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洞口及洞室过轨施工技术交底书范本.doc
27页隧道洞口及洞室过轨施工技术交底书单位名称: 编号:工程名称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交底日期2013年6月1日技术交底内容:一、技术交底范围安家庄隧道出口DK948+685.59~DK947+209.5段隧道过轨施工二、设计情况;本段里程的 隧道过轨系统由洞室过轨、隧道进出口过轨两个部分构成.三、开始施工的 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本管段内隧道内共有Ⅳ级专用洞室4个、Ⅴ级专用洞室1个,Ⅳ级无线直放站洞室2个,施工洞室中同时对预埋管埋设的 施工,并准备好直径100C-PVC预埋管、直径80HDPE管、定位固定钢筋、连接接头、透明胶带、切割机等,施工作业人员10人,工人4人,技术人员1人,切割机一台,配合施工,用于埋设用的 PVC管及HDPE管加工完毕.四、施工工艺⑴隧道洞口预埋过轨管线1、从隧道进出口延伸至隧道内约30米处,从隧道通信信号电缆槽一侧到另一侧预埋4根Ф80米米HDPE过轨管线,与线路平面成90°夹角,要求电缆槽内露头1厘米,预埋弯曲半径不小 于0.6米,两过轨管中线间隔距离150米米,过轨管确保无折线,过轨管管口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并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相通.预埋过轨管内均预穿Ф2米米铁丝两根,其两端缠绕在管口上,且管口临时封堵,以免杂物掉入.轨点处,左右两侧侧壁分别与同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之间各预埋2根Ф80米米HDPE管,与隧道成45°夹角.一侧至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露头50米米,另一侧上弯沿隧道壁至沟槽盖板以上4米处露头50米米.2、在隧道进口、出口延伸至隧道内约15米处,从隧道电力电缆槽一侧到另一侧预埋10根Ф100米米C-PVC过轨管线,与线路平面成90°夹角,过槽管一端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露头1厘米,预埋弯曲半径不小 于0.6米,下穿弧度 同仰拱曲率.过轨管间中至距离150米米,过轨管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预设两根Ф2米米铁丝,过轨管管口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弯曲半径不小 于0.6米.3、在隧道进口、出口延伸至隧道内约5米处,预埋2根Ф80米米的 HDPE管通信过轨管线,预埋管两端均通至正洞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预埋管与线路平面成90°夹角,要求电缆槽内露头1厘米,预埋弯曲半径不小 于0.6米,过轨管间中至距离150米米,过轨管管口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预埋过轨管内均预穿Ф2米米铁丝两根,其两端缠绕在管口上,且管口临时封堵,以免杂物掉入.4、在隧道进口、出口延伸至隧道内约2米处,左右侧各预埋2根Ф80米米的 HDPE管,一侧至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露头50米米,另一侧上弯沿隧道壁至沟槽盖板以上4米处露头50米米.⑵专用洞室过轨管1、在专用洞室处,洞室余长电缆腔应设10根Ф100米米C-PVC预埋管,连接对侧正洞电力电缆槽.过轨管间中至中距离为150米米,过轨管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封堵.过轨管管口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弯曲半径不小 于0.6米,并与电力电缆槽想通.2、通信过轨管在专门洞室处,洞室余长电缆腔内应设2根Ф80米米HDPE预埋过轨管预埋过轨管与隧道成45°夹角,一端至洞室对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露头,另一端在电缆余长腔内露头.通信过槽管,在专用洞室处,洞室余长电缆腔内应设2根Ф80米米HDPE预埋过槽管,一端至洞室同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露头,另一端至电缆余长腔内露头.3、侧壁预埋管在隧道内的 洞室余长电缆腔与洞室侧壁之间预埋2根Ф80HDPE管,预埋管位置距离洞室与正洞侧壁交叉口1.5米,预埋管一端通至余长电缆腔内露头,另一端通至洞室侧壁距离地面1.5米处露头.4、预埋过轨管内均预穿Ф2米米铁丝两根,其两端缠绕在管口上,且管口临时封堵,以免杂物掉入.⑶无线直放站洞室1、电力过轨管,洞室余长电缆腔应设10根Ф100米米C-PVC预埋管,连接对侧正洞电力电缆槽.过轨管间中至中距离为150米米,过轨管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封堵.过轨管管口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弯曲半径不小 于0.6米,并与电力电缆槽想通.一端至洞室对侧电力电缆槽内露头,一端至洞室余长腔中心位置露头.2、通信过轨管,在专门洞室处,预埋6根Ф80米米HDPE管,预埋过轨管预埋过轨管与隧道成45°夹角,一端至洞室对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露头,另一端在洞室电缆槽内露头.3、侧壁预埋管在隧道内光纤直放站洞室余长电缆腔与洞室侧壁之间预埋2根Ф80HDPE管,预埋管位置距离洞室与正洞侧壁交叉口1.5米,预埋管一端通至余长电缆腔内露头,另一端通至洞室侧壁距离地面1.5米处露头.4、预埋过轨管内均预穿Ф2米米铁丝两根,其两端缠绕在管口上,且管口临时封堵,以免杂物掉入.五、质量标准项次检 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1贯通接地电阻<1Ω2余长腔内净尺寸4米*0.2米*2.5米3余长电缆腔内露头1.5米4通信、信号电缆槽的 弯曲半径>120米米5过轨管弯曲半径不小 于0.6米六、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措施;1、在过轨管埋设时应时刻注意安全,防止仰拱栈桥上坠落等伤人事件发生.2、车辆通过作业台架前必须减速行驶并鸣笛通知施工作业人员注意安全,车辆通过作业的 速度 不得大 于5千米/h.3、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作业人员应戴好各种防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4、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设备、电缆线有无漏电现象5、车辆通过作业台架前必须减速行驶并鸣笛通知施工作业人员注意安全,车辆通过作业台架的 速度 不得大 于5千米/h.6、施工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用电操作规程》执行,实行三相五线制,并按规定做好漏电保护,确保施工用电安全.7、施工中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必须装运至弃碴场进行掩埋处理,严禁随意倾倒行为造成对周边环境的 破坏;8、安排专人负责洞内排水系统、文明施工,保证洞内施工环境符合要求;七、成品保护过轨管埋设时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封堵、并在每根管中预设两根Ф2米米铁丝,以免杂物掉入.后续隧道二衬及洞室施工中应做好过轨管的 保护工作,防止机械及人为的 破坏损毁.附件及附图:1. 隧道洞口预埋管布置图;2. 隧道洞口预埋过轨管剖面布置图;3. 专用洞室预埋过轨管平面布置图;4. 无线直放站洞室预埋过轨管平面布置图;5. 洞室预埋过轨管剖面布置图.交底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接收人/日期:第 27 页 共 27 页隧道洞口预埋过轨管平面布置图隧道洞口预埋过轨管剖面布置图专用洞室预埋过轨管平面布置图无线直放站洞室预埋过轨管平面布置图洞室预埋过轨管剖面布置图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 常务副经理 项目副经理安全环保部总工程师安全总监施工技术部财务管理部计划合同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图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
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 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4.4 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