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的内涵.doc
2页阐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的内涵=“news_bd”> 最初拿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时,我甚至有一种直接将它搁置起来的冲动,因为书的名字已经让我感觉这或许小是一个初涉法学专业的学生就可以读懂的书可是,当我翻开目录时,我却发现它与看似高深的书名是两个世界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个个故事一样铺陈开来,激起我阅读的兴趣仔细的阅读这本书后,我有更深的体会 这本书汇集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是关于社会和法律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的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第二编是法的故事,顾名思义,它体现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包括反思法学的特点,法学教育的随想,曾经的司法洞识等等,可以说体现作者作为一个资深的法学研究者的经验之谈第三编是作者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汇总,但却也小仅仅是简单的文章汇总,每-篇读后感都是作者从小同角度切入,展现自己观点的平台正如作者所说:关注现实,反思自我和认真读书,大致构成我认为一个法学家的应为全书的三编由浅入深,一步步带领我走进作者的观点和领域,体会作者对法学的感悟与思考。
全书中我最感兴趣,也是最仔细阅读的就是第一编的内容也许是因为它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也许是因为我初涉法学的专业知识的基础小足,导致我对第一编的内容感触颇深第一编的篇文章都体现出作者从学理角度切入进行讨论,以提出对社会实践有深刻影响的建议而结束的写作思路作者带着普通人的常识,同时运用法学家的冷酷眼光来考察和思考每一个别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和问题一篇文章都是对现实的关注,我想,这也是引我入胜的重要原因因为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现实的联系更让人感受到它小只是 一个仅仅锁在象牙塔里的学问,我们的眼光小应仅限于理论研究,更应着眼实际、关注现实问题 第一编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我和你深深地嵌在这个世界之中》这篇文章从戴安娜王妃之死说起,进而深入地剖析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让我们看到媒体与群众,与公众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媒体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作者既没有过度苛责媒体对戴安娜隐私无止境的挖掘与曝光,也没有过分赞扬媒体多么至高无上的正面效用,而是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审视媒体在这个事件中究竟被人们冠以怎样的定位正如作者所言,戴安娜之死引出对传媒的谴责似乎更多是因为社会失去一个他/她们喜爱的人物,必须寻找几只桥罪羊。
因此,人们将所有悲伤都倾给戴安娜,而忽略同样在这起事故中丧失性命的司机多迪作者从多迪的角度切入整个事件,揭示媒体的双重作用,也就是,你小可能玩弄传媒于股掌,让它仅仅听命于自己,只获得传媒的好处,而拒绝曝光的小利苏力先生思考的理性及文笔的精到让笔者深深折服 总结这本书的特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是全书的语台-通俗但观点小俗作者基于常人的感情、观点出发,循循善诱,让读者易于理解并跟随文字逐渐接受他的观点因为,来源于社会实践的理论比来源于理论的理论更容易令大众接受从整本书的风格就可以看出,作者并小是为追求通俗而通俗,而是一种创新的态度,试图将象牙塔里的知识搬到真实的地面上让大家去理解我想,这样的文章应该是任何人都很乐意去阅读的 第二是作者严谨谦虚的态度作为一个从事数十年法律研究的著名学者,文章中却很少出现定,必然等同语,更多出现的是也许,可能,大概、从层面上来讲这样的话,让读者感觉像与作者在面对面的交谈,在我们质疑着某此问题的同时,作者也在质疑着,产生强烈共鸣,激发我挑灯夜读且很多文章都是修改很长时间才定稿,足见作者态度的诚恳与严谨 曾经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特别是法学专业,似乎就应该在那此复杂的概念和理论中研究,但是,苏力先生的文章让我找到另一种读书的乐趣,并对法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法治是 一个民族的事业,法学家的工作大致只是对这一事业的正当化和理解而法学更小能离开实践而存在,因为实践和常识才是一切学术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