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研究.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474966053
  • 上传时间:2024-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5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研究    李竞,查干,关湘茹,王宏喜,马久,张恒(1.通辽市林业和草原保护中心,内蒙古通辽 028000;2.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临河 015001;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4.内蒙古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政府,内蒙古白音察干镇 012400;5.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明安图镇 013800)本研究以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区内植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踏查,旨在弄清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不同植物群落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群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植被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 自然地理概况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中部,在植被地带上处于半干旱的典型草原地带地理坐标为119°14′32″~119°32′23″E,42°50′04″~43°13′50″N,总面积42 377 hm2保护区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2 ℃,降水集中在6~7月份,年均降水量351 mm,年均蒸发量2 352 mm,无霜期145 d,≥10 ℃年有效积温3 059.4 ℃。

      保护区地貌主要由低山、黄土丘陵和沙沼坨甸地貌组合而成,山体上部为凝灰岩露头形成的山峰,最高海拔881 m,下部为黄土所覆盖,靠近沙区边缘地带,呈现平缓的沙沼坨甸地貌保护区内的河流属于西拉木伦河南岸最大支流响水河,在保护区内全长29.5 km,流域面积670 hm2地下水较丰富,水位较高,一般在2 m以上,部分地区还有地表积水保护区土壤主要有棕壤、栗钙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等5类2 研究方法2019—2021 年植物生长季节连续在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踏查,在保护区内不同环境和群落外貌的典型群落中各设置不少于3个样地(乔木10 m×10 m,灌木5 m×5 m,草本1 m×1 m)进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区系和优势度等因子的调查,并记录相应调查因子的调查表格参考《中国植被》和《内蒙古植被》中的“群落生态”原则,根据植物群落主要特征相似性(或相异性)程度进行比较和归类3 结果与分析3.1 植被类型参照《中国植被》和《内蒙古植被》,将植被类型划分为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5个分类等级进行归类,并结合实地调查,将保护区植被类型划分为6 个植被型组,7 个植被型,9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组,22个群系。

      详见表1表1 内蒙古松树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3.2 主要群系分布特点及物种组成3.2.1 油松林保护区内油松林大面积分布,一般在海拔620~930 m 之间土壤瘠薄和比较干旱的山地上保护区内油松林200 a 有余,林木生长衰退,因而群落外貌不整齐,树木分布稀疏群落乔木层中常混生杜松(Juniperus mgida)、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等;林下灌木种类较多,有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小叶茶藨(Ribes pulchellum)、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草麻黄(Ephedra sinica)等;草本层植物有冷蒿(Artemisia frigida)、白 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苍术(Atractylodes landea)等3.2.2 蒙古栎林蒙古栎林分布在保护区排水良好的山地,海拔600~1 000 m范围内蒙古栎林在土壤湿润肥沃的阴坡,或是干燥瘠薄的阳坡和山脊均有分布蒙古栎林上层常混生有残留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蒙古栎林郁闭度为0.5~0.8,多是萌生,树干低矮且多分叉,平均高度不超过13 m。

      群落中也伴生有大果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因土壤与水分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灌木层覆盖度为60%~80%阳坡或山脊,优势种类有土庄绣线菊、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此处林下植物稀疏,具草原化特征,有许多耐旱草本,如射干鸢尾(Iris dichotoma)、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等在阴坡灌木层和草本层较发达,灌木优势种有虎榛子、小叶茶藨等;草本层覆盖度达80%,种类丰富,主要种类有欧亚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等3.2.3 小叶锦鸡儿灌丛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作为优势的灌木层片分布在沙砾质、沙壤质或轻壤质的针茅草原群落中,组成灌丛化草原群落本灌丛盖度5%~30%不等,常形成单一优势种群落,灌木层下草本多为白草、三芒草(Aristida adscenionis)、沙蓬(Agriophyllum pungens)、辽西虫实(Corispermum dilutum)、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等。

      3.2.4 西伯利亚杏灌丛分布于保护区低山地段,灌木层高度2~3 m,建群种为西伯利亚杏,伴生灌木随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水分条件好的地方,常见有土庄绣线菊草本层植物以低矮的苔草(Carexspp.)为主,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等次之,地面覆盖较多的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3.2.5 虎榛子灌丛分布的生境多为石质山坡水分条件较好的生境条件下,伴生灌木有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等,覆盖度0.7~0.8,高可达80 %以上灌丛下植物生长茂盛,绝大部分为中生成分,如苔草、山丹(Lilium pumilum)、歪头菜(Vicia unijuga)等,灌丛中亦有大量草原成分侵入,如线叶菊、冷蒿、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等3.2.6 胡枝子灌丛胡枝子灌丛是保护区常见的灌丛之一,常呈丛状分布,覆盖度达40%~50%除建群种胡枝子之外,伴生灌木有土庄绣线菊等草本层主要由几种禾本科植物及蒿类植物组成,其次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斑叶堇菜(Viola variegata)、达乌里龙胆(Gentiana dahurica)、鳞叶龙胆(G.squarrosa)等。

