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茶馆的发展.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茶馆的发展 复旦大学教授讲中国茶馆的进展 茶馆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它又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茶馆是随着商业进展而逐步形成和兴旺起来的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片面茶馆的最早展现,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可说是古代最早的茶馆,至唐代时才正式形成茶馆,至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历史大体体验了这样几个进展阶段: 一、两晋至唐代的茶馆形成期 陆羽 《茶经》引用了南北朝时一部神话小说《陵耆老传》中一个故事,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弼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可能是设茶摊、卖茶水的最早方式,也是茶馆的刍形 唐代是茶文化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茶馆在这时期得到了确立唐代封演的《村氏闻见记》曾记载:“开元中(公元713~741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馆,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卖茶、饮茶特别盛行国家富强,政治安定,经济、文化兴旺,城市昌盛,为当时造就了一个群体——市民阶层这一阶层主要由城镇商人、工匠、挑夫、贩夫等组成他们滚动范围较大,见识较广,重人间友情,生活在城市里彼此比邻而居,街市相见。
茶馆为他们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当时茶馆名称繁多,茶肆、茶坊、茶楼、茶园、茶室??等,而且都与旅舍、饭馆结合在一起,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经营 这时银社会饮茶之风颇为流行这一与佛教兴盛有关隋唐之际,由于朝廷的提倡,佛教得到急速进展,古刹寺院遍布全国各地,憎徒“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狭,四处煮伙,以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二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唐实行非科举出身者不能为相,因此每年有大批第子应考,考生和监考翰林官们不胜疲惫,于是朝廷特命将茶果送到考场朝廷这一举措起了倡导作用,饮茶之风在土人群中很快流行三与唐代诗风大兴有关因将作诗列 人科举考试科目,于是品茶吟诗成风饮茶在文人学士中很快曼延此外,中唐以后朝廷实施禁酒措施,也加速推广社会饮茶风俗饮较之风很快牵扯到寻常百姓家,去茶馆饮茶习以为常,并成为人们休息消遣的一种方式这是茶馆形成的社会根基,但当时茶馆主要经营业务是卖茶、饮茶,那种浓郁的文化空气尚未在茶馆展现 二、宋代至清代的进展时期 宋以后城市集镇大兴,且一些大城市三鼓后仍夜市不禁,商贸地点不再受划定的市场局限在喧嚷街市,交易通宵不断,这为茶馆进展供给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并且开头了独立经营。
接洽、交易、清谈、弹唱都可在茶馆见到,以茶举行人际交往的作用集中凸现出来那时开封潘搂之东有“从行角茶坊”,封丘门外马行街因商贩集中,有众多条访,曹门街有“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菜于彼”这类茶坊,不仅饮茶,还营造了一个私人意境,今茶客迷醉宋代不仅开封茶馆、茶坊兴旺,各地大小城镇几乎都有茶肆,《农讲传》、《清明上河图》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那时茶馆的真实情景,宋代的茶馆文化成为市民茶文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元、明时期的茶馆,与宋代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在茶馆经营买卖方面有较大进展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结果一个王朝,已走向衰败,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茶馆这一社会窗口真实反映了这一历史变迁这时期,各种大小茶馆遍布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成为上至王官贵族,八旗弟子,下到艺人、挑夫、小贩会集之地不仅数量上有很大进展,文化色调、审美情趣融入其间,社会性能上也有相应开拓,展现了为不同层次群众服务的特色茶馆,如专供商人洽谈生意的清茶馆,饮茶品食的“贰浑铺”,表演曲艺说唱的书茶馆,兼各种茶馆之长,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馆,还有供文人笔会、游人赏景的野茶馆,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 这时期的茶馆有这样几个特点: 1.菜馆社会功能逐步扩大。
