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全球陆地自然带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ppt

26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84588033
  • 上传时间:2024-08-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55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 地域分异地域分异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Ø了解全球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基本了解全球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基本特点,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特点,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Ø借助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世界自然借助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世界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区域分异研究地理环境进行区域分异研究关键词:关键词:自然带自然带 (physical zone)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地域分异地域分异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2 内容结构内容结构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带的形成自然带的形成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 第一节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一、自然带的形成一、自然带的形成 (一)自然带的定义(一)自然带的定义 自然带自然带——也称也称“自然地带自然地带”或或“地理地带地理地带”,是指,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4 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 定量特征定量特征 (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见世界植被图)(见世界植被图)1. 1.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最为活跃林下的红猿猴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层次热带雨林的层次5 1. 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2. 2. 热带稀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 2a. 2a.热带荒漠草原热带荒漠草原 3. 3. 热带、亚热带荒漠热带、亚热带荒漠 4. 4. 亚热带地中海硬叶亚热带地中海硬叶 常绿林常绿林 5. 5. 东岸亚热带常绿林东岸亚热带常绿林 6. 6. 温带阔叶落叶林温带阔叶落叶林 7. 7.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 7a. 7a.温带荒漠温带荒漠 8. 8.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9. 9. 苔原苔原 10. 10.高山垂直植被带高山垂直植被带 世界植被图世界植被图 资料来源: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第资料来源: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第2 2版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19866 2. 2. 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 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

      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达4 4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由禾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由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独株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食草动物和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很丰富,茂密的草本食肉动物都很丰富,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7 3. 3. 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 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

      气候属于全年干燥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缺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缺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8 4. 4.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因此本带仍是一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因此本带仍是一个缺水地区。

      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淡棕色土9 5. 5. 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 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亚热带大陆西岸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大陆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北球主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北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

      亚热带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10 6. 6. 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主主要要分分布布在在亚亚欧欧大大陆陆内内部部和和北北美美大大陆陆西西部部的的一一些些山山间间高高原原上上,,在在南南美美大大陆陆南南部部的的东东侧侧也也有有所所表表现现气气候候属属于于温温带带大大陆陆性性干干旱旱类类型型,,这这里里植植被被贫贫乏乏,,只只有有非非常常稀稀疏疏的的草草本本植植物物和和个个别别灌灌木木土土壤壤主主要要是是棕棕漠漠土土和和灰棕漠土灰棕漠土11 7. 7. 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由于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啮齿类动物、有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12 8. 8. 温带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 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温带大陆内部,陆的东部和西部,温带大陆内部,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栎林等。

      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纯林,如山毛榉、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温带阔叶性湿润气候,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13 本本带带属属于于整整个个温温带带森森林林带带的的北北部部亚亚带带,,它它沿沿亚亚欧欧大大陆陆北北部部及及北北美美大大陆陆北北部部呈呈非非常常宽宽阔阔的的带带状状东东西西向向伸伸展展着着,,是是温温带带森森林林带带的的主主要要部部分分,,几几乎乎横横贯贯亚亚欧欧大大陆陆和和北北美美大大陆陆,,是是一一条条全全球球性性的的自自然然带带这这里里属属于于亚亚寒寒带带大大陆陆性性气气候候,,冬冬季季十十分分寒寒冷冷,,夏夏季季温温暖暖潮潮湿湿,,形形成成了了由由云云杉杉、、落落叶叶松松等等针针叶叶树树种种组组成成的的针针叶叶林林带带,,发发育育着着森森林林灰灰化化土土。

      动动物物界界中中主主要要是是松松鼠鼠、、雪雪兔兔、、狐狐、、貂貂等耐寒动物等耐寒动物9.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14 10. 10. 苔原带苔原带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鸟市”15 11. 11. 冰原带冰原带 亦称冰漠带,它几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地的许多岛屿。

