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教案]《问说》.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5434894
  • 上传时间:2017-08-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问说》《问说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几个文言实词;疏通课文,理清结构2.理解文中引用古书、古人的论说的作用;了解意动用法23.借鉴古人关于“问”的论述,培养虚心好问的良好学风,增强“勤学好问”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对“学必好问”主张的理解把握2.难点:“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课文提示】刘开( 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十四岁时,拿自己写的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赏识他,尽力教他古文作法,后来成为桐城派有名作家之一他的古文与方东树、梅曾亮等齐名,诗和骈体文也很好正音正字】3①臆度   (duó ,猜测)    ②问难  (nàn, 驳诘)③几于古时(jī ,接近)    ④强以为知(qiǎng,硬要)【判断句式】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42.本文课题《问说》是什么意思?能否从中看出本文的文体?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首句是中心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 。

       )【课文简析】本文的语言风格古朴在句式运用上,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文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以取得波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当多的排偶句原文有7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节选了原文的第1段和第2、4、7段的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引论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奋第二部分(第2-6段):本论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5第2段,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①说明不管问什么人都会有收获②引儒家经典和大师的话,先是暗引,后是明引,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增强的说服力,深刻阐明中心论点被删除的是②:《书 》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 ,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 ,而归于“道问学” ,问且先于学也被删除的第3段,以古人好问为例,对比古今的不同表现,分两个层次:①古人好问,不择事,不择人,能取善之弘;②今人有学而无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第4段、针对今人“是己非人”的弊端,作者从问的内容和对象两方面进行批评。

      今人和古人的言行构成鲜明对比:古人“不择事而问”而今人“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 “理事未安,妄以臆度” ;“古人不择人而问”而今人对“贤于已者;忌之而不愿问” ,对“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 ,对“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 这个层次对今人的批判与前面第2段关于问各种人都能有收获的论述、第3段“古之人,不择事而问,不择人而问”遥相呼应此段删除的文字是:6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被删除的第5段、批判今人“非所问所学”的不良风气作者指出今人问的三种不良动机:“快言论” 、 “试其能” 、 “容其短” 最后以感叹句作结,再以“不能几于古”进行对比,批评今人被删除的第6段,推究今人不好问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第7段):作者申说自己的主张这一段原文是这样的:(划线为课文保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不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 ,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7【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3.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六个“思维训练”题进行预习4.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桐城派的概况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翻译: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8不多问,不是真正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方面,可是还不了解那些细节,除了问,怎么解决问题呢?要点:达:通达 识其大矣、不知其细:其: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其奚决焉:其: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原文: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翻译:(对于)道德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破除疑问, (这就是孔子)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匡正自己”了。

      (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获得一点正确的见解, (这就是曾子)说的“有才能的向没才能(的人)询问,知识多的向知识少(的人)询问”了 (对于)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 )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原文: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9翻译:(认为)自己对别人错,是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 , (却)勉强以为理解, (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 , (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那么一辈子几乎没有值得问的事情了 (对于)比自己贤能的人, (就)妒忌他而不愿意向他询问;(对于)不如自己的人, (就)轻视他而(认为)不值得向他询问;(对于)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不敬重他而不甘心向他询问,像这样,那么天底下几乎没有值得问的人了原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翻译: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 (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了解的事物;愚笨的人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不能做的真理不是专门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 “问”可以缺少吗?因此尊贵的人可以问卑微的人,德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而老人也可以问年轻人,只要学习中有成就便可以了思维训练】 (根据情况,选择若干讨论)101.写出课文各段的大意①提出论点,阐明问与学是相辅相成的②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指出问不择人,有问必得③针对今人“是己非人”的弊端,作者从事和人两方面进行批评④作者申说自己的主张2.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否定句式有什么作用?加强语气,突出问的重要性3. “舍问,其奚决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这句用了反问 强调问的重要性, ,增强语势,鲜明而有力地指出问的正确态度,不分贵贱老幼, “唯道之所成” 114. “问与学,相辅而行”的理由是什么?“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5.为什么应该向不同人等询问?因为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收获:问”贤于己者”可以“破其疑” ,问“不如己者”可以“求一得” ,问“等于己者”可以“资切磋” 。

      6.第三段的两个“如是”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指代什么?“如是 ”的意思是:像这样 前者指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后者指代:“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7. 作者有什么理由认为问是不分圣愚、贵贱、老幼的?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②“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8. 学习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12既要刻苦好学,又要谦虚勤问9.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问”在学习中的作用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2.预习《布鲁塞尔大广场》 教学后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3 特岗动物招聘会》精品教案.doc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 参观动物园》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我为集体做贡献》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看医生》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走近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生活美术作品欣赏》每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三个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童真时光》精品教案.doc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童年艺趣》精品教案.doc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 茶叶能溶解吗》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班集体》每课精品教案汇编(含四个精品教案).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生活》每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五个精品教案).doc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活》每节课精品教案汇编(含三个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教学设计).docx 《奇妙的想象》习作训练题.doc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可爱的我们》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学科学 爱科学》每课(教学设计)汇编(含三个教学设计).docx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班集体》大单元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docx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老师 您好》精品教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