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6935171
  • 上传时间:2021-1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青浦区地处上海市西郊,是连接江浙沪的重要门户通道,东与闵 行区毗邻,南与松江区、金山区及浙江省嘉善县接壤,西连江苏省的 吴江、昆山两市,北与嘉定区相接青浦城区距上海市中心约40公里,距虹桥国际机场约25公里 全区行政区域面积为668.5平方公里201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117 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人员69.3万人近几年,青浦区经济社会 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 产总值71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42.8亿元、实现全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357. 8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7. 0亿元一、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背景与基础至2012年底,青浦区拥有184个行政村、7个涉农居委会,农 村地区常住人口达68.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人员45.3万人,农村 地区依然面广量大,仍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基础 作用,全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论断,从原来的“三化”发展为 “四化”,城镇化建设在理论上更充实,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更加丰富。

      同时,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 科学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城镇化发展模式,从单一的城镇化模 式,向多元的城镇化模式转型,这为青浦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年来,上海市通过“一城九镇”、宅基地置换试点、“三个集中” 等方式在郊区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尝试 和摸索目前,郊区新城的建设已成为上海市重点推进的工作,《2012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把建设重心向郊区转 移,加大力度推进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为青浦加快城乡统筹建设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近年来,青浦区加快推进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三次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区域功能日益完备、区域发展骨架已初具雏形;“新城一一 新市镇一一中心村”的城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城乡建设、生态 网络、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等总体格局均已明确,这为青浦加快城乡 统筹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现实基础二、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现状与历程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起步较早,从1989年起就把小城镇规划建 设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实施,特别是2000年11月 青浦撤县建区后,通过发展重点集镇、撤乡并镇、合理布局新市镇等 一系列措施,将原有的20个乡镇逐步合并成8镇3街道。

      同时,在 落实上海市域城镇的T966”居住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提出“1870”城 乡统筹建设发展体系,即以1个新城为核心,8个新市镇为纽带,70 个左右的农民中心村为基础,建立与上海市域城镇体系相适应的布局 均衡、职能分工明确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1、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布局初显成效2012年,全区下辖赵巷、 徐泾、华新、重固、白鹤、朱家角、练塘、金泽共8个镇和夏阳、盈 浦、香花桥共3个街道夏阳、盈浦两个街道共同构成了青浦新城, 8个镇均形成了以镇政府为核心区域的新市镇,香花桥街道则以大盈 社区为中心正在逐步形成新市镇,对接青浦新城当前,青浦区城乡建设发展总体定位是“一城两翼”协调推进: 即一是以淀山湖新城为中心,突出集聚势能,使其成为上海多中心城 市格局的副中心之一,初步形成了城市中心区突出、周边低缓的城市 空间格局,正在向体现“绿色青浦,五彩水城”的发展目标迈进;二是以环淀山湖地区为西突出生态环境,重点融入区域的生态旅游格局,共同形成“淀山湖旅游”的品牌优势,串联青西各个镇区;三 是以西虹桥地区为东翼,突出转型融入,主动接受上海中心城区辐射, 尤其是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对于西虹桥地区未来发展的影响,逐步呈现 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青浦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从2000年至2007年, 用于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累计达39亿元,城镇的基础设施状况 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 “六横六纵”的主干道路网络,初步实现 “102030”目标全区城乡道路、桥梁、供排水、绿化、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至2012年底,青浦区现有运营公交线路81条, 公交车站1300个,30径覆盖率达23%, 50径覆 盖率达47%,基本实现公交“村村通二全区公交线路总长度1646公里 全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互动作用明显增强青浦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2年末三次产业 结构比例为1.4:57.5:41. 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95亿元,增 长14%,快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9. 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 2个百分点现代商贸、软件信息、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会展服 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三区重点 发展区域主体功能进一步凸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 提升,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 9%和9. 8%o全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与 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协调同步作用日益凸显2、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多年来,青浦区立 足于不同区域的区位特点和基础优势,以产城一体、水城融合、多元 要素集聚均衡发展的道路作为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途径,取 得了初步成果:青浦新城建设稳步推进新城区域面积不断扩展,青浦主城区从 2010年区域面积仅1& 9平方公里,扩展到2012年底超过34. 3平方 公里,扩大1.8倍主城区人口导入初见成效,常住人口逐年持续增 加,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底主城区常住人口已近42万人生态宜居社区持续涌现,住宅新区不断开辟兴建1999年至2012 年累计开工建设商品房1220. 1万平方米,在建219.7万平方米,竣工 交付1000.4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与住房档次明显扩大和提高,一批 高档的现代项目相继建成2006年青浦新城被国家建设 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成功 创建青浦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9年的19平方米到2012年 的2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09年的31. 0%到2012年的32. 8% 2012年全区空气优良率96. 4%o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居民生活舒适程度持续提升水、 电、气、话等各类管线的敷设和防汛排水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形成较为发达的高速交通网络。

