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重庆长寿区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0年重庆长寿区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根玉米陈永林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吃尸的乌鸦像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村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村人都来到槐树下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村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人,眼里就酸辣了村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村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斤重,挪不开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项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男人不哭,紫黑色的泪水汪洋了他们凄凉的脸几天后,村里的房子大都空了没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土根和槐花不属于老弱病残却没走槐花已怀了六个月身孕,土根说,赤地千里,往哪儿走?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
但根本弄不到东西吃,土根只能吃红土,把那红土晒干,捏成粉,然后配一点晒干的槐叶、野草,煮成糊,闭了眼睛往肚里灌吃了三天,土根拉不出来,肚子却涨得痛极槐花说,再也不能吃红土了,吃多了会涨死土根说,吃什么呢?能吃的树叶已吃完了,野草也吃完了……有了,树皮可以吃土根就拿了刀剥槐树皮这样又熬过了一个月槐花说,再熬不下去了,你别管我,还是走吧走了,或许可以活下来槐花说这话时,泪水血淋淋地汪在眼里我们死也要死在一起”,土根把槐花揽进怀里说,泪水也一滴一滴地砸在槐花头上槐花说,可怜了肚里的娃儿,他还未看一看这天、这地、这山、这水,也未看我们一眼,就……槐花青一块紫一块的哭声牛鞭一样抽打着土根的心土根求道,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心在滴血呢土根劝槐花别哭,自己却哭了后来两人索性抱成一团,哭了个天昏地暗这时传来踢门声,土根忙抹了泪,开了门,进来的是村长村长说,你们吃了啥好吃的东西,还有精神哭?土根看到村长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土根的目光就绿了,绿色的涎水也淌下来了村长说,这玉米是给你的原本我留着做种子,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村里没走的人每户给一根土根接过玉米,恨不得一口吃了但土根把涎水又吞回肚里了,他一口也没舍得吃。
槐花说,不到真饿死的份上,我们不吃这个玉米十几天又熬过去了土根说,留在村里的人只剩下我们俩人了,我们也要死了,还是把那根玉米煮了吧槐花说,我就煮了槐花从罐里拿出那根玉米,玉米的香味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也没有,土根贪婪地吸着这香味土根说,这样死了也值槐花说,我去外面看看有没有一点野菜野草什么的槐花说着出了门槐花并没有去寻野菜野草,槐花只是想把那整根玉米让给土根吃或许土根吃了那根玉米,能多熬两天,到时一下雨,满山的野菜野草不就出土了?槐叶不就长出来了?那土根不就可以活下来了?槐花这样想着,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此时的土根也这样想土根也出了门,也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第二天就下雨了,瓢泼样的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土根那茅草屋也倒了后来,出外逃荒的村人断断续续回蛤蟆村了蛤蟆村原来有五十多户人家,经过这次干旱,现在只剩下八户了那八户人回村后才发现他们没种子了,都叹着气说,这是天意,蛤蟆村命该绝有人说.再在村人家里找找,算不定能找到种子就有村人在土根倒塌的房子里发现了几株玉米苗一声欢呼,所有的村人都来了都围着玉米苗跪下了,亮晃晃的泪水掩盖不了他们的激动蛤蟆村有救了,蛤蟆村有救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他们又都抱成一团疯了样的大哭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摘自《当代小小说集萃》,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蛤蟆村除了老弱病残以外的村民在前所未有的旱灾面前都出去逃荒了,而土根夫妇最终没有逃荒的根本原因是对家乡眷恋深沉B. 本文对村长形象的塑造不多费笔墨,寥寥数语之下,一个善良、负责甚至带有点苦中作乐幽默感的村长形象跃然纸上C. 本文语言独具特点:一方面是符合人物形象的带有口语性质的通俗语言,另一方面是作者叙述时凝练精致的文学性语言D. “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抒发了村人绝处逢生喜极而泣的情感,以此作结戛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让读者具有想象空间的“留白”式结尾E. 本文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叙述了一个情节跌宕、感人至深的故事,叙事手法打破常规,新颖独特;主题具有教益作用2)请简述小说前二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土根夫妇的形象特点。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主人公是土根夫妇,可不可以将标题“一根玉米”改为“患难夫妻”?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根本原因是槐花有了身孕且赤地千里外面同样难以为生;D项不是留白式结尾,留白式结尾是开放式结尾,本文不符合这一特征;E“叙事手法新颖”不妥,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谈不上“新颖”,其它正确)(2)答案:①交代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小说张本;②前两段描写了因干旱带来的末日景象,渲染了悲苦绝望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③坏境的恶劣艰苦衬托了人性之美每点2分)(3)答案:①决绝,天灾时坚守家园;②坚贞,患难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③善良,希望面前舍生重情每点2分)(4)第一种观点——可以将标题改为“患难夫妻”1分)①土根和槐花这对患难夫妇是小说的主角,贯穿全文始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2分)②“患难”也点出了小说特定的环境特征;(2分)③“患难夫妇”也暗示了小说主旨,即在患难的情节中展现出患难与共、恩爱相携、舍己为人的人性之美,有利于作品主旨的提炼。
3分)①“一根玉米”是全文最大的矛盾冲突,同时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②以“一根玉米”为题能设置悬念,激发作者探究欲望;(2分)③“一根玉米”以小见大,内涵丰富,“一根玉米”见证了患难与共、恩爱相携、舍己为人的人性之美,也寓指“希望”3分)(如果从其他角度来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怀念一种声音聂鑫荣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
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给朋友打个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粱壶。
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6.请赏析第③段中“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这句话4分) 17.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 18.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雨声,而标题是“怀念一种声音”,请探究“怀念”的深刻意蕴。
6分) 参考答案:16. 【答案示例】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在小青瓦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评分标准:比喻2分,分析1分,作用1分】17.【答案示例】他是一个画家,从小受到自然之美以及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的熏陶,热爱自然和谐的生活,追求淳朴祥和的生活在现代生活环境改变之后,依然执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