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doc
3页ICU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工作人员管理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口罩可4小时更换一次,4小时内口罩在未污染时如需临时保存应遵循无菌原则存放,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2. 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应更换病室专用鞋如临时访视,可以不换鞋应穿鞋套3. 工作帽:上班时需戴圆帽,头发不可过肩4. 防护目镜:近距离接触患者,或有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风险时可佩戴防护目镜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戴手套不可替代洗手,戴手套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使用速干手消毒液,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流动水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使用抗菌皂液洗手5. 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6. 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7. 加强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对卫生保洁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对其工作是否符合消毒隔离要求进行监督、指导1. 二、病人管理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2. 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隔离于单独房间3. 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房间不足时,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4. 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分组护理,固定人员5. 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安置于正压病房或隔离于单独房间6. 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7. 如无禁忌证,将病人床头抬高30°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每日四次口腔护理1. 三、访客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2. 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应穿鞋套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避免探视3. 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用速干手消毒双手4. 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5. 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6. 以宣传小册子读物、知情告知、健康宣教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四、医疗操作流程管理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0.5%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及时评估能否拔除导管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或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及时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及时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生的问题。
1. 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五、物品管理1•呼吸机及附属物品:75%酒精擦拭外壳,按钮、面板每日2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可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无菌水或冷开水冲洗装置,悬挂晾干,封闭保存备用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及其配件、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日2次对于感染或携带MRS/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5min后用清水擦拭每班一次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日2次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2. 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止血带,一人一带,每日使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6.采血针,一次性使用,一次一针体温计(腋下):要求每次用后清洗干净后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清水冲净擦干,干燥保存备用口服药杯、氧气湿化瓶等医疗用品每日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清洗干净后干燥保存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7. 纤维支气管镜消毒:使用后用500ml无菌水冲洗气管镜镜,纤支镜外部用75%酒精擦拭用消毒内镜专用酶(1:500配制)擦拭及冲洗气管镜腔2次并保留5分钟纤支镜全部置于配制好的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30-40分钟(特殊感染病人浸泡10小时),用无菌水冲洗纤支镜外部及内腔,备用8. 在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时,勿将非直接接触病人物品(如治疗盘、胶布、棉签、护理病历等)置于病人床头桌、病床9. 所有医疗用品如呼吸机管路及其配件、氧气湿化瓶等重复使用医疗物品,消毒后备用保存时间为7天。
六、环境管理空气:开窗通风是保持ICU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ICU病室采用30万层流净化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避免出现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拖擦两遍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爆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两次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地面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 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病房消毒用抹布、消毒液容器每病室一个,消毒液应现用现配(500mg/L含氯消毒液);做物品擦拭消毒时,擦拭每个部位后应清洗抹布1. 七、废物与排泄物管理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2. 病人的感染性液体要倾倒入下水道废液池(洗消间废液池)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点医疗废物弃置于黄色垃圾袋内,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
输液袋、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垃圾,单独置于黑色垃圾袋内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疗废物,需盛装在双层黄色垃圾袋的容器内,待盛装物到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在外层垃圾袋上贴上有警示标志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医疗废物”的标示3. 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的洗涤池内(洗消间废液池)5.ICU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持清洁,必须加盖七、监测与监督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1. 进行ICU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2. 每月进行ICU病室空气,治疗室空气培养监测对ICU病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3. 负责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
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环境污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4. 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医院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7.ICU工作人员接收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