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本哈根学派》ppt课件.ppt
37页第三章(二),哥本哈根学派,一 、哥本哈根学派的形成,1.名称的由来 哥本哈根学派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是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创立的,所以叫做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或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哥本哈根大学,2.形成过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结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哥本哈根大学一批青年学者转向语言结构的研究,先是成立了两个小组:音位学研究小组和语法研究小组,这就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前身 1931年,叶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仿照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会形式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 1938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1939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提出了“结构语言学”的概念,并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二、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代表人物: 布龙达尔、乌尔达尔、叶尔姆斯列夫 前两人去世很早,所以叶氏才是这一流派的核心人物 2、代表作: 1943年出版的叶氏的《语言理论导论》, 1957年出版的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一般理论)》, 1939年《语言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布龙达尔的论文《结构语言学》。
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有两个刊物,一个是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于1939年创办的《语言学学报》, 另一个是《哥本哈根语言学会会刊》,会员的有关语符学的论文大都刊载于这两个刊物叶尔姆斯列夫(1899——1965),丹麦语言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理论家 1917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比较语言学史,1926~1927年,叶尔姆斯列夫开始接触索绪尔的理论,在巴黎跟随梅耶研究普通语法学 1937年起回母校任教,主持比较语言学系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语符学”叶尔姆斯列夫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1943,丹麦文),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人们的注意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了“格式塔语言学”这是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建立的语言学格式塔语言学反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个组织的语言学叶氏指出,语言是一种格式塔,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还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乌尔达尔(1907—1957),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之一大学时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与叶姆斯列夫合作,积极参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建立主要从事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工作 他接受了索绪尔的许多语言学思想,与叶姆斯列夫共同建立语符学理论他们都从音位的研究出发,最终把音位研究归结到语符学的道路上去乌尔达尔还认为语言学是统一一切科学的基础因此,其《语符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是论证运用精密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文科学的可能性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探索统一科学的基础乌尔达尔将计量科学的研究方法导入语言学领域,必将大大提高语言学的科学水平他进而指出要想引进精密科学的方法,唯一的方法是在语言学之类人文科学中,排除对象的物质方面,采用纯功能的关系来表达对象为了追求形式的彻底,要完全抛弃“物质”,脱离了索绪尔的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未必行得通,因此遭到人们的质疑 主要著作:《语符学基础》,在他逝世的当年1957年出版布龙达尔(1887-1942) 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之一,主要从事普通语言学和罗曼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许多方面接受了索绪尔的理论思想,认为结构语言学主要有三点:共时性、语言和结构三个概念,主张在逻辑学的基础上建立普遍语法。
1939年在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上,提出论文《结构语言学》,这是在语言学领域首次使用“结构”这一概念,此后人们便把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理论思想以及接受索绪尔理论思想的诸多学派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虽然篇幅不长,却最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结构语言学思想他认为对任何科学来讲,最重要的是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相同的东西,任何真正重要的东西的变化都显示出非连续性布龙达尔还点到“共时”、“语言”和“结构”这三个概念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共时强调某一语言的统一性,共时性研究就是研究同状态的语言现象语言是由共时研究而视为同一的语言的统一性结构强调业已确认统一性和同一性的语言的整体性这三方面被认为是结构语言学的基础布龙达尔虽被视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其影响远远没有乌尔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那么大,学术思想及影响也不及他们 主要著作有:《普通语言学论集》》(1943),三、形成背景,(1)深厚的哲学基础即结构主义基础上世纪初,当时西方有一部分学者对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原子论”倾向不满,渴望恢复自文艺复兴以来中断了的注重综合研究的人文科学传统,提出了“体系论”和“结构论”的思想,强调从大的系统方面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规律性。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1922)中所表达的见解: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这是一种最初的结构主义思想,它首先被运用到了语言学的研究上:除了研究词等语言局部外,更要研究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要研究由关系构成的关系网这个整体2)在结构主义思潮下,其他学科的发展比如物理学中出现了量子两字,生物中讲基因型,社会学中有社会事实,心理学中有格式塔理论,特别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基础之一的逻辑实证学说正如其学派领军人物所说,在这里,这是从数学推理中产生出来的,创始人为怀特海德,罗索和维也纳逻辑实证学派特别是卡尔纳普,把结构看作是纯粹的相互关系的现象,科学的陈述永远是相互关系的陈述,不用描写构成这种关系的要素本身这一逻辑基础的特征是完全回避实践准则,它的方法是立足于以假定的定义作为其形式结构的基础3)语言研究的发展19世纪是比较语言学世纪但是到了1870年,比较语法有了一个新的转变,出现了一个新语法学派,也称“青年语法学派”他们开始提倡关心个人的言语行为。