      经过2年多的开发建设,93万平方 米市级保障房及60万平方米区动迁安置房全面实施,区域骨干道路 和公建配套设施都按期推进镇域新市镇建设快速扩张全区8个新市镇镇区建成区面积持续 扩展,从2005年的3359公顷,扩展到2010年的3963公顷,至2012 年底新市镇镇区建成面积达4093公顷,7年间区域面积扩大1. 2倍 新市镇镇区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常住人口逐年持续增加,从2005年 的12. 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6. 8万人,至2012年底新市镇镇区 常住人口达达17.6万人,7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增长1.4倍青东地区(主要包括赵巷、徐泾、华新和重固)转型发展道路越 走越坚实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青东地区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础上, 以商务商贸、现代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呈现加快集聚趋势,已成为 青浦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功能级和增长极2012年以占全区不到1/4 的面积贡献了全区30%以上的GDP、35%左右的工业总产值、40%左右 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和40%左右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未来伴随中国博 览会投入运营的发展机遇,总部商务和生等将 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青西地区(主要包括白鹤、朱家角、金泽和练塘)生态发展道路 愈走愈明朗。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青西地区随着《淀山湖中长期发 展规划》落地,生态发展格局初具雏形,区域面积339. 12平方公里, 占全区总面积的50. 7%范围内: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逐步展开, 朱家角古镇创国家5A级景区也已启动,青西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工作 按计划稳步开展,大观园存量资源再开发利用正在有序推进三、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分类与特征青浦因其蝶状地形分成“青东J “青西S其中青浦新城恰好位于 中部狭窄位置(包括夏阳、盈浦、香花桥三个街道),青东包括赵巷、 华新、徐泾、重固等4镇,青西包括白鹤、金泽、练塘、朱家角等4 镇青浦的区位、地形决定了全区的城镇体系形成了 “郊区新城”、 “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郊区新城周边小城镇”和“远郊小城镇” 的四种分类形式,其中:郊区新城(即淀山湖新城)包括:夏阳、盈 浦、香花桥3个街道和朱家角镇部分区域;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即 临近上海中心城区)包括:赵巷镇、华新镇、徐泾镇、重固镇;郊区 新城周边小城镇:朱家角镇远郊小城镇:白鹤镇、金泽镇、练塘镇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点,由于中心 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郊区新城建设的水平对周边小城镇建设的作用 显而易见,因此镇域新市镇由于区位、资源、经济、交通、配套等方面的差距呈现以下特征:1、从非农人口看,城镇化进程差异明显。

      以非农人口比重为例,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非农人口比重较高, 青东徐泾、赵巷、华新三镇分别达到96. 9%. 75.6%. 72.6%, “郊区 新城周边小城镇”次之,朱家角镇非农人口比重达到67. 5%,而作为“远郊小城镇”的练塘、金泽、白鹤三镇非农人口分别为57. 3%.54. 2%、 44. 9%,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总体看来,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 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较高区域非农人口比重相应也较高2、从综合实力看,镇域经济东强西弱青东地区已经成为全区 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功能级,其经济总量、第三产业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优势较为明显,根据2012年数据,青东四镇 以占不到全区1/4的面积贡献率全区1/3的GDP (33. 1%)、近1/3的 全口径财政收入(27.4%).超过1/2 (58. 3%)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近 4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显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新城 地区和“一园三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GDP占全区比重 为38. 7%,特别是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32. 8亿元,占全区比重为56. 1% 白鹤、练塘、金泽三镇GDP总量、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分别占全区总量的20%. 14.8%. 7. 8% 和12. 4%o从今后发展机遇看,新城、青东地区由于大型居住社区、 轨道交通延伸、功能性大项目落户以及区域功能重塑等,对区域内基 础设施和入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而青西地区虽然有 郊野公园项目带动,但缺少产业、人口支撑,缺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 设,区域发展形象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3、从发展格局看,镇域发展各具特色全区镇域经济错位发展 格局基本形成,东部发展势头不断加快,中部先进制造业 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一园三区”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支撑引领作用 不断增强,西部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其中,青 东地区各镇围绕各自优势和重点项目,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集聚辐射 功能的功能板块,徐泾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打造西虹桥商务区,同 时是历史工业强镇;华新镇工业基础较好,生能和大型商 贸市场已在培育;赵巷镇依托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和吉盛伟邦国际 家具村打造集聚较为发达;重固镇建材家居市 场、交易平台功能正在培育青西三镇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业能级进 一步提升,推出了具有民俗特色的朱家角古镇之旅,田园风情的生态 之旅,以陈云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之旅,探寻上海之源的文化之旅, 体现淀山湖亲水特性的休闲之旅青浦新城的生态居住功能日趋显 现、夏阳和盈浦街道商业商贸功能不断提升,形成了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