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荒版画和它的定位.pdf
3页文艺评论 2006 3继收藏有北大荒版画的农垦博物馆的开馆后, 重点收藏北大荒版画的哈尔滨艺术宫哈药六版画博物馆又开馆了, 一个个关于北大荒版画的福音令人们再一次注目北大荒版画, 也使我产生了对北大荒版画定位的一些想法, 和同仁们探讨北大荒版画和北大荒北大荒版画不是一种版画形式, 而是具独特风格的版画,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艺术瑰宝, 是北大荒的遗产形式: 套色油印木板版画风格: 粗犷写实, 浪漫抒情, 色版造型, 色彩厚重内容: 表现北大荒及其他现实生活作者: 都是北大荒生活的经历者具有以上四个特点的版画作品就是北大荒版画北大荒的开垦是史无前例的, 万里荒原, 十万转业官兵及后来的百万知识青年, 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 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壮观的当年北大荒有什么?原始的荒原、 山林、 沼泽, 黑熊, 狍子, 野狼, 野鸡, 还有严寒和冰雪, 大烟泡⋯⋯当然还有野花, 白桦林, 大雁和月落日出没到过北大荒的人很难想像这里的广阔, 这里的土地一眼望去可看到地平线的弧形, 像在海上看海平线一样, 这是在中国其他地方很难见到的本身就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公元 1958 年这里来了刚脱下军装的十万转业官兵、 汽车、 中国从来没有的拖拉机、 收割机。
十万转业官兵, 他们正年轻, 血气方刚, 他们豪情万丈, 怀着对祖国对信仰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 点起篝火, 搭起帐篷, 化开冰雪, 开动拖拉机犁开这亘古荒原,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是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于是荒原上有了 “第一道脚印”(晁楣作品题名) ,有了 “冰上行”(张作良作品题名) , 有了 “牧归”(张祯祺作品题名) ,有了 “春的喧闹”(杜鸿年作品题名) 经历了艰难困苦他们修了路, 盖了房, 他们收获了玉米小麦大豆高粱, 也收获了理想⋯⋯他们要表达他们的豪情, 友情,爱情, 他们要赞美他们在北大荒充满激情的新生活和令他们陶醉的大自然, 讴歌他们的收获和北大荒的美丽, 有美景, 有激情, 自然就有了文学有了诗有了歌,当然就有了充满激情的画— — —北大荒版画十年后北大荒又来了百万知识青年, 继续开发北大荒, 又一次敲响了 “荒原晨钟”(郝伯义作品题名),又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壮举, 又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又一支“垦荒新曲”(笔者作品题名) , 又一首北大荒的诗北大荒的歌, 又一股北大荒的激情融进了北大荒的画— — —北大荒版画又十年后, 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 北大荒版画成了北大荒的遗产。
北大荒的自然环境和色彩与罗西亚的西伯利亚一样厚重而浓烈, 因此北大荒版画有着俄罗斯油画般的厚重浓烈的色彩原始条件下的大开荒是初创性活动, 粗犷的大圆口刀自然是首选刀法北大荒版画的作者都是北大荒的开垦者, 群体中多是没有受过正规美术技能训练的作者, 这正好形成了其自然拙雅朴实的造型特点, 他们采用油印套色木刻形式并开创性的使用色版造型, 成功地在作品中表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激情生活, 因此北大荒版画才有浓烈而浪漫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北大荒版画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 中国人, 外国人, 有多少有志青年是看了北大荒版画, 而满怀激情的奔赴北大荒特定的历史, 特定的环境, 特定的人群, 特定的生活, 是北大荒版画产生的条件, 也是北大荒版画的魂,是北大荒版画的生命, 油画般的厚重浓烈的油印色彩, 自然拙雅朴实的造型, 不尽完美中的美是北大荒版画的精华, 诗一般的情和景, 浓烈的生活气息, 是北大荒版画的神每一幅北大荒版画都会告诉你一个美丽的故事, 每一幅北大荒版画都是一首抒情的诗,每一幅北大荒版画都是一杯醇酒让你陶醉北大荒版画的三个时期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作品特点大致可从时间上分为三个时期,1958 年至 1968 年为第一时期,1968 年至 1978 年为第二时期, 1978 年至 1988 年为第三时期。
