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doc
10页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工作概述 第一部分:历史和现状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广东地方文献专藏是由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该馆前任馆长杜定友先生创建于1941年,当时正值广东省图书馆复馆之际,杜先生明确指出:“广东省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本馆为保存本省文献利便学者研究起见特设广东文献特藏同时编制了“广东史料、乡贤著述、名人传目、本省刊物”四部分的《广东文献索引》由此设立了广东文献专藏、确立省馆的藏书建设目标,即把地方文献作为省馆的重点藏书从此在杜先生的主持下,省馆几代人为搜求地方文献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过五十多年的积累,今天的广东地方文献专藏已颇具规模,为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一,广东地方文献专藏的藏书情况: 1.收藏范围: (1)内容范围: 杜定友先生于1957年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上演讲《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一文中就明确规定:“地方文献应包括三部分:史料、人物、出版。
同时还规定以地方史料为地方文献的最主要部分;人物方面以历史人物为主,近代以知名人士为限,个人作品全部收藏;出版方面以古书为主, 近代出版物以本地方机关团体编印的为限,翻印本对于本地方没有直接关系的可不收当时我馆是以杜先生的这个规定作为广东文献专藏的收藏原则因此,六十年代以前专藏文献基本包括史料、地方人士著述传记、地方出版物三部分八十年代初期,我馆对广东文献专藏收录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广东史料、粤人著述、传记继续收入专藏,而地方出版物,没有地方特点,不作专藏处理因此,八十年代以后的专藏文献是以史料为主而广东报纸和期刊是作为史料全部收入专藏 (2) 区域范围: 凡涉及本省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城范围内的文献都收入专藏,如“华南”“岭南”等跨区域的文献则视本地区内容在文献中的具体情况决定,如“中南”、“两广、“粤汉、“粤赣闽”等跨区域的文献也收入专藏若行政区划有变化,收录范围亦随之改变 我馆广东文献专藏自1941年创建至今,行政区划几度变化,致使专藏收录范围也相应改变几次创建时,专藏区域范围包括今广东省区域、今海南省及海南诸岛,香港、澳门及今广西的合浦、钦廉地区五十年代,原属广西的怀集地区划归广东省时,广东文献专藏才开始收入怀集文献。
六十年代,当合浦、钦州地区划属广西时,专藏就不再收入这两地区的文献1989年,海南建省,专藏就停止收海南文献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成为特别行政区,广东文献不再收香港资料 (3)文献类型: 依照杜定友的收集原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凡有历史价值的、即‘断简另藏’片纸只字’也在收集之列”广东文献专藏除收有图书、报纸、期刊外,还有地图、图片、传单告示、票据、手稿、墨迹,拓片、唱片等 2.藏书组织: 广东文献专藏创建时设立广东文献室,全部藏书开架陈列阅览,使用颜色书标和明见式目录,这种方式延续到五十年代后来为了加强对藏书的管理,避免资料的损坏和散失,专藏改为闭架藏书布局,直至现在为了方便排检和利用,全部藏书依不同类型进行分库管理:书库、报库、刊库地图专架、图片专架等图书库分为解放前后两部分:解放前的书分为史料、人物、出版三部分收藏,各采用杜定友的分类法排架;解放后的书按“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图法”分类排架孙中山文献专藏则按编辑形式和内容的特点进行排列;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按作者姓氏排列 3.藏书情况: (1)图书: 64945种144364册,其中民国以前出版书籍的16600种73000册, 广东史料中的重要藏书是地方志和族谱。
我馆藏有民国以前的广东方志498种,占全国现存广东方志总量的94.8%,解放后编修的各种方志也有1000多种,区域遍及全省100多个市、县、区、乡、镇和街道;收藏有广东族谱90姓氏,490多种 (3)舆图:2286种,其中民国以前的地图1770种,包括综合、行政、军事、交通、水利、土壤图等,有手绘、石印、铅印图 (6)海南与南海诸岛资料情况:海南与南海诸岛是我国最南面的领土,其历史资料对我国国防、外交、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馆从创建广东文献专藏开始,就一直重视收集有关海南和南海诸岛的图文资料,使其逐渐成为广东文献藏书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现藏有l997种海南和南海诸岛的书刊资料民国以前的海南各地区方志除白沙、保亭、乐东三县本来无志书外,其余各县市志书均藏有 (7)港澳资料情况:香港原是广东宝安县的一个渔村,澳门本是广东香山县属的一个渔港,虽然两地先后伦为殖民地,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其一直与广东关系密切因此,广东文献专藏创建时,就把港澳地区文献纳入广东文献的收藏范围由于多年坚持搜集,港澳历史资料收藏较丰富。
现藏有民国以前的香港文献697种,澳门文献64种馆藏中的近代港澳报刊,如1897年创刊的《知新报》、l904年创刊的《广东日报》、1905年创刊的《唯一有趣有所谓报》l906年创刊的《香港少年报》等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辛亥革命史的重要资料 我馆广东文献专藏在力求完整,全面和系统的前提下,确立以孙中山文献,地方志、族谱为重点藏书,同时形成具有南海诸岛和港澳特色的藏书系统 二,收集工作 我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主要由中文图书采访部门负责文献的来源有呈缴本、征集、受赠、复制、交换、购买等 1.呈缴本是我馆地方出版物的主要来源 解放以来,广东省政府和新闻出版单位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多次行文规定呈缴本制度,对我馆地方出版物的来源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1)1960年1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颂发的《批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关于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全省出版机构和机关、团体编印出版的书刊资料,应缴送省馆两份 (2) 1978年8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颁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指定我馆为全省征集广东地方文献资料的专门机构。
