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高中地理选修课的认识教学课件.ppt
21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对高中地理选修课的认识,一、高中地理课程性质,综合性: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二、课程设计思路,1、必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2、选修:,(1)指定选修(A模块):地乡规划环境保护,(2)自选模块(B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三、考试内容,1、2类以上考生:必修+指定选修(A模块)+浙江省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相关内容;,2、1考生:自选模块(B模块),(18选6),指定选修(A模块)城乡规划,(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条件,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二)城乡分布,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三)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指定选修(A模块)环境保护,(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二)自然资源保护,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指定选修(A模块)环境保护,人类对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生态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某一地区的生态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用其作用指定选修(A模块)环境保护,(四)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过程和危害;,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四、教学建议,1、整体理解每门课的知识结构(以城乡规划和旅游地理为例),城乡规划的知识结构,(1)学科特点:从,宏观上探讨城市和乡村的历史演变与空间分布、城乡建设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和协调、理想人居环境的选择与构建等内容。
2)与必修课的关系:必修2“城市化的进程与产生问题”,必修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与产生的问题”等内容与本模块“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内容方面基本上是重复的,但本模块要求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过程、不同国家的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治理“城市病”的对策;,(2)与必修课的关系:必修2中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成因内容,和用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等内容与本模块“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中城市空间形态与城镇地域体系有关内容是重复的,但本模块在更注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趋势把握,以及进一步用中心地理论说明由城镇等级体系、城镇职能体系和城镇空间体系三个方面所构成的城镇体系的完整知识必修2中“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野外考察定位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本选修模块“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两部分的背景知识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和“城乡分布”以时间与空间两大维度陈述性知识为主要内容,“城乡规划”以人类对城乡规划与建设实践感悟的策略性知识为主要内容,“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则以实践性知识为主要内容。
旅游地理的知识结构,(1)内部结构,旅游地理的知识结构,(2)主要内容,旅游资源部分是本模块的基础,先从地理的角度认识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与分布,再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由基本知识转向技能和方法旅游规划部分贴近社会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侧重方法和技能,兼顾宏观的为社会服务的景区规划以及微观的可供学生自己出游用的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部分是本模块学习提升部分,从人地关系和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高度,在总结前面两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旅游地理的知识结构,(3)学习目标,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地理的知识结构,(4)高考例题,(2008山东卷)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密色彩令人神往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答案:,(1)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主要不利条件:自然条件恶劣,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
2)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署,保暖;防迷路2007海南卷)某一旅游团乘汽车或火车由陕西经山西去北京,余中欲在山西境内旅游,图11示意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和旅游区回答下列问题1)山西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有,、,(2)请设计一条既经济又便捷(不走,重复路线)的旅游路线要求由风陵渡,或壶口进入山西并游览A、B、C、D四个,旅游区,然后由出口1或出口2离开山西答案要点:,(1)平遥古城 云冈石窟,(2)路线1:由壶口瀑布临汾旅游区A(平遥古城、太原等)忻州旅游区B(五台山)旅游区C(恒山等)旅游区D(大同、云冈石窟等)出口2路线2:由风陵渡运城临汾旅游区A(平遥古城、太原等)旅游区D(大同、云冈石窟等)旅游区C(恒山等)旅游区B(五台山)出口1四、教学建议,2、重点明确,做好选择,如:,城乡规划第三部分城乡规划应重点把握:,了解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先了解什么是土地利用、项目选址的功能分区再了解一些“合理用地”原则和方法:原则有用地规模配置合理、区间互不干扰又联系便捷、使用安全便利有效、空间组合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要求等;项目选址基本原则;方法有遵守城乡规划、通过环保评估、满足项目建设与发展需要、综合比较优化方案等。
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又容易了解的学习即可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工业布局问题在必修模块中已经涉及如果是在必修模块后学习本模块,不必重复学习已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引导学生使用必修课上学过到工业布局原则分析新的问题,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地拓展和补充四、教学建议,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有许多学生希望道的、有生活体验的灾害实例:如台风、汶川地震等,四、教学建议,4、研究试题,深化应用,图1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式 P(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