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八[3].doc
7页语文园地八徐霞客实验小学 陈檬雯第一课时: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萤”、“簇”、“浪”2、 正确流利的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3、 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所描绘的美丽夜景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导入课题,解读诗题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新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读好作者“查(zhā)”“慎(shèn)”)诗的名字是:《舟夜书所见》[板书课题]2.解题:课题简简单单五个字就告诉我们许多的信息,你能猜一猜题目是什么意思吗?(舟:小船 书:动词,写、记 所见:所见到的景物)3.作者是什么时候见到的景色呢?一个“夜”字就告诉我们时间,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来,一起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对诗题的逐字解释,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第二板块:品读诗歌1.作者到底看到了什么景色,让他如此喜爱呢?小朋友们带着疑问听老师来读一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师生共同正音:“萤”是后鼻音,“簇”平舌音,“浪”是边音4.小朋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我们以往的经验知道,五言绝句应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节奏美?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莹。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5. 真棒!大家一下子就分对了,请小朋友再自由练习朗读,将古诗读通顺,读出节奏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多形式的,有效的范读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进入诗境并且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美第三板块:交流诗意,感悟意境(一)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1. 理解“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隐去月亮)板书:月黑2. 理解:渔灯(是渔船上的灯火3.理解:孤光——是孤零零的灯光;“茧”是茧火虫的意思板书:一点萤)指名说一说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指名读,齐读3. 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映在河面上虽然它的光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自己试试读读吧!(二)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 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4.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
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5.是呀,在诗人的眼中那点点的渔灯在微风的吹动下散开,成了满河的星星多美呀!(板书:散作——满河星) 齐读古诗6. 听读古诗,想象画面1)学生齐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景色2)诗人对景色的描写是那么的美、动人,诗人对景物观察细致入微,由此可见,诗人是多么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呀!(齐读古诗)6.借助画面,背诵古诗(1)学生读读背背2)测试学生背诵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体现学生能够个体的独立性,在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规范的表述诗意,对学习古诗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能感受到作者笔下夜晚景色的美丽,从而让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五、板书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 ↓见 渔灯一点萤散作→满河星 第二课时:我爱阅读【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通过朗读,抓住字词句,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地原因和过程3、 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刚刚我们领略了清代诗人查慎行笔下的深夜美景,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那么李时珍诗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对李时珍的介绍,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提问,让学生做到有问进入课文,做到有目的、有方向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学情况: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对整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感知从而提高了孩子的阅读概括能力三、走进“李时珍”(一)精读第二—四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出示课件)(1)小组交流:理解(世代行医 救死扶伤)(2)再读一读,交流: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2.指名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出示课件)(1)李时珍发现旧药书有什么缺点?讨论(读句子,抓重点词语引导归纳:“不全”“不详”“不对”(板书)(2)是啊,原来的药书诗这样不全、不详、不对,他想——于是——(引读)(3)此时你看出了什么?看到了怎样的李时珍?(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精益求精的人 小结:李时珍从小立志行医到长大后决定重新编写一部新的药物书,他就是这样一位为百姓着想,精益求精的人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了编写新的药物书,他做了哪些事情?(1)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第1句话)(2)李时珍亲自采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是怎么做的?(指名说)[课件出示]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万水千山。
他有时上山才要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① 体会两个“不怕”勇于吃苦)② 体悟数字词:“万水千山”、“几天”、“万里”“千百”指名读,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你感受到什么?(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③那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指名说)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分组交流)[课件出示]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体现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的精神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设计意图:在有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就有意识自己去质疑,并在读议中获得解释并且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感悟,体会李时珍身上的品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二)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2)”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3)说说“二十七年”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的精神5.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身上有哪些品质(李时珍不怕困难、刻若钻研、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设计意图:因为情感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所以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参与,力争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
因此,通过对李时珍的人物分析、解读,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识出示课件)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名人李时珍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李时珍优秀的品质,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五、板书: 李时珍旧书:不全 不详 不对——不完善(勤于思考)积累经验 亲口品尝亲自采药 四处访问《本草纲目》 完善(不拍困难)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