(3) 1979年4月,广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处转发《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报纸样本办法》时规定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应缴送省中山图书馆两份样本 (4) 1985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重申省中山图书馆为我省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机构和呈缴本制度,详细规定各单位编印的各种类型的出版物,如简报、通讯、手册、年鉴、会议特刊、科技资料、成果汇编筹,不论铅印、油印或影印品,均需缴送省馆两份 (5) 1997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签发《关于认真做好粤版书刊资料样本缴送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省中山图书馆是我省征集广东地方文献资料的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指出我省出版的书、刊、报、图和音像制品(录音带、录像带、CD唱盘、VCD视盘、LD视盘、计算机软件)都要向省馆缴送样本 2.征集工作: 呈缴本制度确立后,为了保证制度能全面、持久地贯彻,工作人员通过调查信访,与广东省、广州市及省内各市县的政府文化、教育、科研及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缴送关系,随时保持联系,并进行不定期的上门征求。
3.接受馈赠: (2) 1957年接受广州黄子静先生的古籍藏书518种, 4907册,其中就有不少珍贵的广东文献传本 (4)七十年代未和九十年代接受香港石景宜先生的赠书数万册,内有部分港澳地方文献 另外,每年我们还接受一大批来自各地读者赠送的著作,有广东史志、人物传记、族谱、文艺作品及学术专著等这些著述是他们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所取得的成果 4.复制: 为了进一步补充地方文献重要藏书中的古旧资料(如孙中山文献、方志、族谱等),我们调查省内外各图书馆收藏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复制工作 (1)我馆在1959年、1966年和1983年先后几次在北京图书馆、故宫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共复制143种广东旧方志 5.交换: 这是我们经常进行的用以补充文献的方法,除交换原件外还交换复制件, 1980年我馆与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中文大学图书馆、理工学院图书馆交换了一批香港版广东文献原件 九十年代,我们和国内一些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洋文库等单位以及读者交换了广东方志、族谱、杂志的复印件 6.购买: (1)购买藏书家藏书:我馆于1954年和1963年购买了番禺徐氏南州书楼的藏书,内有广东方志数十部和古旧广东文献一批。
(2)书店现购:补充缺藏广东文献,包括省内外出版的广东史料及古旧广东文献, 三,加工整理、分类编目、目录组织工作 1.加工整理: 首先,收集回来的资料依照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和原则,鉴别是否属于广东文献专藏的资料;其次,按其类型把文献划归不同的书库管理如年鉴、年报、会议录、文史资料均作书处理;连续出版的通讯、简报、小报等则作报刊处理另外,零散资料一般按其事件、主题、时间进行归类集中、装订成册后,依内容拟定题名,作书处理,如会议文件,可将同一会议的资料集中装订后再编目 2.分类编目: 地方文献内容的本质属性是地区性和学科性,对地方文献分类的目的在于能同时揭示这两重属性,组织体现地方性和学科性的目录和排架系统,方便使用为此,杜定友先生曾编制地方文献分类法,在我馆广东史料的图书中推行使用 (1)民国以前的广东文献图书采用杜定友分类法: a、广东史料:用杜氏地方文献分类法其原则是先类分省以下的地区,同一地区下的文献再接内容的学科属性归类此分类法的特点是可以同时反映文献中的地区内容和学科内容,符合读者从区域角度检索文献的习惯但是同一学科内容的文献会因归入不同地区而分散。
b.粤人著述传记:先以图书著作者的生卒年(朝代)归类,同一朝代的人物再按姓氏排列目的在于集中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方便读者研究利用某一粤人的著述成果、传记及研究资料 c. 粤版书:按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归类 (2)建国以后出版的地方文献图书先后采用《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中图法》2. 3版归类近年来,我们为了能在类分文献的学科内容的同时揭示其地方内容,采用了以市、县地区名称作书次号的方法,即对同类文献再按省以下地区细分,使同一地区的不同文献集中起来,便于人们能在同一学科内容的文献中按地区检索 (3)从1994年起,地方文献新书采用计算机编目,并开始图书、期刊的回溯建库工作 3.目录系统: (1)卡片目录系统:专藏的卡片目录系统是独立的,是与藏书相配套,还设置广东解放前报纸题名和地区目录,期刊的题名和分类目录 (2)计算机的广东文献书目数据系统: 1989年以后出版的图书数据两万余条;解放前期刊数据3200余条;解放前报纸数据500余条 四. 文献保管情况 民国以前及 五、六十年代的出版物普遍有损毁,其中以新闻纸印刷品为甚,如报纸、杂志、平装书、零散资料等全面出现纸质发黄、脆化、断裂现象。
随着使用率的提高,受损就更严重为了挽救旧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