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表题专项练习资料.ppt
36页•1、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A项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项使用金银类型的货币不能说明经济发展速度快,货币流量多少与经济发展快慢有关同时,金银本身作为货币反映商品经济水平不高C项黄河流域在南北朝时大多时间是战乱,经济发展缓慢D南方战乱少,政局稳定,使用长期延用的铜钱,说明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2.右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等优势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由图中可见资本输出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出超,占优势,单一产品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入超,处劣势,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在图中展示的是资本因素,故选D。
AC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国家间关系产生决定影响的因素是内环境而是贸易往来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3、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此题为图表型材料选择题,做此类题一要注意看时间,二要注意看数字或百分比的变化当然也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从图片上看时间分别为“1965年”和“1995年”从所占比重看,1965年时,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相对较少,而到1995年时,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日本所占份额相对增多,其他工业国、拉美和非洲有所减少,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无多大变化再结合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20世纪50、6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危机和“滞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综合判断,可知答案为C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示例一:我赞成“冲击—反应”模式这一观点: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示例二:我不赞成冲击—反应模式,该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5.(2013年高考)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本题考查对近代以来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四幅图中的含历史信息,可以用找基法解读四幅图片,只有图①出现了奥匈帝国,据此判断图①是一战之前的情形,其余三幅图都出现了奥地利或匈牙利,是一战之后的情形,据此判断选择C项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7.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8.(2013海南文综)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9.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故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0.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岛夷志略》,原作《岛夷志》,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共一卷,一百余篇纪略,涉及东西两洋周边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研究古代亚非等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同时依据图片中的“万里石塘”这个说法出现在唐宋年间,据此应选C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1.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2.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图4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
•2.图9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本题以1933年出现在美国报刊上的一幅漫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中间是美国政府的代表,政府代表的两边分别是雇主和雇工,显然美国政府代表扮演了二者调解人的角色,D项符合其寓意,其他三项均与漫画寓意无关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3.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本题是一题漫画型最佳选择题,漫画内容是运到纽约的商品都要以英国为中转站,且要用英国船只运输而荷兰是“海上马车夫”,世界航运业发达,所以,以英国为中转站且用英国船只运输,损害了荷兰利益,故选B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4.读下图,该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农业时代 B.工业时代 C.信息时代 D.蒸汽时代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
•5.下图所示邮票的出现,说明当时•A.中国邮政事业蓬勃发展 •B.邮票升值快,交易额大•C.邮票发行制作比较混乱 •D.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国民党统治后期,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给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行部门直接在邮票上加字(“改作叁拾萬圆”)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货币贬值的速度惊人解题时,要充分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文字、数字等信息,同时要善于想像,合理推断,“论从图(邮票)出”正确答案是D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故本题应选A项;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排除B项;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C项;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D项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
•2.“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应了•A.天主教的传播 B.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4.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5.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图6)一战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指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 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
• 1.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2.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3.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4.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们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5.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A项民族酱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因此A错误C项国民政府的官僚酱体系开始崩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因此C项错误D项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这个说法本身错误,应是内因B项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从图片中我们可以一直看到外国资本占有重要成分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6.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7.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 1912 1913 19141915•工厂数(家) 46 4612 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
•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9.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1953~1958→④ •B1970~1975→①•C1959~1964→② •D1979~1984→③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0.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黄河流域 765 669•长江流域 342 611•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变化:①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②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
③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7分)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
6分)•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7分)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九点 十四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