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 中 美 术 八 年 级 上 册.doc
10页初 中 美 术 八 年 级 上 册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教案 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3、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颜色等因素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几幅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说明卡通形象惹人喜爱是因为画家在设计它们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当中,由此导入新课 二、 授课过程: (一) 小复习: 通过欣赏一些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 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 师生共同欣赏、分析美术作品,通过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学会初步学会分析美术作品 1、 师生共同分析〈〈婴儿最初的爱抚〉〉 (课件展示作品) 这是一幅表现母子的粉笔画,是母子亲情的展现,我们先来看它的色彩:画面中最明亮的色彩就是小男身上的颜色,呈一种淡淡的赭黄色,是一种暖色(可以由学生回答),画面的背景也是一种以橘黄为主的暖色,母亲衣服是一种发暖的白色,上面的花纹和背景的颜色相呼应。
整个画面呈一种温暖和谐的色调我们可以想象在温暖的室内妈妈正在和孩子做着这种亲昵的游戏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画面的形象:画面中的母亲正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则顽皮的用手抓妈妈的下巴整个人物形象逼真、自然、生动画家正是通过这种温暖和谐的色彩、逼真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2、 同样是表现母爱的,如果形象和色彩发生了变化,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幅作品〈〈面包〉〉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对这幅作品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这幅作品是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面上饥饿的孩子急切的拉着妈妈要东西吃,而母亲由于贫穷实在难以满足孩子们这种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最令她痛苦的,但她又不愿意让孩子们看出她痛苦的心情,所以只能背过头去,偷偷的哭泣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颜色、形象 ——教师:颜色是一种深褐色,形象画的简洁有力,寥寥几笔却画出感人的形象画家把母亲这种极度痛苦的背影和孩子们急切索食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刻画出一个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形象,表达出画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师:可见,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它所用的形象和色彩也完全不同,同学们在后面分析、欣赏其他作品时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形象、颜色等内容。
3、 欣赏珂勒惠支的另一幅作品〈〈反抗〉〉,(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读鲁迅对这幅作品的解释 ——教师:鲁迅先生的话恰倒好处的解释了这幅画所表达的感情,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分外有力量,表现出一个光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勇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扬之情可见形象并不再多少,只要形象表达的生动,准确,一个背影就能表达出坚强的力量, 4、 学生自己分析两幅作品,一幅罗中立的〈〈父亲〉〉,一幅是靳尚谊的〈〈肖像〉〉分成小组,欣赏、讨论,初步分析作品的形象、颜色等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学生讨论、分析作品,并找同学回答自己的分析结果 ——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讲解这两幅作品 (1)〈〈父亲〉〉:父亲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位典型的陕北老农的形象,画面中老农干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干瘪的嘴巴,大而粗糙的手及手中粗劣的大碗,都表现的非常真实,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2)〈〈肖像〉〉:这幅肖像画是为我国着名歌唱家彭丽媛所画的肖像,彭丽媛擅长民族唱法和演唱中国歌曲,画家有意选用了北宋画范宽的名作〈〈雪景寒林图〉〉来做背景,这个背景与我们熟悉的彭丽媛婉转、响亮的歌喉,在风格上十分和谐,画面中的彭丽媛身穿黑色的连衣裙,在背景的映衬下,人物显得淳朴、端庄,真切的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是一情调高雅的优秀绘画作品 (三) 师生共同分析再现和表现这两种创作方法,得出表现和再现的关系 (四) 师生共同分析一些抽象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其他的表现情感的途径 (课件展示作品) 1、〈〈哭泣的女人〉〉: ——学生说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 ——教师:这幅作品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哭泣的女人〉〉画家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极度主观的变化,象人物的五官、手都进行了变化处理,并且用了黄与紫、玫瑰红与黑等对比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表现出任务悲哀的心情 2、〈〈绿衣女人〉〉: ——教师:在这幅作品中,几个模糊的人物并不是主角,画面的主角是色彩,画面中,用了大量鲜明纯净、和谐的色彩,这些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3、〈〈门神〉〉: ——教师:这些作品是我国民间绘画的一种,我们称为年画门神是我们过年是张贴在门上的,民间习俗用来保佑人们的平安年画用这种夸张、变化的形象,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达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三、 课件展示库尔贝的〈〈打石工〉〉,让同学们分析,欣赏 ——学生说一下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四、教师小结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学案设计作者:济宁八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2 更新时间:2011-1-7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学案设计孙鹏设计思路本课主要强调导学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教师引导观察,学生初步感知—情景创设,启发点拨,乐中体验—讨论探究,汇总归纳—知识扩展,情感升华学习导航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学习重点艺术创作的方法学习难点在实践中表达主观情感,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学习过程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梵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对以上问题的交流讨论,导出本课课题梵高的作品,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他认为绘画不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不限制题材,尽情发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体验或心境的体会学生进行创作课堂小结 谈自己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课后拓展 在美术教室展示学生作业,举办一个小型画展鼓励学生的创作设计理念说明 : 本教案紧密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概念,以学生探究性为主导,并引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直观的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主观情感表达作用.本单元的课业类型属于欣赏创作综合探索课,最突出的教学要求就是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理解多种绘画风格特色和美术作品的情感表达。
本课着重由欣赏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情感表达和理解,了解美术表达情感可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创造,在娱乐中探究知识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并尝试进行表现性创作 3、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并进行了亲情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美术表现主观情感可以采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色彩和造型感受美术作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课书、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 学生准备:教课书、图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针对当地情况进行交流 (一) 引导阶段 (设疑,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文章,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电影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以“造型.表现”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学习第一课的“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并学习运用点、线、面、色彩等比较抽象的表现性语言来表现主观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表现形式2、掌握美术的表现的外在形式与主观情感表现的关系,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学会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来表达主观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借助音乐与美术的联系,通过音乐的情感导入来帮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2、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表现性美术的特征2、理解美术可以表达情感,并可以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美术作品中情感心绪的表现并学会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主观情感四、教学方法:教法:1、情感导入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利用美术与音乐之间的联系,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启发式教学法:结合音乐感受表现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感受和理解画面中的线、形、色彩与表达情感的联系3、鼓励教学法: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予以充分鼓励,在作业练习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表现个性,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大胆表现学法:1、自主学习法:配合熟悉的音乐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自主表现2、交流合作法: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作业表现中交流构想,合作完成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分别展示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学生交流、分析,两种表现方式有什么区别?请说说你对表现性作品的理解教师总结:可以不受具体客观形象的约束,运用点、线、形、色彩等表现语言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着重反映自己的主观感受---这节课我们侧重用这种表现方式来表达主观情感二、新课教学(一)播放两组表现不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意境学生交流讨论,请谈谈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感感受?思考交流:如果用美术作品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效果?出示两组反映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分别可以代表哪首乐曲中的情感?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两组美术作品的表现语言分别体现的不同的情感特征——不同的点、线、造型、色彩会体现不同的情感。
二)欣赏康定斯基、梵高等大师的作品,师生共同分析对画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加深对表现性作品的理解三)结合音乐,展示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