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士学位论文—-歌妓在宋词创作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20977641
  • 上传时间:2024-03-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歌妓在宋词创作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摘 要词本事配乐歌唱的“音乐文学”,是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从创作上讲,它是依歌填词,应歌而作;从传播方式上讲,词多由歌妓舞女传唱表演,佐酒侑觞,以娱众人这些都决定了词的传播离不开歌妓这一重要的传播中介在宋代,歌妓唱词侑酒与文人遣兴填词共同构成了词文学的原生状态宋词的兴盛与辉煌,乃至后世的广泛传播 ,歌妓唱词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宋词的传播中,歌妓唱词作为口头传播方式,为宋词的广泛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首先阐述了宋代歌妓制度的概况及兴盛的原因,正因有大量的歌妓存在,宋词才能通过她们的演唱,不仅流传于帝王将相和文人士大夫之间,也流传于贬夫走卒、市井民众之间歌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不单纯是受众,还是口头传播者歌妓在的角色特征与词在两宋的传播息息相关——歌妓不仅推动了宋词的广泛传播,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歌妓与词人形成了的天然关系,唤起了词人的艺术才思,激发了创作热情;同时,表现词人与歌妓的爱情,亦成为宋词中的一大题材,占据相当多的数量因此,歌妓是促使宋词兴盛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关键词:歌妓,宋词,繁荣目 录中文摘要……………………………………………………1目 录……………………………………………………2引 言……………………………………………………3一、 歌妓在宋代的存在境况……………………………4(一)宋代歌妓产生的社会原因…………………………4(二)宋代歌妓的临行及地位……………………………6二、歌妓与宋词创作的繁荣发展…………………………9(一)歌妓与女性创作题材的繁荣………………………10(二)歌妓对宋词创作的直接参与………………………14三、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18 (一) 歌妓对词的传唱增强了宋词传播速度……………18 (二) 歌妓对词的传唱推动了词的传播范围……………19结 语……………………………………………………22参考文献……………………………………………………23引 论  说到“娼妓”,现代社会的人们会想到那些“因要得到他人相当报酬,乃实行性的乱交,以满足对方性欲” (王书奴.中国娼妓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8. P3)的人。

      但是中国古代娼妓的性质与制度并不完全如此娼”字在汉代以前一般均书为“倡”,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倡”字而无“娼”字其意义,许慎自注云:“倡,乐也”,显然,“倡”最早应指音乐歌舞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而“妓”字在《说文解字》里则被训为“妇人小物”,清人丁福保所编《说文解字诂林》引《证疑》解释“妇人小物”为“妇人履下附著之物”,即指古代歌舞女子所穿舞鞋上的小装饰品或附属物后来因为这些小东西在歌舞中颇为显眼,人们便用以指称此类歌舞女子可见,中国早期的娼妓与音乐歌舞密切相关,而现代意义上那种“以色事人,非利不合”的娼妓则出现于唐代(王书奴.中国娼妓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8.P2)宋代娼妓情况虽有许多新变,但其最大的特点则是把传统的歌舞技能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宋人对不同层次的娼妓有着诸如“官妓”、“营妓”、“歌妓”、“札客”、“录事酒纠”等不同的称谓,但这些娼妓都或多或少地从事音乐歌舞活动,所以我们选择“歌妓”一词来统称宋代娼妓,从而区别于现代意义和西方意义上的娼妓宋代歌妓对宋代社会的宴饮风俗、士人生活、文学创作特别是宋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歌妓在宋代的存在境况  宋词创作的繁荣,是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重文轻武政策为前提的。

