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ppt

22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69487530
  • 上传时间:2024-07-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91.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贫血血李 俊 胡红丹 宋 敏 刘博亚李 然 叶 静 易 秦 李章平08级医学检验(2)班 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β-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概述 概述概述1、 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而导致的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完全不能合成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2、临床上表现为程度轻重不一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我国南方较多,北方少见返回 病因与发病机制1、血红蛋白结构Hb亚基组成新生儿成人HbAα2β225%97%HbFα2Gγ2a α2Aγ275%<1%HbA2α2δ<1%3%亚铁血红素亚基 2、贫血机制  (3) 血红蛋白β-肽链合成障碍,但α-肽链合成正常,以致HbA形成减少,形成α-肽链相对增多,后者与代偿产生较多的δ和γ-肽链相结合,可使HbA2和HbF增加多余游离的α-肽链沉淀于幼红细胞内而形成包涵体,使幼红细胞受损,于骨髓内过早被破坏,造成“无效红细胞生成”;部分含有包涵体的幼红细胞,虽能成熟且自骨髓释放入血,但因其细胞膜变得僵硬,易受损伤而造成溶血性贫血。

        (1) β-地贫是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突变类型有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点突变最常见  (2) β-珠蛋白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有的突变使β-链表达受到完全抑制,称β0基因型,有的突变使β-链表达受到部分抑制,称β+基因型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3、遗传规律与临床分型 当父母均为杂合子,其遗传规律如下:子代亲代♂♀ β β0 β β0ββ ββ0 ββ0 β0β0  β、β+及β0基因的相互作用组成一组遗传状态不同(β0β0 、β+β0、β+β+、ββ0、ββ+、ββ)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的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分以下类型: ββ+ ββ0ββ ββ0 ββ+ β+β0 表型/疾病 基因型 静止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杂合子 ββ+轻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杂合子 ββ+、ββ0中间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纯合子 β+β+ 双重杂合子 杂合子 ββ0重型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纯合子 β+β+、β0β0 双重杂合子 β+β0返回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重型1、患儿出生时无症状,至3~6个月开始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肝脾大,发育不良,常有轻度黄疽,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日益明显。

      临床特征 2、由于骨髓代偿性增生导致骨骼变大、髓腔增宽,先发生于掌骨,以后为长骨和肋骨; 1 岁后颅骨改变明显,表现为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形成地中海贫血特殊面容 3、当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因过多的铁沉着于心肌和其它脏器如肝、胰腺、脑垂体等而引起该脏器损害的相应症状,其中最严重的是心力衰竭,它是贫血和铁沉着造成心肌损害的结果,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如不治疗,多于5岁前死亡 临床特征返回轻型 患者无症状或轻度贫血,脾不大或轻度大病程经过良好,能存活至老年本病易被忽略,多在重型患者家族调查时被发现中间型 多于幼童期(2~5岁)出现症状,其临床表现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中度贫血,脾脏轻或中度大,黄疸可有可无,骨骼改变较轻 静止型 患者无症状 实验室检查重型β-地贫(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区扩大,出现异形、靶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染性红细胞、豪-周氏小体等;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 (2)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 以中、晚幼红细胞占多数 3)红细胞渗透脆性明显减低。

      4)HbF含量明显增高(0.3~0.9 ) 轻型β-地贫(1)成熟红细胞有轻度形态改变2)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或减低3)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A2含量增高(>0.35), HbF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 实验室检查中间型中间型(1)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与重型相同2)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3)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A2增高程度不定,HbF含量正常或增高静止型静止型(1)成熟红细胞形态轻度改变2)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或正常3)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A2含量偏高, HbF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RBC渗透性Hb电泳重型小低贫红系增生明显活跃↓HbF↑中间型小低贫红系增生明显活跃↓HbA2↑HbF↑轻型RBC形态改变↓HbA2↑HbF↑↓静止型RBC形态改变↓HbA2↑HbF↑↓返回 诊断诊断要点1、出生后不久开始进行性贫血(轻型可无贫血),溶血严重时出现黄疸,颅面骨呈特殊面容(头大、眉距增宽、鼻梁低平、颧骨突出)及肝脾肿大2、常有家族史3、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异形,靶形红细胞(可有0-66%),网织红细胞增多 (2) 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3) 血红蛋白分析 (4) 基因诊断 诊断诊断标准 重型的诊断标准为:1、典型的临床特征2、Hb<60g/L,MCV明显降低,红细胞大小不等和异形;靶形红细胞>10%,网织红细胞5%~10%,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系明显增生;HbF30%~90%3、双亲均为杂合子β+或β0-地贫;或一方为杂合子β+,另一方为杂合子β0-地贫 诊断 中间型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2、血红蛋白60~100g/L,MCV明显降低,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和异形,可见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3%~10%;HbF>3.5%3、双亲为β+或β0-地贫或其他地贫杂合子 诊断 轻型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轻2、血红蛋白>100g/L,成熟红细胞轻度变形,MCV<79fl,MCH<27pg,网织红细胞2%~5%,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HbA2>3.5%,HbF<5%3、双亲一方为杂合子β+或β0-地贫 诊断 静止型诊断标准:1、临床无症状2、血红蛋白正常,成熟红细胞无改变, MCV<79fl,MCH<27pg,网织红细胞1%~2%,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HbA2<3.5%,HbF<5%。

      3、双亲一方为杂合子β+-地贫 临床血液学检查双亲基因型Hb(g/L)MCVMCHRBC形态网织(%) HbA2HbF重型3~6个月出现贫血,呈β-地贫面容,症状重<60MCV↓大小不等和异形,靶形>10%5~10HbF0.3~0.9ββ0 和ββ0ββ+ 和ββ0ββ+ 和ββ+中间型2~5岁出现贫血,呈β-地贫面容,症状较轻60~100MCV↓大小不等和异形3~10HbF>0.035ββ+ 和ββ0ββ+ 和ββ+轻型轻度贫血>100MCV<97flMCH<27pg少量靶形红细胞2~5HbA2>0.035HbF<0.05ββ 和ββ+ββ 和ββ0静止型无症状正常MCV<97flMCH<27pg正常1~2HbA2<0.035HbF<0.05ββ 和ββ+返回 鉴别诊断 1、 β-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 轻型β-地贫的临床表现和红细胞的形态改变与缺铁性贫血有相似之处,同属小细胞性贫血,故易被误诊 缺铁性贫血无家族史,常有缺铁诱因红细胞中心浅染区扩大呈环形;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运铁蛋白饱和度(TS)、骨髓储铁均降低;血红蛋白电泳正常。

      β-地贫常有家族史,为遗传性红细胞变形呈靶形;而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运铁蛋白饱和度(TS)、骨髓储铁均增高;血红蛋白电泳出现异常区带 鉴别诊断 2、 β-地中海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鉴别 铁粒幼细胞贫血患者可出现黄疸和肝、脾肿大,同样也会出现铁沉着,不易与β-地中海贫血患者区分 铁粒幼细胞贫血红细胞成双向性改变,即一部分红细胞淡染区扩大,一部分正常;最明显的是骨髓铁染色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而β-地中海贫血最主要表现为靶形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异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