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pt1怎样查字典辞书.ppt
109页怎样查字典辞书,【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讲主要给学生介绍字典辞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几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查阅的字典辞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特点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做简要介绍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能说出所举字典辞书的特点,并会充分利用这些字典辞书辅助古代汉语的学习 【重点及难点】: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为主,兼以讨论和提问相结合的手段一、字典与辞书 (一)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字典: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个字注上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收集辞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 辞书: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统称 字书:解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说文解字》二)编排体例 1、按部首和笔划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先后以笔划的多少来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划的多少而定,笔划相同的以起笔的笔形(一丨丿丶乛)排列 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排检法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文字学部首,对于分析汉字形体,推求字的本义有好处,但不利于检字) 明梅膺祚《字汇》按隶变后的楷书字形,设立了214部,并按笔划排序,一直沿用至今《康熙字典》承之检字法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进一步归并为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在归部原则方面,古代是“以义归部”,即选取汉字中与该字字义关系最密切的部分作为部首;现代是“据形定部”,即左右结构选左;上下结构选上;内外结构选外《辞源》和古代的辞书采用“以义归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现代辞书采用“据形定部”如: 例字: 问 相 鸿 《辞源》: 口 目 鸟 《辞海》: 门 木 氵,,2、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拼音方案公布以前,有些字典、词典按注音字母排列;在古代有按平上去入四声、《广韵》206韵或《平水韵》106韵排列的,也有按照传统36字母排列的。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佩文韵府》、《经籍籑诂》、《助字辨略》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106韵排列 《经传释词》、《古书虚字集释》按照36字母的顺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四角号码检字法:该检字法将汉字的笔划分成十种类型,每种类型取一个数字作代号述笔形与号码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口诀表示:“横1垂23点捺,叉4串5方框6,7角8八9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依照这个口诀,取汉字四角的笔形号码,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构成一个字的代表号码,再以代表号码数字的多少排列先后取角的规则:〈1〉能取复笔时尽量取复笔如“言”左上角取“亠”,不取“丶”〈2〉一笔取过一次,第二次作“0”,如“十”作4000〈3〉平行之笔取左右不取上下如“非”作1111〈4〉交叉之笔取上下不取左右如“中”作5000〈5〉“问”、“因”等字上面两角取外,下面两角取里如“问”作7760,“因”作6043〈6〉上盖下托之体取最高和最低之笔,如“宗”作3090,“石”作1060〈7〉同号的字太多时,取右下角上方最近之笔作第五角,即附角号码,如“唐”作00267。
这三种检字法各有优点,又各有缺点例如音序检字法,通过中文拼音检字,速度很快,科学方便,但是如果根本不知道字的读音,也就根本无法查检;部首检字法比较容易学,可以用来查检不认识的生字,但是速度慢,许多汉字的部首也不容易辨认;四角号码检字法查字很方便,可以不管读音和部首,而且按照号码可以直接在正文中查检,但是这种检字法规则复杂,变形笔划多,掌握这种检字法本身就很不容易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大家尽量多掌握几种检字法,特别是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要做到比较精通,这样以音序检字法为主,辅以部首检字法,大体上可以解决在字典辞书中查检字词的问题 另外,还有按义类排列的,即按照意义排列比如《尔雅》、《广雅》、《释名》等并不常见三)注音方法: 1、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康熙字典》:“屯,音肫尨,音茫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有的字虽然有同音字但却是生僻字,如《中华大字典》:“诗,音邿比被注的字更难认于是産生了直音加注声调的方法,如“退”注“推去声用”注“容去声2、反切法:东汉末年産生,魏晋时期广为推行,【[1]】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或‘翻’)”、“某某切”如《广韵·麻韵》:“夸,苦瓜切。
反切的原理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调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例如《广韵·麻韵》:“夸,苦瓜切”可分析为:夸(kuā)=苦(k-)+瓜(-uā)即使是零声母字也必须有反切上字如“乌,哀都切”可分析为:乌(wū)=哀(āi)+都(dū)反切法在汉字注音史上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反切用字是任意的,各家用字不统一,而且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后代的读音很难拼出其读音来,后人进行了改良如坚,《广韵》古贤切,《集韵》经天切东,《广韵》德红切,清潘耒《类音》笃翁切3、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和《楚辞集注》中大量使用了叶音法这种方法是主观随意的,无视语言的历史发展,其结果是字无定音,韵无定类《康熙字典》还沿袭了大量这种错误的注音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也是这样的例如朱熹《诗集传》: 谁谓雀无角(叶卢谷反),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叶音谷),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家室不足 谁谓鼠无牙(叶五红反),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叶各空反),何以速我讼(叶祥容反)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诗经·召南·行露),,同一个“家”字,朱熹认为有时与“角”、“屋”、“狱”、“足”押韵,所以他注“家”为“叶音谷”;有时与“牙”、“墉”、“讼”、“从”押韵,又注“家”“叶各空反”。
