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论文:让知识点成为智慧的“增长点”.doc
9页让知识点成为智慧的“增长点” 新课程已经走进了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行为,重新规范着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但是,若仔细分析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和原来的教材相比,新教材缺少了每个单元知识技能训练的重点但是各级各类的检测并没有因为教材要求的不明确而放松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也不能因为教材要求的不明确而导致对知识点认识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应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教材、教参、作业本中去寻找挖掘并梳理知识技能点,并妥善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扎实地掌握知识技能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智慧的“增长点”一.连点成线,点精线清梳理知识点线,罗列技能种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立足之基学期初组织全体教师在期初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把教材的课后题、课堂作业本的作业题甚至同配套练习全部做一遍梳理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点,在计划的制定中,清楚地罗列出每个知识技能点哪里落实,真正让老师心中是清清爽爽一条线 1、点精:特别是注重知识与能力整合的地方一学期的知识点不在多但求精,一般10—15条纯粹的词语、多音字等)(以五上语文第一单元为例<灯片出示>)第 一 单 元 知 识 点落 实 课 文落 实 作 业1、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名言。
《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回顾拓展1》作业本:P3、P4、P6、P7同步:P7、P10,2、能找出双重否定句,并能改成陈述句《窃读记》补充练习3、会仿照课文句式用“每当……我会……”“都爱……爱……爱……爱……”“不是……而是”“不得不”“就是……也是……”写句子《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作业本:P1、P3,同步:P5、P10,2、线清:(1)注意层次:小学语文教材中同一个知识点会反复出现,但是教材对知识点的安排并没有以螺旋形上升的意图但我们在梳理知识点的时候,必须知道每个年级所承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有关比喻句的知识点:二下《我为你骄傲》中有比喻句①:“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比喻句②“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我们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这里的比喻句让学生知道写出了石头速度和我们逃跑的速度很快以外,主要让学生模仿例句会说“( )像( )一样( )”的比喻句五下《威尼斯的小艇》中:“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里的比喻句要引导学生体会比喻贴切才能让句子表达生动形象,威尼斯小艇独特而别致的样子才能跃然纸上。
所以说,同样是比喻句,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但是我们的老师在梳理知识点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的内容,最后教务处要作统一筹划2)适当拓展:有的知识点,教材中出现的只是局部,我们就要适当拓展把它补充完整如陈述句和双重否定句互改的内容,四上年级第13课《鹅》出现的是“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第16课《猫》出现的是“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两句话中的双重否定词都是“非……不可……”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出现的是“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五上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出现的句子是“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两句中的双重否定词都是“不得不”在教材、课堂作业本中出现的双重否定句以这两种为多,但我们都知道,双重否定词还有很多,如“不可能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应该不”“无不”“没有不”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理知识点的时候有意识地拓展,适度补充二.点上较劲,点上较真立足课堂,精心突破知识点,使其“实、透、活”解决如何落实问题)点上较劲,点上较真,“知识点”带动相关的“知识面”,让知识点成为智慧的“增长点”,把知识与能力自然糅合,是我们灵动课堂的必须之为。
1、拓点成面:就是把教材中出现的一个知识点拓展成一个面如当教材中出现双重否定词“……不得不……”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就要把它拓展成一个面,送给学生一系列的双重否定词,并揭示规律:“不得不”表示一种无奈;“非……不可”表示一定的,必须的;“无不”“没有不”是表示所有的人或场所……帮助学生通过这些规律掌握“双重否定词”的用法,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改写例子中提升语感,迁移运用又如结合《花钟》这篇课文学习改写拟人句这个知识点2、延点成线:把知识点层层递进,纵深成一条线如《桂林山水》一课中仿写的教学第一步,朗读欣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第二步,对比感悟:把文中的排比句和老师出示的句子对比,领会文中排比句的特点对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第三步,借助教材仿写: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有一段写桂林山的话“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要求学生改写成和写桂林水那段话结构一样的一段话第四步,提供材料练写,(1)写花公园里的花真多呀,多得 公园里的花真 呀, 得 2)写树森林里的树真 呀, 得 ;森林里的树真 呀, 得 ;森林里的树真 呀, 得 3)自主选择:舟山的海、朱家尖的贝壳、春天的草、天上的云、池塘里的金鱼………… 这样层层递进,把一个知识点无限延伸,变成一条清晰的知识线启迪了智慧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写话能力三、及时过关,杜绝移交“知识点过关不移交”是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要求采取的措施是:一学期一次的知识点考章:15——20分钟时间,任意抽取一两个知识点,这样步步为营,成就了学生扎实的基础和稳定的能力例如:沈家门小学四(下)语文知识点考章卷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yǎnɡ wò pān dēnɡ zūn yán shā tān qīnɡ lǎnɡ jīnɡ jì ( ) ( )( ) ( ) ( ) ( )yī zhì wéi kànɡ xínɡ tài wàn qiān bù huānɡ bù mánɡ ( )( ) ( )( )二、按要求写句子(10分)1、天上的星星闪闪发亮。
改成比喻句) 2、大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改成比喻句) 3、洞庭湖的水真绿呀!(改成比喻句) 4、溪水叮叮咚咚地流着改成拟人句) 5、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改成拟人句) 沈家门小学五(上)语文知识点考章卷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dàn shēnɡ zhuì luò bǔ rǔ shuāi lǎo jǐn shèn jǔ sàng ( ) ( )( ) ( ) ( ) ( )wū yán ān rán wú yànɡ bō guāng lín lín yī rú jì wǎng( ) ( ) ( ) ( )二、按要求答题:1.给“烈”字组词(如激烈),并填入下面的( )里。
10分)运动场上进行着( )的网球赛,双方队员的攻势都很( )①每当球员得分了,观众都给予( )的掌声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持( )的反对态度②他们认为,观众的掌声会影响到正在( )运动的球员,让他们分心2.把语段中句子①改成比喻句:(2分) 把句子②改成双重否定句:(2分)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测试 班级 姓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母亲的等待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
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地等待中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我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①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融在等待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②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悚然一动: 。
迷离: 2、 读划线句①,谈谈你的理解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其它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