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6176318
  • 上传时间:2023-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5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兰 豆 豆【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科目名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授课课时】61课时【学习对象】一年级学生一、课程目标:通过本阶段内容的学习将能:1、在具体情境中熟练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 ‹”“ = ”;认识数位,理解数位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初步的估算2、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3、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4、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位置等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与学生分享本课程纲要:1课时[课时1]准备课:数数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标准: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2、能正确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3、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会写1到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4、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安排:[课时2] 认识1-5的数和分成[课时3] 认识0[课时4] 认识6-10的数,认识几和第几[课时5] 10以内数大小比较[课时6]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课时7]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安排[课时8] 分类[课时9] 比较[课时10] 单元复习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标准: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教学安排:[课时11] 加法的认识[课时12] 认识减法[课时13] 得数是6的加法[课时14] 有关0的加法[课时15]6、7减几[课时16] 8、9的加减法[课时17] 10的加减法[课时18] 连加、连减[课时19] 加减法混合运算[课时20] 回顾整理[课时21] 综合练习 [课时22] 跟进评价第四单元:认识位置内容标准:1、 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学生能按下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安排:[课时23] 认识左、右、上、下[课时24]你学会了吗?[课时25] 智慧广场:排队问题[课时26] 综合练习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内容标准: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知道一个数的相邻两个数各是几。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教学安排:[课时27] 认识1-20[课时28] 11-20各数的练习课[课时29]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课时30]加减法练习课[课时31]智慧广场:移多补少[课时32]单元综合练习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内容标准:1、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 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3、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 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安排:[课时33] 认识立体图形[课时34] 实践活动:分积木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内容标准: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安排:[课时35] 9加几的进位加法[课时36] 8加几的进位加法[课时37] 7、6的进位加法[课时38] 进位加法练习课[课时39]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时40]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课时41] 一图三式练习[课时42] 十几减6、7的退位减法[课时43、44]单元练习[课时45、46]回顾整理[课时47、48]综合练习第八单元:总复习内容标准: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安排:[课时49、50][课时51、52]全册回顾整理[课时53-60]全册综合练习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学习进速。

      2.练习:课本后的“自主练习”和《综合练习》和《快乐园》中的相应练习3.其它资源: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录像,实物模型等二、实施手段1.教案学案:编制教案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表现性学习目标、学习建议、课前准备区、课中学习区、课后互助区,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2.实践活动: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数学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2.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四、教学反馈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测试等途径来实现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家长交流、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来实现五、整理与复习以核心概念、原理、生理过程为核心,理清知识脉落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课程评价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文登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评价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权重:40%)(1)预习情况(10分):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用具准备2)课堂表现(10分):课堂纪律及听讲、参与互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同伴合作等情况(3)作业情况(10分):课堂、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按时上交、是否独立完成、是否及时纠错、是否主动反思、是否认真书写4)错题本、单元知识整理(10分):及时整理单元与课时知识与练习5)还有情感态度、数学思考等2.书面检测 (权重:60%)(1)单元教学验收情况评价(20分);(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40分)(如何检测口算、笔算等)3.综合等级认定评价结果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检测评价综合得分即为学期末最终评价,实行等级操作,据此划分这门课程的等级为:90-100分及以上为A等,75-89为B等,60-74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