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蔬菜产业发展规划1.doc
12页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3 年)—o—年六月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快提升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 效和农民增收,实现蔬菜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 全、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武山县把蔬菜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 业来培育,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和“抓 点、扩面、提质、增效”发展思路,通过渠路配套,整流域 开发,蔬菜生产基础设飾得到较大改善;以“西移南进,上 山进沟”的发展布局,不断扩大蔬菜生产面积,平均每年新 增面积1万亩;同时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积极推广新品种, 引进新技术,生产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 积达30.65万亩,新增无公害蔬菜种植产地认定面积1万亩, 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54万 亩,普通棚& 82万亩,正茬地膜蔬菜8. 27万亩,复种6. 7 2 万亩,地膜早洋芋5. 3万亩,总产量达到81. 6万吨,总产值 7. 61亿元栽培的蔬菜主要有韭菜、蒜苗、萬笋、番茄、黄 瓜、茄子、辣椒、西葫芦、甘蓝等30多个种类,优良品种200多个,先后认证了韭菜等21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9个 有机食品,并被命名为“中国韭菜之乡”、国家级蔬菜标准 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飾蔬菜标准园 创建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已初步形成了种植区 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流通信息化 的产业雏形。
武山蔬菜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现代 农业发展要求及周边地区竞相发展态势相比,还存在许多不 足,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重产 量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优良品种供应不足,生产技术相 对落后;老菜基地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旧棚改造更新换 代任务艰巨;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 弱;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周边 县区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武山县“11253”区域 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产业发 展思路,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 目标,大力推进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 面提升蔬菜产业的加工出口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二) 基本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坚持科学布局,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注重能力建设与机 制创新相结合,稳定提高产量,确保质量,完善产销衔接; 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 发展目标全力建设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强力打造中国西部 蔬菜产业强县和“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 地,到2015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设飾蔬菜 面积扩大到1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90万吨以上,总产值 达到12亿元,产后贮藏加工增值实现2亿元,使蔬菜收入 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三、发展重点(一)推进“一园三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1. 渭河川道区10万亩标准化设飾蔬菜产业园渭河川道区是武山蔬菜产业园建设的主要区域,规划建 设10万亩,包括洛门、城关、山丹3乡镇45村,以发展普 通棚为主,实行填空补齐,强力推进规模化发展到2015 年,该区域设飾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新增2万亩按照 园区总体规划,将逐步建成新龙、百泉、东旱坪、冶扶、郭 庄、林庄、清池、周庄、渭河、漆河十大蔬菜标准园和清池 韭菜、周庄西瓜、宋庄辣椒、郭庄蒜苗、曲里西红柿、下康 水萝卜、文家寺萬笋、新龙黄瓜、百泉茄子、石坪菜花10 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 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大力推广应用多层覆 盖、育苗移栽、生物防治、间作套种、配方飾肥等集成新技 术,渠、路、水、电、绿化配套,使园区实现种植规模化、 育苗集约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的“五 化”要求。
通过十个产业园的核心示范作用,带动全县蔬菜 质量和产业效益全面提升2. 榜沙河流域5万亩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一是在漳河流域建设以高楼八院、鸳鸯丁门等为核心示 范区的万亩航椒示范基地;二是建成以鸳鸯、高楼等为中心 的万亩洋葱基地;三是建成以榜沙河、龙川河流域为核心示 范区的万亩设廉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3. 浅山半干旱区5万亩复种蔬菜产业区重点建设以洛门邓湾、四门咀儿、咀头库洞等为主的核 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形成包括洛门、城关、 山丹、咀头、四门、温泉、鸳鸯、高楼、马力、桦林10乡 镇的5万亩复种蔬菜产业区4. 高寒二阴山区万亩正茬蔬菜示范区以杨河军民、沿安汪庄、温泉包庄等为主的核心示范区 为中心,辐射带动杨河、沿安、温泉、榆盘等5乡镇建设万 亩正茬架豆示范基地,促进蔬菜种植向南部高海拔地带推 进二)规划建设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为切实提升武山蔬菜产业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县上按 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原则,将在洛门镇刘坪、城关 镇坪嫄、坡儿区域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武山县蔬菜产业 科技示范园,一期建设规划1200亩,园区功能分为工厂化 育苗基地、钢架设廉棚基地、龙头企业加工基地,建设武山 县蔬菜研究所、科技培训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物流配送中 心。
建成集农耕农化展示、集约化育苗、生态观光旅游、技 术培训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示范区高标准配套水、电、渠、 路等基础设飾,推行节水灌溉、机械化操作、标准化生产、 科学化管理,采取企业运作模式,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园区 配套基础设飾由城关、洛门两镇和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进 行建设,钢架设廉棚由县上统一规划建设,园区建成后承包 给蔬菜种植大户、农业技术人员或企业经营龙头企业加工 基地主要扶持现有金陇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 强,积极引资,引进一批新涉农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安全 检测、分等定级、分类包装、精深加工、贮存运销,拓展延 伸产业链条力争通过3-5年建设,将该园区建设成为省 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使之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的 示范区,蔬菜生产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 产业经营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蔬菜 种苗集约化繁育基地、科技培训基地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园 区,引领我县蔬菜产业化水平,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县乃至周 边县区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保障能力和 生产效益三) 实廉品牌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中国韭菜之乡”的品牌效应,打造一批知 名度高的优质蔬菜品牌。
