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树下的小棚屋.doc
1页樟树下的小棚屋城里河边水南大街边上,有一座在两棵大樟树下搭建起来的小棚屋,占领了人行路 破旧的木质门,红砖墙,黑瓦屋顶,还间或铺盖着油毡布大概是 7、80 年代盖的,至今 已显得十分简陋,不起眼 老宋就是这屋的主人,这是他靠修自行车、修杂具招揽生意的地方而他的家住在城 西的一座老房子里大街的两旁都种满了樟树,右边是以前种的老樟树,而左边是大街改 造后新种的一老一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宋的小棚屋就在那最高最大的两棵樟树之 间 两棵樟树下,一座棚屋前老宋一直忙里忙外,弯曲的身影没有离开半步,一天下来, 几乎没有什么休息婆娑的枝叶在蓝天下,形成一个个巨大的伞状大樟树下的树荫刚好 可以为他挡风遮雨,挡住灼热阳光的暴晒 樟树下的过道上摆满了别人拿来修理的自行车、锅、盆、桶、伞、锁三百六十行, 他就占了四、五行人家卖杂货,练地摊赚钱,他却凭着手艺干上杂艺活,养家糊口,支 撑家庭生活 棚屋极其简陋,根本就不能居住,只能当作杂货库雨天漏雨,晴天渗光、刮风透风 然而无论春夏秋冬,风吹日晒,他都在这块小天地里忙碌而自在地工作着他还用几张破 油毡,在门前搭建了一个屋檐,好歹能遮风挡雨 一年夏天,雷电交加,狂风暴雨。
他赶紧把外面的东西全部搬到屋子里棚屋上哗哗 的雨水从瓦片上急流下来没有下水槽,水从瓦片上一直流到油毡布上,又涌到屋檐低的 那一边,最后灌到了地面上沉重的积水把集水槽给压弯了,水哗啦啦地往底下灌他急 忙用二根木棍从中间撑起水槽,这样才勉强不被沉积的水压断这时,屋棚旁到处都是水, 大雨把屋子重重围住,落地的水溅上来,他的鞋子、裤脚全弄湿了 他穿着很旧的工作服,戴着一幅湛蓝而又褪色的袖套,两手沾满油污每天都有人拿 东西找他修理,看着他忙个不停,生意蛮火热的他的手艺自然是不错,在群众中的口碑 挺好老主顾都会说:“去老宋都里修吧,质量好,耐用又实惠 ” 寒冷的冬天,冻的人直打哆嗦他老婆心疼极了, “赶快到屋里去 ”她一声声催着 他就搬进棚屋里,在狭窄、黑暗的屋子里修东西然而有时屋里都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 容不下人干活他就在门外拿起锤子,修起了锅盆面对冰冷的雨水,面对呼啸的大风, 他毫无俱色,在风雨中繁忙地忙着活计 老宋的老婆是一个极其贤惠、善良、吃苦耐劳的人在家里没事的时候,他都会来帮 忙,做点辅助的事,当好二掌柜,也可以算是颇有经验的女师傅了忙时,他老婆也加入 修理的行列,成为他有力的助手和勤内助。
过往的人熙熙攘攘,匆匆忙忙,似乎忽视了他的存在然而他也不注意街上的行人, 静静地蹲在那里补胎修车,默默而勤快地干着活只要有活干,他的心里就美滋滋的不 管多细多重的活,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换气门芯,他都肯接手过来因为钱对他来说太重要 了,他宁肯花时间,花力气,花工夫,也要把钱赚回来哪怕再低廉,他都要用精湛的工 艺换回来 凡是顾客拿去修理换下来的坏的没用的零件、元件,他都会小心保管好,以便下次修 理别的东西时能用上,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材料成本这就是他的精打细算,巧妙地利用小 心拆下来的原始、废弃材料,修理好东西,产生效益的“绝招” 樟树守候,棚屋相伴在这里,变换的是日常生活中来修理的一个个过客,留住的是 他日益苍老疲惫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