、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读了课文,若有疑问,在课文中标注课堂议评案】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给大家谈谈对叶圣陶的了解2、知道爬山虎的知识3、学会了以下生字、新词小组互助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可采取多种方式,如拼音写汉字,形近字组词,易读错字注音等A、我会写:Jūn yún dàng yàng kū wěi hén jì yè bǐng B、我会记:本文要求写的字我都记住了它们的字形,还给它们组了两个词写在了书上,并且不看词语也能给每个字组词虎 占 铺 均 匀 顺 叠 茎 柄 触 痕 逐C、词语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都理解了,并且写在了书上。

      均匀 叶柄 休想 相当 一顺儿 二、研读重点、体会方法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知道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哪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品读爬山虎叶子的美结合爬山虎实物,抓住重点语句体会 ,可以谈感受、画画等形式3、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交流观察所得4、多种形式朗读描写爬山虎叶子的段落,再次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课后训练案】1、本文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 ,然后写 ,以及 2、2、积累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优美句子第二课时(3—4)【导学目标 :】 1、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导学重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堂议评案】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 小组内同学轮流朗读3、4、5自然段, 读一读试着说一说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2、对照课文,结合爬山虎实物仔细观察脚的形状、颜色。

      3、找出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2、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结合课件、实物, 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可采取读、划、填、画的方法)3、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4、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汇报可以口答、表演 、画画…发挥你的创造力吧!【课后训练案】请你为爬山虎的脚画一张简笔画,并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本领可大了! 【课后反思案】7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3—5)【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