围绕区域特色,加大原产地保护认 证和有机、绿色认证,加强现有商标的品牌化建设,制定产 品等级标准,规范包装标识,提高品牌信誉和消费者对品牌 蔬菜的认识;同时,鼓励和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进行蔬菜商标的注册和产品的绿色、有机化认证,提 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知名度争取到“十二五”末,各类 品牌认证、商标注册达到40个四) 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积极引导武山绿源公司、武 山金陇公司、洛门森源果蔬菜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 促进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点对脱水蔬菜、速冻蔬 菜、保鲜蔬菜等蔬菜产品进行研制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培育出品牌,增强竞争力,实现蔬菜产后加工增加值达到2 亿元五)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搞好农产品市场布局规划,制定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 设规划按照区域中心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在城关、洛门、 滩歌、马力、四门、鸳鸯等六个重点集镇发展一批辐射领域 广、带动作用强、对商品供求形势和价格形成机制具有较强 调节作用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或专业市场在农产品相对 集中的产地乡镇,按照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有 利于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以及方便农产品交易的原则,在清 池、北顺、周庄、文家寺、西康、黑池殿、旱坪等7个具有 优势的特色种植、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产地专业 “微型”交易市场。
以洛门蔬菜果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完善批发市场的服务 功能,推动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和规范升级 重点培养一批信息直报员,增强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加工 分析和服务功能,逐步构建全县统一的信息中心和采集发布 系统,促进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各地区、各层次间的联系和 合作支持市场进行信息服务与交易系统、农产品预冷保鲜 设廉、加工与配送中心、标准化包装与储运等物流装备以及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建设,着力提高市场档次和管 理水平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向生产基地延伸,建立市场带 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支持市场向城市超市延伸,直 接向零售终端配送,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品集散、 信息交流、价格形成和辐射带动作用六)积极发展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引导蔬菜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 发展,鼓励农民参加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提高农民社 会组织化程度;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加快蔬菜专业技术普 及推广力度;鼓励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按照区域规划、品种 布局成立联合合作社,壮大合作社规模,提高共同抗御市场 风险能力;鼓励合作社加强与产销地企业、超市、农贸市场 对接,提高合作社产品综合竞争力四、政策措施(一)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
建立蔬菜 新品种引进和筛选的长效机制,建设1—2个试验中心和10 —15个示范点,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二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技 术的集成与推广,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的 入户率和转化率利用5年时间,遴选设飾蔬菜标准化生产 技术、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等技术成果,在全县各大蔬菜园 区进行推广,全面提高蔬菜生产档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 经济效益三是健全技术指导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 蔬菜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深化基层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逐步构建起以政府蔬菜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为基础,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 多元化基层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并成立武山县蔬菜研究所, 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科技支撑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 种形式的培训,重点针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等开展农 民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 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同时,加强对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 更新培训,有效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二)改善生产基础设飾和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 力一是加快老旧棚室升级改造。
大力推行结构合理、性能 优良的改良型二代日光温室和钢架塑料大棚,科学选用覆盖 材料,提高采光保温性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推 广自动卷帘机等自动化控制装备,提升机械化操作水平,降 低劳动强度,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推进设廉蔬菜生产中综 合利用沼气技术,实现循环、低碳生产二是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以洛门东旱坪集约化育苗基 地为中心,辐射带动3—5个管理规范、技术先进、销售和 服务网络健全的集约化育苗中心,大幅度提高集约化育苗在 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比重三是改善田间基础设施在全县各大设廉蔬菜园区和蔬 菜集中产区,加强产业道路、沟渠水道等基础设施的修整改 造,配套齐全的路、水、电设飾,为生产提供保障三)加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防范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制订、修订和完善 各类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艺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产 后分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整套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 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推动 放心农资进村入户,指导农户建立生产档案二是健全质量监测监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