新语法学派的兴起,使比较语法发生了转折,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思考更进一步深入正是在比较语法学末期这种背景下开始诞生了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诞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这是对以前语言研究的反拨,解决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问题,因而有极大的生命力,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也使以后的学派有了最基本的研究基础 历史是发展的,索绪尔的理论也要发展,所以以后的语言学派包括哥本哈根的目标都是对索绪尔的理论进行发展和升华4)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丹麦有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自19 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比如拉斯克、维尔纳、汤姆逊、裴特生、叶斯丕森等人都具有国际影响,而且哥本哈根大学原来就是历史比较语言的研究中心之一,著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汤姆逊与裴特生先后主持该校比较语言学的讲座达30年之久这种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小环境对哥本哈根的产生及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5)丹麦宽松的经济文化环境丹麦当时经济较繁荣,有相当宽松的文化政策,所以就会有较多的资金注入到科研机构,从事实上极大得鼓励了各学科包括语言学的研究这与后来丹麦经济文化衰落从而影响哥本哈根学派时的状况对比来看尤为明显经济衰退时,研究机构没有相应的资金,从事研究的人员明显减少,研究队伍状况令人堪忧,各学科发展受影响,语言学也不例外。
四、语符学理论,哥本哈根学派以“语符学”为旗帜在语言学界独树一帜最初,语符学是乌尔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两人合作的结晶,由于二次大战两人的合作中断,后分道扬镳由于乌尔达尔英年早逝,学术影响不大,语符学的大旗就由叶尔姆斯列夫挑起来所以,这里只介绍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理论思想叶尔姆斯列夫接受了索绪尔的理论思想作为语符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思想主要有三个: 1.语言和言语的划分的理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语言中重要的不是实体而是关系; 3.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两面体1、语言的本质 叶氏在《语言理论导论》一书中说,“语言,即人的话语,是永不枯竭的、方面众多的巨大宝库语言不可与人分割开来,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语言是人们用来构造思想、感情、情绪、抱负、意志和行为的工具,是用来影响别人和受别人影响的工具,是人类最根本、最深刻的基础同时语言又是每个人的最根本、不可缺少的维持者,是寂寞中的安慰;在十分苦恼时,诗人和思想家是用独白来解决思维矛盾的……然而,语言不是外来的伴侣,语言深深地存在于人脑之中,它是个人和家族继承下来的无穷的记忆,是有提醒和警告作用的清醒的心智而且,语言是个人性格的明显标志,不论是何种性格;它又是家庭和民族的标记,是人类的最高特权。
叶尔姆斯列夫看到了语言的重要特质,语言具有遗传性、社会性等等2.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叶尔姆斯列夫认为传统语言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学,因为它研究的不是语言学本身,而是那些虽然与语言有关,但主要属于逻辑、历史、心理学等领域的现象即它是以语言学外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的他认为,只有索绪尔理解的那种“纯粹相互关系的结构”才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他进一步明确指出,“我认为,并将永远认为,只有以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把语言看作是相互关系的模式来进行研究才是科学领域的主要任务为了在传统语言学和纯粹结构分析方法的语言研究之间画一条明显的界限,我为后一种研究方法提出一个术语—语符学由此可见,语符学的基点就是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并专门研究它们的关系和模式的3、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叶姆斯列夫认为,语言学不同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我们研究语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常数,使之投射于现实语言中,不论有任何变化,都是适用的,永恒的他们极力拼弃以往语言研究中采用的归纳法,认为采用归纳法不科学,归纳只能寻找语言中的差异,而不能发现常数,只有采用演绎法才能找到常量要把语言学变成真正的科学,就必须研究语言本身,把语言看成是独立配套的自足体系。
叶尔姆斯列夫批评传统语言学缺少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因为它所研究的是语言的生理、心理、逻辑、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表现,而不是语言本身他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摆脱语言对社会的依存性和语言历史演变的因素,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他的方法论的基础是卡纳普的符号逻辑他要建立“语言的代数”,用一套形式的定义来描写语言4.形式与实体 叶尔姆斯列夫把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这一重要命题当作语符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他强调形式与实体的绝对对立以及形式的绝对独立;他说,同一形式可以体现为各种不同的实体(如语音,书写符号,莫尔斯电报字码等),可见形式是绝对独立的;由此他主张所有的实体都不应该列入语言学研究范围他所说的“形式”指的是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关系组成语言的体系,也正是这一内部体系成为该语言与其他种种语言相区别的特征 意义和声音都是实体,因为它们可以感觉到,而语言体系则是从意义和声音那里抽象出来的种种音义对应关系;这些关系不是实体,而是形式,以抽象的音义形式存在于语言系统中也就是说,属实体部分的声音和意义原本是无结构的,是语言将结构强加在声音和意义上,构成了语言系统。
语言系统仅包含实体的关系,而实体自身却被排斥在语言之外关于两个平面 索绪尔说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叶尔姆斯列夫认为对能指和所指本身还应作进一步的分析,因此他提出了两个平面的理论,即: 表达平面: 表达实体:发音器官发出的具体的音(语音学) 表达形式:某一语言中使用语音材料的方式(音位学) 内容平面: 内容形式:某一语言中特有的调整与组合思想的方式(语法学) 内容实体:思想事物(语义学),,内容实体和内容形式的概念是很别致的传统语言学认为,pyka是“手”这个概念的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