由原来只卖茶、饮茶而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场所,多方面得志不同层次的需求,高档茶馆乃是文人雅士聚会、叙谈、会友、吟诗作画、品茗赏景之地,也是富商巨贾治谈生意之场所较低一层的茶馆是行帮头目 即行老们聚集碰头所在最底层的茶馆那么是三教九流之辈活动地方至清代时,茶馆已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于一体社会上各种新闻,包括朝廷要事、宫内传闻、名人轶事等都在此传播,犹如一个信息交流站大量民间交易也在茶馆举行,那时还有特意举行交易的茶馆,一般都设有雅座,有茶,有点心,还可叫荣设宴,谈生意特别便当,仿佛是个经济交易所不仅如此,邻里纠纷,商场冲突等也往往拿到茶馆调解,有人嬉称为“民间法院” 2.提防茶馆的文化环境从原来设施简陋,逐步开头讲究文打扮饰和环境的美好,在做好选址同时,中高档茶馆都配以精致雅致的家具、茶具,挂以名人字画,茶叶和茶水日趋讲究,各种宝贵茶叶应有尽有,各种名水,如玉泉、惠泉、虎跑、自然雪水等也随客挑拣即使低档茶馆也以营造一个感激、舒适、恬静的环境来吸引群众茶客 3.民间艺术进入茶馆宋代时茶馆已有艺人、艺伎的吹拉弹唱,地方戏曲也常在此表演清代中期开头,可以说说唱艺术成了茶馆一项主营业务。
我国的一批优秀古典小说,大都体验了民间艺人口头文学创作的阶段那时《三国》、《隋唐演义》、《西汉》、《西游记》等是江南评弹艺人、北方评书与大鼓艺人在茶馆表演的主要曲目大量来客饮茶是媒介,听书是主要内容茶馆成了评弹、评书、京的大鼓、梅花大鼓、四清清音、粤曲、木偶戏表演的主要场所,民间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表示 4.点心佐茶流行起来《茶经》、《古今茶事》等都有关于茶馆供给来点的记载茶点有瓜子、蜜饯以及糕饼、春卷、水饺、烧卖等各种小吃据《清稗类钞》记载,当时茶馆有两种,江南茶馆以清茶为主,也出售南果,另一种是荤铺式茶馆,即茶、点心、饭菜同时供给这样让客人多了一份乐趣和享受,也添加了茶馆吸引力 三、20世纪上半叶菜馆的繁衍期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混乱,战乱不断,各种冲突尖锐,茶馆成为人们了解时局、预料形势进展和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场所茶馆数量陡增四川有句谚语,“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仅以成都来说,40万人口的城市,茶馆多达1000多家绍兴光沿河桥头就有上百家茶馆随着数量的增加,经营上也呈现出多样性、繁杂性 这段时期的茶馆有以下特点: 1、茶馆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政治、经济色调更为浓重。
一些地方茶馆成为行业交易的主要场所,人才雇用的自由市场,例如农人良种、牲畜等买卖都在茶馆做成,教师求聘、某人应职也往往在茶馆商定由于时势混乱混乱,茶馆还成为政界人土或党派人物活动的场所,如革命战役年头,地下工常到用茶馆接头布置任务,《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就利用茶馆做革命掩护工作当然,也有一小撮人利用茶馆于无耻、肮脏的勾当,如算命、赌博、卖淫、贩毒、绑票等 2.装饰、布置更趋讲究,西方文化与古老茶馆文化兼营并随着国门的被开启,西方的思想文化逐步渗透我国,反映在茶馆业方面,即一些茶馆陈设、布置展现欧化,有的直接经过挑拣,建在风景名胜区或旅游景点内,设包厢,摆西方家具、沙发,挂西洋油画和风景水彩画,播爵士音乐;有的茶馆布置中西合壁,得志不同口味客人需要将古老茶文化与现代的摆设、新派的服务融合在一起 3.文化内涵与意蕴的加深这时期茶馆的文化色调更趋鲜明,不仅与文化人士结下深缘,而且让群众百姓在此得到文化熏陶和享受,茶馆几乎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块乐土,大量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在茶馆留下了一幅幅生气昂然、雅趣横生的茶事图在北京,茶馆、茶园成了戏园的代名词,如出名的广和茶园曾邀请大量名伶在此献艺,东顺和茶社不仅京剧票友常到此聚会活动,连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也经常惠顾品茗听唱。