      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覆盖,仅在年皆被冰雪覆盖,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界很贫乏,仅在沿岸地界很贫乏,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以及在北半球或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以及在北半球或南半球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南半球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16 (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在陆地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最在陆地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最高,草原生态系统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生态系高,草原生态系统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诊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诊断指标,用以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功能是否退化,评价自断指标,用以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功能是否退化,评价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潜力发挥的程度如何,还可用来衡量人然地理环境生产潜力发挥的程度如何,还可用来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果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果如何。

      因此,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对于理论研究如何因此,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对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带的环境与生和生产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带的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关系的状况(见下表)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关系的状况(见下表)17 主要景观地带定量特征主要景观地带定量特征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钦科)资料来源:景贵和(引自伊萨钦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986 指指 标标 景观地带景观地带年辐射年辐射平衡平衡/ /kJ·cmkJ·cm-2-2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10℃≥10℃的的积温积温/℃/℃年降水量年降水量/mm/mm年蒸发量年蒸发量/mm/mm植物量植物量/t.hm/t.hm-2-2植物群体年产植物群体年产量量t.hmt.hm2 2.a.a-1-1冻土地带冻土地带5454~~8484<<600600300300~~500500100100~~25025028282.52.5泰加林地带泰加林地带105105~~1261261 0001 000~~1 8001 800300300~~800800250250~~5005002602607 7阔叶林地带阔叶林地带146146~~2302302 4002 400~~4 0004 000600600~~10001000400400~~6006004004001313草原地带草原地带146146~~2092093 0003 000~~3 5003 500400400~~500500350350~~50050020208 8温带荒漠地带温带荒漠地带188188~~2302303 5003 500~~5 0005 000<<250250<<2502504.54.51.51.5地中海地带地中海地带251251~~2722725 0005 000~~7 5007 500500500~~800800400400~~6006001701701616亚热带荒漠地带亚热带荒漠地带230230~~2932936 0006 000~~9 0009 000<<100100<<1001002 21 1热带荒漠地带热带荒漠地带293293~~3143149 0009 000~~10 00010 000<<5050<<50501.51.51 1典型萨王纳群落典型萨王纳群落地带地带31431410 00010 000500500~~1 0001 000500500~~90090040401212热带雨林地带热带雨林地带251251~~2722729 0009 000~~9 7009 7001 5001 500~~2 0002 000900900~~12501250650650404018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 地域分异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一)整体性整体性(二)(二)差异性差异性——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 / 区域性区域性 (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等级划分 第一级第一级——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级第二级——大洲或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 差异性 19 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系性内在联系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最基本的内容2.空间组合性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3.动态演变性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

      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20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纬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非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21 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表现为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

      经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22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一)地域分异规律概说 —— ——有关学者的论述有关学者的论述景贵和景贵和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位的现象……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1986)黄秉维黄秉维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1999)R.R.哈特向哈特向 地域分异包含了地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个意见是正确的23 (二)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二)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首先表现为地带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首先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如前所述,陆地上主要可分为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如前所述,陆地上主要可分为11个个自然带,这是全球第一级地带性差异;此外全球地表又可分自然带,这是全球第一级地带性差异;此外全球地表又可分为六块大陆和四片大洋,这是全球第一级非地带性差异为六块大陆和四片大洋,这是全球第一级非地带性差异 区域性的分异规律是在基本的分异因素区域性的分异规律是在基本的分异因素————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作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纬向地带的变型;地区性(大地构造下产生的纬向地带的变型;地区性(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是非地带地貌规律性)是非地带性因素叠加了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至于垂直地带性,也是地带性因素与性因素叠加了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至于垂直地带性,也是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见下图)。

      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见下图) 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24 教学活动建议l主题:全球自然带特征主题:全球自然带特征 l方法:专题讨论方法:专题讨论 l能力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描述能力能力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描述能力 l要求: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讨论要求: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讨论 25 思 考 题:1. 1.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 2. 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你对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你对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 垂直地带性规律是如何理解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是如何理解的?3. 3. 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返回主目录返回主目录返回主目录返回主目录2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