在其它诗章中,“家”还可以与“华”(召南·桃夭)、直(大雅·绵)押韵结果就是同一个字在相同意义的情况下,同时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诗言志,像这样诗无定音,怎能理解诗人写诗的初衷?所以沈重、朱熹强改字音以就今音的方法,虽然解决了后人读古诗不押韵的问题,却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违背了汉语语音的实际情况4、注音字母法:注音字母于1913年由民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公布,大陆已经废弃,台湾地区还在沿用是中国第一套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5、汉语拼音注音法: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从那时起,新编的字典辞书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四)释义方法: 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说文·一部》:“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物件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二、专书介绍: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遇到的困难,大致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字的形音义问题;二是词语典故、名物制度、人名地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古代汉语虚词的用法。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困难,我们介绍以下三类:(1)字典;(2)辞典,主要是语文性辞典;(3)文言虚词词典教材本章末尾(p81-82)说:“在使用一部字典或辞书的时候,必须先做到三件事:第一,先看序和出版年月,这样可以对它的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第二,细读凡例,凡例一般就是使用法,不了解凡例,就很难顺利地使用第三,注意书后有没有补遗、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这三件事看似小事,其实很重要有些人查字典,只图省事,事先不做好这些准备工作,结果常常走弯路,反而费了时间我们这里会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一)查检字音和字义 1、《说文解字》【[2]】 (1)年代和作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时期许慎着,约成书于公元121年,历时二十多年完成 (2)性质: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字学着作是中国“一切字书之根底,亦即一切字书之权度3)体例:《说文》共分14篇(加上“叙”即为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全书采用部首编排法,分为540部,每部下的字按形体相近或相关排列,即所谓“据形系联”,使纷纭复杂的汉字初步有了门类可归,这是许慎的一个创造性发明。
该书的释字体例为:每字下先列小篆形体作为字头;其次解释该字的本义;然后用“六书”理论来分析字形的构造;个别字还有书证和异体如: 踊:跳也从足甬声 㓷:刑鼻也从刀臬声《易》曰:天且㓷劓,臬或从鼻4)成就: A、文字学上,完整保存了小篆,另外还保留了一些古文字形体,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们认识古文字的桥梁; B、训诂学上,它是一部系统阐明字的本义的训诂专着,保存了汉代以前的许多训诂资料,反映了上古汉语的辞汇面貌,对阅读古书很有帮助; C、辞书编排上,它首创的“部首编排法”一直是后代编字典辞书的一种主要体例5)局限: A、对文字形体的解释穿凿附会一是因为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见到的金文也很少,所以对文字形、义的解释欠妥,如:“之,出也,象草过 ,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其实,“之”的甲骨文作 ,从止从一,谓足有所之,本义为“往”,与草木无关二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东汉时盛行敬天、信神、尊君、信阴阳五行)对一些文字形体的解说很荒谬如“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实则“王”的初形作 、 、 等,本像斧头形(横置更明显)。
B、部首分得太琐碎,编得不太科学《说文》540部;《康熙字典》214部;《新华字典》189部《说文》仅少数部首是“据形系联”,大部分无规律,同部中的字今天看来,大多无次第2、《康熙字典》 清朝时编成的中国最后一部官修字典,也是第一次使用“字典”这个词康熙49年开始编写,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年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划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康熙字典》该字典的主要特点有二: (1)收字多共收47035字(据统计,实收46933字)一般不容易查到的字,可以从这本字典中查到 (2)资料丰富就字音来说,罗列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种反切材料;就字形而言,列出了许多异体字,例如“农”字列了九个异体字又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讲到孔乙己考问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在该字典中就可以查到:回囘𡇌囬 今天我们使用《康熙字典》要注意该书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引用书证方面存在的不足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历史性语文工具书由四川、湖北两省的专家集体编写,1985年陆续出版发行就研究型汉语楷书字典的编写来说,《汉语大字典》应该是目前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了。
该字典收录了56000多单字,当然这还不能说是把所有的汉字单字都收录进去了全书按部首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