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实验中的困惑-------怎样面向全体学生.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4577784
  • 上传时间:2018-0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困惑-------怎样面向全体学生从事着物理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现象和进行各种实验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和提高注意力,增强再现能力,分析概括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概念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观察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要靠老师启迪、诱导,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怎样将实验醒目的展示并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观察的问题是我从事物理教学以来一直困惑的问题,虽然对有些演示自己或借鉴别人作了改进,但是总有一中不尽人意的感觉,今借这个机会概括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切磋,希望能尽量减少心中的凝惑1、 证明空气可以传声——音叉共鸣实验此实验须两个频率较小且相同的音叉,共鸣箱首尾相距 5-7 厘米,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可引起另一个音叉共鸣发出“嗡嗡”响声,但声音较小,现象不明显改进:若在两共鸣箱中间放一无线麦克风(已与电源、功放、音箱等接通),敲击其中一个音叉,然后用手接触叉股,另一音叉发生共鸣,从音箱中可以听到“嗡嗡”声,从而证明空气可以传声2、 证明固体可以传声——“土”实验用两个一次性水杯和一根足够长的细线即可制作一个“土”。

      对“土”的使用,如果仅教师说话学生听,不能面向全体,如果学生间相互通话,会引起课堂纪律的混乱改进:教师在讲台上手持一话筒,另一话筒通向后排学生,教师用一小收录机在话筒处放一首比较熟悉的歌曲,要控制小音量,使前排学生也听不见,通过“土”后排学生可以清晰听到,然后让后排学生对着话筒回答歌曲的名字,这时教师把收录机换成麦克风放在“土”话筒处,通过麦克风扩大学生回答的声音,再把收录机音量放大从而验证,充分证明了细线“固体”可以传声3、 “光的折射”的演示实验,不容易做成功,究其原因,一是光源很难控制,二是光在空气中传播没有“痕迹”,学生观察不到,经过多方查找资料,找到了一种器材易备、操作简单的方法:(1( 实验器材:如图所示,A、C 为袖珍激光电筒,大小与五号电池差不多(市场有售),能发出直径约为 4 毫米的红色光束B、D 为外径约 7 毫米、内径约 5 毫米、长约 15 厘米的玻璃管,喷雾器,E 为方形塑料水槽(内盛适量的清水)2( 实验方法(在暗室中进行)如图 1 所示,让一位学生用喷雾器在水面上形成一个雾状环境,手持袖珍激光电筒 A,使其发出的红色激光束穿过玻璃管 B 垂直射向水面,(穿过玻璃管以及通过雾状环境中的小水珠的漫反射作用在水中传播的红色激光束晶莹、煞是美观,学生印象特别深刻)演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如图 2 所示,请学生按步骤 1 重复演示实验,使激光电筒 A 射出的光束充当法线,与此同时,教师手持激光电筒 C,使其发出的光束穿过玻璃管 D 斜射向水面,让入射点在法线与水面的交点上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进一步演示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图 3 所示,仍由学生重复实验步骤 1,教师一手持激光电筒,让激光束从容器侧壁斜射入水中传播,另一只手拿玻璃管在雾状环境中找到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移动,直到折射光线穿过玻璃管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折射现象,以及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并可观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现象 图 2 E C D A B 图 1 A B A B 图 3 D 4、热学部分要说难度最大的实验就是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的晶体熔化,因为在我们农村海波不易找到,现将用冰取代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写下来,与同行们共勉1) 实验准备制作、准备实验器材:收集废弃的医用小药瓶 30 个,洗净,将瓶塞取下,用烧红的粗铁钉在塞子中央钻一个孔,孔径大小以能插入温度计为宜准备 30 只量程为-20℃—50℃的短温度计可在计量器材商店买到,选用短温度计是为了能放入保温箱中)将一些铜芯导线中的细铜丝抽出,分别卷成 30 个小铜垫圈,放入药瓶底部,(放入铜垫是为了增强冰的导热性)准备保温箱一个,用来存放冰块,以医疗冷链用的冰包为最好。

      带有冰夹)制冰:将每个药瓶中注入 5 毫升水,大致在瓶内高的 2/5 处盖上橡皮塞,将温度计穿过盖中小孔插入瓶内水中,不接触瓶底铜垫如图所示将组装好的 30 个实验装置和冰夹一起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冷冻结冰经过 3-4 小时,冰块就制好了,这时温度计冻在冰中,示数为-18℃左右2) 实验过程上课前 10-20 分钟,将实验装置从冰箱中取出,放入保温箱中,带入教室准备上课上课中要做实验时,每个实验小组领取一个装置,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冰的熔化过程,每分钟级录一次温度和冰的状态,填入表格中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控制冰的熔化速度,具体做法如下:温度计示数在 0℃以下时,装置放在空气中,让冰块自然升温,经过 4-5 分钟冰块温度升至 0℃,这时可手拿温度计将装置下部浸入温水中,如图:不停搅动,加快冰的熔化过程,待全部熔化后(大约要 4-5 分钟)再将装置放在空气自然升温至 6℃-7℃时,实验结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绘制冰的熔化图像根据熔化图像总结冰在熔化时固、液共存,温度保持不变,熔点为 0℃5、关于电路的连接、识别以及电流磁场中涉及的不能完全展示等问题的解决多采用变平视为立视,主要是借助投影仪或磁性黑板,这方面的文章我曾经写过,时间关系就不再叙述。

      6、关于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已经不少,但效果都不怎么理想,先借鉴几个简单易做的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与同仁们共勉1( 取一只空瓶,瓶口较大的好一些向空瓶中投入一块燃烧的纸团,迅速取一块气球皮,在瓶口绷紧一会儿,火灭了再稍待一会儿,气球皮就迅速陷入瓶颈之中了如果用针把气球皮刺破,便会产生很大的声音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都感觉到实验带来的信息刺激,印象深刻,兴致高涨且本装置可当即重复实验无须费力取出瓶中的物体2( 取两只同样的广口瓶,在一只空瓶中点燃一只蜡烛头,在瓶口盖上一张浸湿的吸水纸然后,把另一只空瓶倒放在上面,几分钟后,烛火熄灭,两只瓶子紧紧合在一起,拿起上面的一只,下面的一只也随着被提起来这时,由于实验的结果和学生固有的知识冲突,学生迫切想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对实验过程印象深刻3( 取市售挂衣钩一只,平面玻璃一块,小支架一个,抽气机和钟罩各一具用挂衣钩吸牢平面玻璃,让一名学生试拉,以验证拉力很大把挂衣钩挂在小支架上,一起放入钟罩内,密封后,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空气过一会儿,平面玻璃就会掉下来说明平板的力就来源于空气而不是真空挂衣钩的“吸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