      城市经济的繁荣,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水平;舒适美满的生活,逐渐把他们的兴趣追求转移到了精神娱乐方面而厚待文人政策的实施,则给文人提供了享受娱乐生活的条件,使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游山玩水,去举行或者参加诗酒之会其中,妓乐活动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重要生活内容一) 宋代歌妓产生的社会原因 宋代歌妓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阶层,其人数绝不亚于唐代,大批歌妓的产生当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北宋立国之初,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市坊制度的废除,城市商品经济极其活跃京城汴梁,人口忽剧增至一百多万,商铺至少有一百六十多行、六千四百多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其外城方圆四十余里,街道纵横,店铺林立,如潘楼街南之“界身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至于市中心最热闹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四有商贾,云集于此当时的汴京,不仅白天人来人往,穿梭于街头店铺,而且还设有通宵夜市,如“夜市北州桥又盛百倍,车马阗拥,不可驻”(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宋皇室南渡后,中原地区的官僚、豪绅、商人、市民纷纷涌入江南,导致都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南宋京城临安,“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往来辐辏,非他郡比也甚至连临安的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吴自牧《梦梁录》)伴随城市商品经济的兴盛,酒楼妓馆应运而生据记载,汴京城内规模宏大的酒肆就有七十二家,至于“脚店”则不可胜数有些酒肆内“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席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唤”,酒客进得酒楼,既有美酒佳肴可以享用,又有歌妓美妙的歌唱以侑酒助欢,正如刘子 诗曰:“梨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汴京纪事》六首之五)“樊楼”即当时著名的酒家“白矾楼”,在那里,深夜灯火辉煌,歌声不绝于耳,有美酒与佳人相伴相依宋代酒楼分市楼与官库两类,市楼由民间私人经营,在卖酒的同时,备有众多私妓,城中的富户人家可在市楼中任意挑选“能讴妓女”唱词侍候官库是由官方办的酿酒作坊,“每库设官妓数十人,各有金银酒器千两,以供饮客之用,⋯⋯饮客登楼,则以名牌点唤侑尊,谓之‘点花牌’《武林旧事》卷六“酒楼”条)而官妓中的名妓只侍奉士大夫,不轻易招待市井之辈宋代还出现许多专门的妓馆,《东京梦华录》中有十九处提及城内外的娼楼妓馆。

      如:曲院街“向西去皆妓女馆舍”,朱雀门外“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余皆妓馆”,“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京妓馆”,旧曹门外“下桥,南斜街,北斜街⋯⋯两街有妓馆”,大相国寺南有“录事项妓馆”,寺北小甜水巷内“妓馆亦多”,景德寺前有“桃花洞,皆妓馆”,牛行街一带“亦有妓馆”⋯⋯可见汴京妓馆数量之多,远远胜于唐代的长安这些妓馆里拥有一批年轻美貌、能歌善舞,侍奉酒宴娱乐的私妓所以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酒楼妓馆的勃兴,不仅为当时城市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且导致大量歌妓的产生宋代歌妓产生的另一原因,是整个上层社会侈靡享乐成风北宋初年,宋太祖有感于唐末五代藩镇擅权的教训,一上台即削夺武臣的兵权,劝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而且给百官大臣们优厚的俸禄,于是官僚士大夫大多崇尚及时行乐,蓄养家妓,沈溺于酒色歌舞之中到了北宋中期,随着国势的日益衰微、新旧党人的残酷纷争、宦海风波的跌宕险恶,一些想济世安邦的士大夫文人,也转而寄情声色,常与官妓、私妓交往靖康之后,虽然偏安江左,山河破碎,但皇帝权奸不思抗金北伐,只知苟且偷安,沉缅于歌舞升平的生活,而西子湖畔的士大夫文人也大多游离于政治斗争之外,迷恋于声色之娱,正如文及翁所写:“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故南宋一百五十余年间,上层社会的享乐之风有增无减,风气所及,使一部分人将歌妓唱词佐欢,作为豪奢享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二)宋代歌妓的类型及地位在中国,歌妓是古代社会历史生活中值得记载的女性阶层简单的讲,歌妓是中国古代娼妓的一种,不仅要有“色”,而且一般集歌、舞、乐等技能于一身以“色”、“艺”示人是歌妓的基本特征其实,中国早期的娼妓与音乐歌舞是密切相关的,而现代意义上的那种“以色示人,非利不合”(王书奴.中国娼妓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8.)的娼妓则出现于唐代宋代娼妓情况虽有许多新变,但其最大的特点则是把传统的歌舞技能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宋人对不同层次的娼妓有着诸如“官妓”、“营妓”、“歌妓”、“札客”、“录事酒纠”等不同的称谓,但这些娼妓都或多或少地不仅“以艺事人”、而且“以色事人”,在许多情况下,歌妓既是娼妓,但他们又不完全等同于单纯以卖淫为生的一般娼妓,歌妓必须具有从事音乐舞蹈活动的技能和才能歌妓“以色事人”、“以艺事人”的行为,也有程度上的区分,会根据侍奉、交往的对象而有所不同如古代的游妓活动中,文人重艺,求娱为上;商人重色,求欲为主所以概括地讲,“以艺娱人”、和“以色欲人”这两个基本特征,可以作为界定中国古代人文背景中“歌妓”概念的依据。