      3.2.7 绣线菊灌丛在保护区绣线菊灌丛主要分布在半阳坡、阴坡或半阴坡水分较好的山地上,优势种主要有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灌丛覆盖度约为30%~50%,高度30~120 cm,常见的伴生灌木有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小叶茶藨、胡枝子等灌丛下草本多为中生或旱生山地草原成分,如线叶菊、糙隐子草、苔草、防风(Saposhikovia divaricata)等,盖度一般在30%~50%之间3.2.8 乌柳灌丛乌柳(Salix cheilophila)灌丛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河流、溪沟两岸及沙丘间低湿地乌柳高可达4 m,生长良好,一般不形成纯种群落,常与同属的沼柳(S.rosmarinifoliavar.brachypoda)形成混生群落,常在河边呈条带状分布,覆盖度较高,约40 %~60 %林下草本层植物有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ica)等3.2.9 黄柳灌丛黄柳为沙地先锋植物,遇沙埋形成不定根,以适应基质流动的环境条件,其在保护区内主要分布于流动、半固定沙丘上部,呈团块状,通常高1~2 m,伴生植物极少,主要有差巴噶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山竹岩黄芪(Hedysarum frutitosum)、沙蓬、刺沙蓬(Salsola pestifer)等。

      3.2.10 差巴噶蒿半灌丛差巴噶蒿半灌丛流动和固定的沙质地表均能适应,但以半固定沙丘发育最好总盖度50 %~80%,群落高度约60~70 cm,具有强大的根系,地上枝条生不定根的能力很强,常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在半固定沙丘上,常呈团块状分布,群落生长稀疏,伴生植物有沙蓬、辽西虫实、黄柳(Salix gordejevii)、山竹岩黄芪等在固定沙地上,群落生长茂密,伴生植物较多,主要有冷蒿、砂珍棘豆(Oxytropis gracilima)、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地梢瓜(Cynanchum purpuream)、冰草、糙隐子草以及旱生灌木小叶锦鸡儿等试验台的测控系统中每一块采集卡的实例应该只有一个,否则,如果测控系统中存在多个独立的对象,则会造成采集设备的误操作和数据采集、设备管理的混乱,进而影响试验台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避免此类问题,采用单例模式是最佳的选择3.2.11 白草群落保护区内常常在沙质土撂荒地上形成单优种群落,也见于沟边路旁这类群落为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很不稳定,但其外貌与草原群落近似白草群落组成比较简单,主要伴生植物有沙蓬、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地梢瓜、地锦(Euphorbia humifusa)、少花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尖叶胡枝子等。

      群落总盖度30%~85%,白草分盖度20%~60%草群高40~70 cm3.2.12 羊草群落在保护区羊草草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河滩、盐化或碱化的低湿地上,发育在栗钙土和碱化草甸土上羊草群落种类组成比较单纯,群落盖度40%以上,是稳定的建群成分在旱生性较强的生境中,大针茅(Stipa grandis)、糙隐子草、冰草等旱生丛生禾草层片常起优势作用;此外,旱生根茎苔草中的寸草苔也常常达优势地位;伴生的杂类草如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作用不大此类群系草群较为稀疏,总盖度在40%~50%之间另外,在保护区湖泡外围及闭锁低地等半隐域性生境,土壤为草甸栗钙土、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上,在这一群系中只有生态幅度宽而又耐盐碱的羊草茂密发育,其他植物数量较少,伴生植物有马蔺(Iris lacteavar.chinensi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等3.2.13 线叶菊草原线叶菊草原零散出现在保护区海拔较高的平缓山地,群落高度约10~40 cm,盖度达40 %~50%可与大针茅、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羊草组成共优种。

      群落中常见的植物糙隐子草、展枝唐松草(Thalictrum squarrosum)、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gsurgens)、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达乌里龙胆、草木樨状黄芪、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ensis)、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麻花头、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冷蒿等3.2.14 大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在保护区占据地带性生境,不耐水湿和盐碱,对沙质土壤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群落的盖度约30%~60%在保护区一般与糙隐子草、冰草、羊草、寸草苔组成共优群落;还可与其他杂类草线叶菊、麻花头、防风、狼毒、华北岩黄芪(Hedysarum gmelinii)、草木樨状黄芪、冷蒿等组成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