1958 年, 以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为背景而产生了第一代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北大荒版67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艺海风云画作品晁楣、 张作良、 张祯麒、 杜鸿年、 张路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者, 北大荒版画就从他们手里诞生,他们这一时期的作品就是原汁原味的北大荒版画, 这些版画的特点就是北大荒版画的特点, 这些版画的风格就是北大荒版画的风格, 这些作品是北大荒版画的标准作品1968 年以百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的广阔天地为背景而产生了第二代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北大荒版画作品此时的北大荒被开垦过的地方已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代表和主要产粮区, 但北大荒天地广阔, 还有大片没开垦的荒地, 北大荒还存在, 百万知识青年和十万转业官兵虽然不同, 但群体上和生活上又很相似, 其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中又有没离开北大荒的第一代作者如郝伯义、 李亿平、 杨凯生等, 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失北大荒版画的特点和风格, 只是画面尺寸更大, 场面更大, 色彩更丰富, 色版造型更大胆, 因其造型力求精确, 多少失去了粗旷拙雅的效果,因此有时被称为新北大荒版画, 但仍有大垦荒的气势, 大时代的脉动。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者还有廖有楷、 赵晓沫、 赵仁、 刘荣彦、 周胜华、 张朝阳、 陈玉平等,笔者也是此时期的作者这一时期的北大荒版画作品在特定历史环境下, 也有一些迎合当时政治环境所创作的主题性作品, 题材上脱离了北大荒版画表现现实生活的特点, 但总体上继承了北大荒版画的全部特点, 在当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和辉煌, 1974 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出的全部 430 件美术作品中就有北大荒版画作品 20幅,占全部展出美术作品的 4. 6%占全部展出的版画作品中的 14. 5%1978 年至 1988 年的第三时期, 这时的北大荒百万知识青年多数已经离开了广阔天地, 北大荒的荒地几乎已经全部开垦完成, 北大荒已经不荒, 已经变成了北大仓, 加之大的历史背景的变化, 产生北大荒版画的特定历史, 特定的环境, 特定的人群, 特定的生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此时北大荒垦区的版画作者群体中虽有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的少部分作者, 但多数作者是十万转业官兵的后代, 他们土生土长在北大荒, 他们与他们的父辈十万转业官兵和百万知识青年对北大荒的认识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加之改革开放的大环境, 封闭的艺术环境已经打开, 国外的艺术动向、 艺术形式、 艺术思维不断涌入, 使他们的创作思维很活跃。
这一时期北大荒垦区的版画作品及以后的作品, 明显受国外, 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 除保留北大荒版画特点和风格的作品外, 许多是制作精细, 夸张变形, 采用柔和的水印和丝网印制, 给人一种甜美轻松浪漫优雅的艺术感觉的力求完美的版画作品这些版画是很好的版画作品, 其中有许多很有影响的优秀版画作品, 但因其没有了北大荒版画才有的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的那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没有了油画般的厚重浓烈的色彩, 没有了粗犷和拙雅, 没有了豪情和激情, 形式变了, 风格变了, 特点变了, 这些版画已和北大荒版画有了明显差别从画家个人的发展来讲随着自身阅历的加深, 修养和技能的提高, 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都会发生变化, 而使作品风格发生改变, 有时甚至脱胎换骨, 使作品面目全非从个体北大荒版画作者来讲这些作品是在北大荒版画基础上的发展, 是艺术水平、 艺术造诣的提高但正因为这些版画发展到了和原来的北大荒版画几乎完全不一样, 形式不一样, 内容和风格都有了巨大变化, 甚至面目全非, 还能是一样的版画吗但也不能说其不是北大荒版画, 毕竟也是产生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的版画创作群体中的作者的作品,作品表现的也是北大荒这块土地上的生活, 又与北大荒版画有着传统的联系, 如更大胆的色版造型, 如果说是北大荒版画的发展, 那这北大荒版画岂不是包含了太多的版画版种, 太多的版画风格。
