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课件.ppt
30页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本课考点■ 考点讲解■ 金典例题■ 名师点拔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联系的普遍性4.联系的客观性5.联系的多样性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7.系统优化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注意 矛盾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1.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征: (1)普遍性: ①表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注意 联系的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或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常考例题:经济发展、环境、资源、人口等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等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都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常用关联词:……关系到……,……和……之间有……的关系 (2)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为它们在人类产生前就已经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以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③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④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无视联系的客观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出并不存在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例如:“4”和“死”、“8”和“发”、“乌鸦报丧,喜鹊报喜”“生肖属相、星座和人的命运”都是人们主观臆造的一些联系 ⑤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例如:循环经济、废物利用…… (3)多样性: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条件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非常重要的哲理)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两者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③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的时候,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例如:地方要服从中央,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要有大局观、全局观,要反对地方主义、小团体主义 3.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性能状态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例如:“三农”问题对整个国家发展的影响、搞好中部崛起…… 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1+1>2) 3.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合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根据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大受欢迎,取得巨大的成功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发现到他人发现不到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造观念改变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解析 A某公司根据秸秆的特性,制造板材体现了该公司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也体现了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的,但“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说法错误④尊重客观联系正确,但观念是不能改变世界的 例2 (2011·广东卷)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 DA项错误,哲学才是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科技创新只是揭示某一领域的规律;材料没有涉及有关世界观的内容,B项与题意无关C项错误,科学实验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和氢气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 例3 (2010·福建卷)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A材料体现了北极熊变瘦与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有关,体现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①③符合②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例4 (2008·全国卷Ⅰ)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D①“联系是普遍的”说法正确,但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的说法错误,因为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③“联系是客观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是错误的 例5 (2008·宁夏卷)“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C。
是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部分决定整体,①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关键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 例6 (2009·广东卷)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解析 立意:考查学生对联系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知识的掌握,及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哲学原理判断、分析、探究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答案 (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例7 (2011·天津卷) 材料一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解析 本题要求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去回答,命题角度比较新颖,需要注意 答案 (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 (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 1.本课重点:在本课中要重点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联系的考点基本上每年都有高考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2.思维点拨:凡是要求用联系的有关哲理去分析材料的时候,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扣题 3.易错点: (1)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改正 【点拨】错误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中的,但不能说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3)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扣题 (4)联系的多样性→扣题 (5)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扣题 (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 )改正 【点拨】正确 (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改正 【点拨】错误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的时候,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多样的 ( )改正 。
【点拨】错误 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是正确的,但认为联系是无条件的是错误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5)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改正 【点拨】正确 (6)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上,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 )改正 【点拨】正确五年高考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三年模拟点击进入点击进入WORD文稿文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