鲁迅、老舍更是茶馆常客,据说鲁迅的〈小约翰〉一书还是在北海公园的茶室里翻译成的在上海的茶馆,我们也可寻觅到大量文化人土踪迹,茅盾、夏衍、熊佛西、李健吾等作家都常去茶馆喝茶、闲聊、写作上海老城南面的“亦是园”、“点春堂”、“徐园”,城西北的“露香园”,城西南的“董园”,城中的“西园”,更是名人雅士留连忘返之地南京出名的“希奇芳阁”茶馆,还为作家张恨水、张友鸾,画家傅抱石等辟有雅座,设红木桌椅、穿衣镜茶馆还是一些曲艺大师的艺术发祥地,如四川名艺师李德才、李月秋、贾树三,出名评弹演员徐凤仙姐妹等,他们的艺术生涯都是从茶楼、茶馆开头的,群众百姓也从这里赏识到了名师名家的精湛技艺,丰富和愉悦了精神文化生活那时一些茶馆还举办棋赛、鸟鸣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棋迷、鸟迷,使他们身心健康因此得益 四、解放后茶馆的新生期 解放后政府对茶馆举行了整顿、改造,取缔了过去消极的、不正常的社会性活动,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场所 “文革”动乱期间,茶馆被取消改革开放后,一度消散的茶馆重又复苏,勃发活力不仅老茶馆、茶楼重放光辉,新型、新潮茶园和茶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时期的茶馆无论从形式、内容、经营理念与文化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符合社会进展需要,也更具活力。
1.茶馆成为精神文明创办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各种各样 的茶楼、茶馆、茶园、茶坊、茶庄、茶座、茶室、茶亭遍布城市大街小 巷,乡镇的远近村落,茶馆文化已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 等精细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成缺少的一个组成 片面如上海有共和新路街道的“苗苗茶园”,临汾路街道的“外来 民工茶馆”,左江西路街道的“聋哑人茶馆”,潍坊街道的“老人茶艺馆”,黄浦区少年宫的“小茶人茶艺馆”,彭浦新邻街道的“晚晴苑茶 社”等,这些茶馆为社区创办作出了付出 2.茶馆日益提防内在文化韵味从茶馆的外表装磺、内部陈 设、服务员的服饰礼仪、沏茶技艺、优美音乐??无处不透出沁人 心脾的文化气息具有明清风格、古朴高贵的湖心亭茶楼,古色古香兼是庭园式风格的宋园茶艺馆,还有那流光溢彩,弥漫童话意境 或乡野之风的红茶坊??,它们放射出无穷勉力,使一群群不管年 老年少的茶客都沉浸在浓郁的茶文化中,如北京老舍茶馆,让人亲 身体会到过去北京茶馆浓浓的古城文化生活情调,正如有的外国 游客所说:“假设到北京只去长城和故宫,没去老舍茶馆喝茶,就不 算到过北京!” 3.茶道、茶礼、茶艺成为茶馆文化的重要组成片面。
中国土 地开阔,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的茶馆及其茶道、茶礼、茶艺都有 自己的特色上海都市茶馆、江南茶馆、北京茶馆、巴蜀茶馆?? 都是有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如最近上海淮海路开了家“吃茶趣茶 坊”,它有一档“四序茶会”节目,由茶坊仆人和客人共同参与,大家 在正四方形条席人坐在奉上一炉香后,茶会开头,4位司茶手捧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插花款款人席,东面代表春季的青色条桌,南面为表示夏季的赤色桌,西面是白色的秋季,北面是黑色的冬季24把座椅象征24个节气,在悠扬琴声中,司条悠闲地烫杯、取茶、冲水,然后平匀斟进小茶盅,分敬给客人客人闻至朴鼻茶香后,品茗回味接着司茶按顺时针次序转动,象征四 季更迭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转,当《梅花三弄》奏完之时,司茶行花礼,送别客人这在当前竞争日趋强烈、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人们在这样一个恬静、舒适的茶馆,通过茶艺、茶道、茶礼的熏陶,完全将自己融人大自然的韵律、秩序和活力之中,既吃出了茶的真趣味,又彻底得到了放松 4.茶馆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大量茶馆都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书画展,或组织品茶、评茶、观茶艺、听丝竹、吟诗词等活动,有的还举办专家学者的茶艺讲座,或举行海峡两岸的文化学术交流,中日和中韩的茶道、茶艺交流。
老舍茶馆还办成为一个民族艺术博览会,让各种戏曲、民族文化艺术都有机遇到老舍茶馆表示 不仅如此,茶馆还是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场所,大量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都将茶馆作为访问活动重要场所之一 今天,茶馆正以它勃勃活力、姿采纷呈吸引着源源不绝的中外客人,以它无穷勉力表示中国这一古老而又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