我看叫做北大仓版画是否更合适?因为是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北大荒版画才变成了北大仓版画这不是等级之分, 也和作品的好坏、 艺术价值的高低无关1988 年以后, 随着国营农场的解体, 北大荒版画群体也已解体, 但部分北大荒版画的作者还在继续他们的版画创作北大荒版画不等于黑龙江版画北大荒版画是黑龙江版画的重要部分或黑龙江版画成就的代表是客观的事实, 但如果说北大荒版画就是黑龙江版画的统称或黑龙江版画就是北大荒版画就不正确了, 黑龙江除了北大荒版画以外还有许多版画作者和版画群体, 如大庆版画、 大兴安岭版画、 阿城版画等等, 这些版画团体或作者的作品, 多少都受到北大荒版画形式的影响, 作品有的很像北大荒版画, 但毕竟作者不是北大荒生活的参加者, 不是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的成员我们总不能说只要是表现北方生活的版画都是北大荒版画吧还有一些版画作者使用与北大荒版画完全不同的版画形式 (黑白木刻, 铜版画, 石版画等) 和题材创作了一些好的版画作品, 如张若一、 乐锋的黑白木刻, 王家德的哈尔滨风景等总之黑龙江的版画形式和风格是多样的, 而北大荒版画只是其中的一种北大荒的版画作者有时也使用其它版画形式创作版画作品, 这些作品当然不是北大荒版画了, 所以不是黑龙江版画家的版画作品都是北大荒版画, 也不77文艺评论 2006 3是北大荒的版画家的版画作品就都是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版画和黑龙江其他版画是同时存在的, 没有等级贵贱之分, 统称就应该是黑龙江版画区分北大荒版画和黑龙江版画对我们更好地保护北大荒版画这一重要文化财富和更好地发展黑龙江版画在全国版画界的地位都是十分必要的北大荒版画是历史财富产生在黑土地上的北大荒版画是版画史上的一个奇迹, 北大荒版画, 新北大荒版画, 北大仓版画三个历史时期, 三批作者群体创作的大批版画作品是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见证, 是北大荒的遗产, 它的辉煌是黑土地的骄傲, 它的价值无疑是黑土地的宝贵财富, 是北方文化的宝贵财富, 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奠定了黑龙江版画创作之乡的地位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 国营农场已经变成了个人农场和个体农业者, 北大荒已经成了历史,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已成历史, 北大荒版画已是北大荒时代的遗产这样定位北大荒版画是否合适?或如何定位?这对我们更好地保护北大荒版画这一文化财富是一个重要话题根据北大荒版画的特点和标准, 纪念北大荒版画三十年时就应该为北大荒版画划句号了, 那以后除了少数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的北大荒版画作者, 还继续创作北大荒版画风格的版画作品以外, 实际上主流北大荒版画的创作已经停止。
当然北大荒版画的作者们还在继续着他们的版画创作, 他们仍是黑龙江版画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北大荒版画实际上已经成为黑龙江的一个文化品牌, 就像天津的杨柳青水印木板版画一样,作为一个艺术品牌, 其发展不能抛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只能是数量的增加, 如果将杨柳青水印木板版画改为油印, 再把造型科学化, 再把内容现代化, 那还是杨柳青版画吗, 所以杨柳青版画只能是老题材老形式, 发展只能是印刷数量的增加当然北大荒版画不能像杨柳青版画那样, 因为它们不在一个层面上19世纪住在法国巴比松的一批油画家米勒、 卢梭、 科罗等, 将枫丹白露的美丽风景和他们亲身体察到的生活表现在画布上, 形成了与当时主流油画不同的风格,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他们就是那几个画家, 就是那些画, 当时和后来都有人模仿他们的风格作画, 但不影响他们在美术史上的定位和历史价值北大荒版画也应该是这样, 其实北大荒版画破土而出不久就已被称为北大荒画派了把北大荒版画定位在历史上, 作为历史遗产, 而将受它影响发展起来的黑龙江版画打造为黑龙江的文化品牌更为合适, 黑龙江版画包括了北大荒版画,只是北大荒版画多了历史价值这一层, 提高了北大荒版画的价值同时也就提高了黑龙江版画的价值, 因为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
就像现在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瓶和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瓶一同摆在柜台上,可能现在生产的更好, 但明代生产的更有历史价值,给顾客更多的选择, 总体上且提高了景德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