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中“表格建构式”教学模式初探——浅淡游记类课文的教学.pdf
1页课改纵横·教法新探 江苏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225754)沈云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游记文章,这 些文奄往往语言优美,游览顺序清楚,描写形象生动, 景物特点鲜明针对这类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可采 用“表格建构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利用表格建构为 载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国标 本第十二册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来谈谈这类课文 的教学 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美丽山河的图片,激发 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同游览浙江金 华的双龙洞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想了解 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与你想 的是否一样?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预设表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作 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简单的路线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游双龙洞的路 线图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4.对照板书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填写在 表格中 第三环节:探究品味,体验感知 教师:这些景点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关键词语 概括吗?请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体会。
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深入感悟 (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品读“孔隙”“内洞”) 1.品读“孔隙”在学生交流了孔隙的特点之后)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叶圣陶先生是怎 样过孔隙的?(学生产生兴趣之后,要求学生再读第五 自然段说说我们要怎样过孔隙)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让大家看看这船到 底有多宽,人们怎样从孔隙中通过把墙面当作船底, 请两位学生试着“躺一躺”,当两名学生将身体如文中 所写的那样紧贴在墙上的时候,出示过孔隙时的动画 展示,教师进行画外音的配合,从而让大家对孔隙的窄 小低矮的特点有比较真实的感受) 教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组织学生 讨论相机点拨:正是由于外洞和内洞的大,才显得孔 隙越发的窄小、低矮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的同 时,还着重描写了过孔隙时的内心感受,这样就更加突 出了孔隙有别于内、外洞的特点了) 学生活动: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的心情,看哪 一组读得最好 2.品读“内洞” 教师:“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教师: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 乳、石笋的形状,并给它取一个动听的名字教师出示 干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学生发 挥想象,畅所欲言。
) 第四环节:师生总结,形成表格 教师:你从大家的交流中感受到各景点部分分别 有什么特点?你学习到作者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收 获?(要求学生将疏理的知识设置成表格,然后交流汇 报)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内化语言 教师:同学们,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固然值得观赏, 但我们的家乡兴化也有很多值得游览的景点你能举 些例子出来吗?(水上森林、上方寺、郑板桥故居、千岛 菜花等,特别是水上森林,每天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来旅游观光)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有关景点, 好吗?(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上森林和其他景点的图 片)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共写导游稿,各小组派 代表发言 阐释与点评 “表格建构式”教学模式是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载 体,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知识传 播者,还是学习伙伴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 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 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在探究体验 中形成表格,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通过充分的阅 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 示;通过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学 生的参与意识、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结合实 际进行拓展延伸,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 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的特点 (责编黄桂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