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五课时教案(可编辑).docx

47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677834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90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五课时教案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五课时教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手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写读书笔记 4、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5、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及创作背景 2、了解作品内容及主题 3、赏析片段,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1、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方法: 指导读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 朝 花 夕 拾 》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ppt:“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首挽联,你们知道挽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走近鲁迅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生平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人称“文思革”,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2、对于《朝花夕拾》,你知道多少?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后改名为《朝花夕拾》,它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其间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3、小组交流,进行“鲁迅知多少”小组比赛引导学生对鲁迅深入了解,准确把握 第二课时 环节二·走近《朝花夕拾》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代表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4、内容巩固,提问 5、内容(主题)归纳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4)怀念亲人师友 6、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它吗?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三课时 环节三·片段精读,深入了解作品 (一)赏析片段,写出感受 1、《五猖会》简要分析 (1)通读课文,思考: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 明确: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略写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略写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略写第5—22自然段,写“东关五猖会”,详写 (2)为什么如此盼望如此向往的赛会,最后在“我”眼里却变得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反映出什么问题? 明确:原因在于父亲强制自己背书这件事情影响了我看赛会的心情他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这一部分里,详写了背书一事,对五猖会几乎没有什么描写,一笔带过,如此盛大的赛会却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反而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强迫我背书的整一过程,由此可见,背书一事对我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次多么沉重的打击从家庭角度来看,反映了父亲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从封建旧教育角度来看,书的内容生硬深奥,艰涩难懂,背书方法机械,采用死记硬背方式,反映出封建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危害 2、《父亲的病》选段分析 (点拨: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1)“谋杀”我的隐鼠。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6)《山海经》重点)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明确: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明确:文章是按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课文的最后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第四课时 环节四·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你们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深浅程度) 2、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分析长妈妈 问题设置: (1)长妈妈是儿时的保姆,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朝花夕拾》中反复出现多次,梳理各篇中描述她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并进行点拨: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永生难忘,从作品中你读出了对长妈妈怎样的情感?长妈妈是当时哪个体的代表? 4、教师总结:《朝花夕拾》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在人物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他们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而这看似寻常的情感态度实则体现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附: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