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再生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pdf
7页S101合 相 路 固 镇 段 沥 青 路 面 大 修 工 程 冷再生底基层 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 池 州 通 华 工 程 建 设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S101合 相 路 固 镇 段 大 修 工 程 项 目 经 理 部 2014年5月5日 冷再生底基层试验段 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冷再生基层计划于 2014 年 5 月 15 日开工到目前为止,我部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员均已到位且经过了严格培训;机械设备数量满足施工要求且均已通过调试,状况良好;试验配合比优化工作已完成,各种原材料已经检验均合格已具备了冷再生基层试验段施工的条件,待取得一些必要的施工数据及经验之后,将进行冷再生基层的大面积施工. 一、试验段位置: 根据路槽交验情况,冷再生基层试验段选在:K166+700~K167+200 右幅幅, 全长 500 米. 二、 试验段目的: 1、确定施工配合比 2、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数量的控制 (2) 、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3) 、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4) 、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的机械、人员合理组合及其协调和配合 (5)、确定最小作业段内,从混合料拌和到碾压成型的作业时间能否满足在水泥初凝时间以前完成 4、每工作日的工程进度及工料机的消耗. 5、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 在试验段结束后,立即进行总结,并做出文字性总结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据此指导大面积的冷再生基层的施工 三、 试验段施工组织准备: 1、现场准备: A、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前的试验资料:集料技术性能检测、水泥软练、水泥剂量标准曲线、冷再生击实试验,该试验结果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B、清扫路面,使之干净、整洁,强度、稳定性符合要求. C、施工机械已在现场试运转完毕,机械状况良好,满足要求 2、人员及机构组织准备: 为了加强对试验路段的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指导组(见下图)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组织简图 试验段计划投入工人 20 人,施工现场 15 人 3、机械准备: 机械设备投入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状况 数量 1 冷再生机 ZS600—V 良好 1 2 振动压路机 18—21T 良好 1 3 三钢轮压路机 18-21T 良好 2 4 平地机 GR-180 良好 1 项目技术负责: 严云华 现场负责人:丁南海 材料员: 何兵 施工员: 张衍超 质检员:韦建 安全员: 程林 造价员: 曹志云 项目负责人:张衍龙 5 洒水车 20T 良好 2 6 洒水车 10T 良好 1 4、技术准备 1、压实厚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的压实厚度为 16 厘米; 2、水泥剂量要求:就地冷再生的水泥剂量为5.5%; 3、压实度要求:就地冷再生的压实度不得低于 95%; 4、宽度要求:就地冷再生的宽度“路面宽度+2*0.25 m” ; 5、强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强度要求达到图纸及有关规范中要求的强度。
6、施工中用水为饮用水 7、试验段松铺系数暂定为:1.18—1 9、确定施工程序: 冷再生底基层的工艺程序简图 10、对参加试验段施工的技术人员、机械操作手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五个明确” ,即:岗位明确、职责明确、施工程序明确、质量标准明确、操作规程明确 四、施工技术方案: 原材料的检验底基层 准备 施工放样 清理下承层 检测 养生 碾压 洗刨 撒铺水泥 4.1 施工方法: 一、 施工准备工作 1、清表: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面实施清理,清除路面、路肩垃圾及障碍物; 2、工程开工前必须出具该路段的击实报告和工程所用水泥的实验检测报告,否则,不得开工 3、坑槽处理:机械开挖坑槽,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并碾压存实,坑槽处理完毕,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施工材料准备: A.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 3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小于 3 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 6 小时为保证工程质量,所用水泥为凤阳海螺. B. 水所用水源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及影响工程质量,严禁使用坑塘内变质水源. 5、施工机具准备:工程开工前,应保障设备极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 二、施工过程控制 1、 铺筑试验路段:铺筑试验路段长度为 500 米,从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施工程序、施工安全等方面进行检验,确定工艺参数,编制施工方案,并报监理、业主批准; 2、 外观控制:应严格控制高程及平整度。
3、 就地冷再生底基层施工中, 从拌合碾压完成时间应控制在3 小时以内,超过 3 小时未完成碾压,应重新添加水泥重新拌合碾压,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时,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合,并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碾压,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4、 再生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地进行再生作业,不得随意变更速度或者中途停顿,再生施工速度不得大于 5m\min,单幅再生至一个作业段终点后,将再生机和水车等倒至施工起点,进行第二幅施工,直至完成全副作业面的再生,并且纵向接缝处相邻两幅作业面间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 10 厘米. 5、 冷再生作业时,必须与前一段作业搭接 3 米以上. 6、 压路机初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大 1%-2%,碾压过程中,再生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润湿,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洒水湿润. 三、养生及交通管制: 冷再生底基层碾压完成养生时间不得低于 7 天,进入养生期必须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其他车辆不得通行,否则,路基出现病害后须凿除切底用高标号混凝土填充. 四、就地冷再生工程完工后,应将全线以 1~3km 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照表 91 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表 9.8。
1 就地冷再生检查验收项目、频度和要求 检 查 项 目 质 量 要 求 检 验 频 率 检 验 方 法 压实度(%) ≥95 每车道每公里检查一次 T0921 抗压强度(MPa) 25MPa 每车道每公里9个试件 T0805 含水率 >1%~2% 发现异常时随时试验 T0801 级配 符合本规范表54.2要求 每车道每公里1次 T0302 水泥剂量 不小于设计值—1.0% 每车道每公里1次 T0809 平整度(mm) 10 每200延米2处,每处连续10尺 T0931 纵断面高程 (mm) ±10 每20延米1点 T0911 厚度(mm) 均值 —10 每车道每10米1点 插入测量 单个值 -20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宽度, 边缘线整齐,顺适 每40延米1处 T0911 横坡度(%) ±0.3 每100延米3处 T0911 外观 表面平整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 无明显压路机轮迹 随时 目测 五、 、检测及成果分析 1、找出在特定的压实机具配合下,压实度达到不再上升时碾压遍数 2、根据测量记录,计算松铺系数 3、确定现场最佳含水量的检测和控制方法 4、人员、机械的最佳组合,填筑工艺的控制措施。
5、确定出完整可行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程序,保质保量的完成冷再生基层的建设任务 六、安全保证措施 1、对试验段所用设备进行检查,坚持持证上岗,杜绝疲劳作业 2、在施工路段设置醒目的指路牌、警示牌以疏导交通 3、冷再生操作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身体健康;机械操作前,应对机械进行安全检查严禁带病作业、酒后作业 4、压路机作业时速度不得太快;两台压路机同时作业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 5 米,左右不得小于 15 米.坡道上不得纵队行驶,停放时不得停于土路边缘及斜坡上或防碍交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