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PPT课件.ppt
76页第二章 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电子课件,目录,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当代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主要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基本没有中国特色中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大概始于清末民初,当时的幼儿园教育从教育内容、方法,到设施和玩具都完全的效仿国外,处于照搬照抄外国模式的阶段,先效法日本,后仿效西方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幼稚园课程非常混乱,种类众多,其中包含有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有少数幼稚园实验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课程;有蒙养院的日本式课程;还有美国式的以幼儿为本位的经验型课程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年代至30年代的改革让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
这次改革影响十分深远,80年代以后开始的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受到了这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一)改革特点 这次改革的的特点表现在: 第一次制订并颁发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 课程的指导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 幼稚园课程的科学化与中国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课程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著作,如:张雪门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幼稚园组织法幼稚园的研究;梁士杰的幼稚园教材研究等 幼稚园课程内容的范围也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二)改革成功之处 这次课程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 建立了比较适合当时我国国情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式单元教学。
研究者们首次比较全面的对课程进行了独立探索,形成了崭新的儿童观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幼稚园地位在学制中的确定,特别是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订和颁布,大大的促进了幼稚园和幼稚园课程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三)改革不足之处 但这次课程改革也存在着不足: 内容比较忽视各种知识的逻辑性和纵向系统性 教育目标不够全面,缺乏层次性,如未设美育目标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只产生了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即单元教学,课程模式单一再加上教育部用法令的方式向全国推广,这种整齐划一的做法影响了课程的多样性发展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整顿和改造原有的幼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教育。
5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受到抗美援朝的影响,在思想上进行了清理亲美、崇美、恐美思想的运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念也收到了批判,并由此牵连到对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单元课程的批判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一)改革的特点 第二次课程改革的特点表现为: 课程“苏化”,实行分科教学分科课程模式 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二)改革的成功之处 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其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50年代的中国刚刚摆脱多年来战争的困扰,百废待兴,在教育方面需要有新的正常秩序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例较小的情况下,这种容易操作、注重结果的学科课程体系迎合了当时的需要。
这对于当时解决动乱所带来的破坏,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是十分有价值的,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园的课程变更都是针对这一课程体系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三)改革的不足之处 这一时期的课程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也存在不足: 学习苏联,又全盘照搬,结合中国实际不够,结果造成课程模式单一,阻碍了我 国幼儿园课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历史经验的继承不足,对以前使用的“单元教学模式”等全盘否定,明令禁止,没有吸收其有益方面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三次改革了,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次改革最初的意愿是要进行教育的全面整顿,恢复被“十年内乱”严重破坏了幼儿园教育,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改革教育实践中阻碍幼儿发展的教育弊端。
第一节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这次的改革的指导理论是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主要是幼儿园课程中国化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对待外国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论时,既不能照抄照搬,全盘洋化,也不能盲目排斥,唯我独尊,同样不能只学一国,排斥其他,必须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陈鹤琴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方式,形成他所谓的“五指活动”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 陈先生认为,儿童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期有自身的存在价值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此外,陈鹤琴先生对传统的死的教育进行了批判,再其基础上,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构成了五指活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五指活动课程实施原则 五指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非常注意以下原则: 1注意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2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3多采取小组教学法 4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 5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的朋友 6多提供户外教学的机会,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三)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 活教育的课程目标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身体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 做人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和服务的精神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情绪能欣赏自然和艺术美,养成快乐精神,打消惧怕的情绪 智力有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和研究的态度 (四)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 陈鹤琴用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来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健康活动:睡眠、饮食、早操、户外活动、游戏、散步等;,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语文活动:故事、谜语、儿歌、读法等 (五)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组织 陈鹤琴先生主张幼儿园课程教学要实行“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应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后来被称为“单元教学法”。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幼儿园课程以单元主题来组织,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而且又适合儿童的人、事、物作为中心,各项活动都围绕单元进行,使各科之间构成内在联系,形成整体,这种课程内容组织的方法就被认为是“单元教学法”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六)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1课程编制 课程编制常用方法包括: 直进法即各班课题和要求均不相同 混合法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也有不同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圆周法即各班课题相同而要求由浅入深 2.课程实施 陈先生强调,在课程的实施方面要: 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 采用游戏式教学法,使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以自动代替被动,事半功倍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教学中都以“做”为出发点,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在做的过程中求进步。
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方法,分组实施,区别对待,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有所长进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我国幼儿园的主要课程模式,(七)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的评价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是我国本土化、科学化幼儿教育奠基人在美国留学期间,霍普金斯大学重视科学实验的态度,铸造了他学会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提出,缺乏具体的课程评价是当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