      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有些歌妓“卖艺不卖身”,宁死也不向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屈服,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高尚的人格但这样的情况寥寥可数宋代的歌妓制度是承唐发展的,但较唐代有了一些变化唐代有宫妓,但到了宋代,宫妓已基本消失不过唐代是官妓的鼎盛时期,宋代歌妓制度也承袭了这一类别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官妓、家妓和私妓种1. 官妓所谓官妓包括朝廷教坊妓、军中歌妓和地方州郡歌妓北宋承唐制,在宫廷设置教坊,而宋代教坊与唐代教坊不同,《宋史·乐志》记载:“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郡其后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平江南,得十六人;平太原,得十九人;鱼藩臣所贡者八十三人;又太宗藩邸有七十一人由是,四方执意之精者皆在籍中对北宋的隶属关系和管理制度,《宋史·乐志》是这样记载的:“教坊本属宣徽院,有使、副使、判官、都色长、色长、高班、大小都知”官员进行逐层管理朝廷教坊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皇帝和王公贵族,其基本职能就是在皇帝举行的宫廷宴会上进行歌舞表演至南宋,情况有所变化高宗建炎初年蠲省教坊,绍兴十四年一度复置;绍兴三十一年又下诏废除教坊,此后南宋宫廷不再设教坊随着教坊妓中除了一小部分继续留在宫里之外,大部分都流向了民间,所以,南宋以后就很少有北宋那种宫廷歌妓大规模演出的场面了,甚至到了宋孝宗以后,朝廷用乐,都要“呼市人使之”。

      脱 脱.宋史·乐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3347-3359.) 唐代的地方官妓一般聚居于乐营集中练习歌舞,有专门的“乐营将”或“乐将”进行管理宋代沿承唐制,亦称地方官妓为“营妓”或“乐营子女”、“乐营妓人”,并“命伶魁为乐营将”这“营妓”并不是“军营所蓄之官妓”,宋代中央禁军自有隶属军籍的官妓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中有如此一条记载:   苏子瞻守钱塘,有官妓秀兰,天性黠慧,善于应对湖中有宴会,群妓毕至,惟秀兰不来遣人督之,须臾方至子瞻问其故,是以“发结沐浴,不觉困睡,忽有人叩门声,急起而问之,乃乐营将催督之,非敢怠忽,谨以实告”杨湜以此作为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的创作本事,宋人胡仔已驳其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P327),但其中所云“乐营将催督之”,即地方官妓住于乐营,并受乐营将管束的说法却是合乎事实的这些地方官妓以其歌舞技能服役于州府县衙,每当官员宴饮或迎送往来之时,总要找她们来唱词佐酒,这在宋代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交仪式在这样的场合中,多是士大夫文人即景填词,然后付诸歌妓,歌以侑觞如苏轼《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词调下有题作“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说明这首词是苏轼在送官妓赴苏州迎接新任杭州郡守杨绘的宴席上写的一首应歌助兴之作。

      宋词中有许多这样的应社、应歌之作,它们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歌妓们的活动在当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在这些侍宴侑觞或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