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高宗赵构与秦桧一对各怀鬼胎、互相利用的君臣_煮酒论史.doc
7页宋高宗赵构与秦桧,一对各怀鬼胎、互相利用的君臣_煮酒论史关于岳飞的死,有人认为主谋其实就是高宗赵构祸起于皇位继承人问题 当时的岳飞统帅了全国五分之三的兵力,他莽撞要求宋高宗赵构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由于高宗常年没有子嗣,因此立即档次表示不悦,道:“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令赵构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 但也有人认为当时金人计划扶植钦宗之子赵谌为傀儡皇帝,岳飞请高宗于此时立宗室子伯琮为储,正是挫败金人阴谋的一步好棋宋徽宗死于岳飞生前,不可能再被主张迎回绍兴七年(1137)年宋徽宗死后,金人亦多次扬言要扶植钦宗回朝即位,岳飞因此改变了其“奉迎二圣”的主张,代之以迎还徽宗夫妇灵柩和韦太后等皇室亲族,此举亦获得高宗的赞赏和全力配合以上事实足以说明岳飞颇谙政治,而秦桧作为金人在北宋的重要代理人一手炮制了岳飞父子与张宪等被害的冤案,达到其以金国势力作后盾,窃取宋朝权柄的野心 秦桧和高宗之间的关系一直有争议 一方面,1140年后,和金国有关的大部分政事,高宗均对秦桧言听计从 杀岳飞一事,《宋史》据查蘥所言,认为是金国主帅完颜宗弼担心黄河以北一旦遭到十万岳家军进攻而不保,为秦桧所坚持的《绍兴和议》定下的谈判前提:“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绍兴和议》后,金人要求“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秦桧)”,此后宋高宗无罢秦桧之相权,如果和议不废,秦桧就成了终身宰相 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时,秦桧已于绍兴25年(1155年)死亡,终身宰相成为既成事实 秦桧为相期间,权力很大,有“已奉特旨”之权朱熹曾指出《绍兴和议》后高宗对秦桧尤为忌惮,甚至每次朝见都贴身暗藏匕首,以备不测 另一方面,在处理和金国关系不很明显的南宋内部事务中,宋高宗仍然制约秦桧 主战派胡铨反对《绍兴和议》,上了一道有名的乞斩秦桧之头的奏章,立即受到秦桧反击,被贬为“昭州编管”胡铨因“妾孕临月”要求稍迟数日起程,结果被秦桧派临安府“遣人械送贬所”赵构下诏说胡铨的上疏是“肆为凶悖”,“导倡凌犯之风”,不许其他人效法但秦桧在自己的一德格天阁中写上赵鼎、李光、胡铨、胡寅等53人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已”,却始终不为高宗允许 绍兴25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十一月高宗在郊外祭天,宣布大赦,赦免过去和秦桧对立的人,其后又肃清秦桧余党,也算一种政治平衡 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后,赵构也于次年退位为太上皇,宋孝宗上台后立刻为岳飞平反,高宗竟未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
岳飞的命运,可以说是因为赵构和秦桧一心要达成的《绍兴和议》的产生而毁灭,又因为《绍兴和议》的毁灭而昭雪 因此,宋高宗赵构与秦桧是一对各怀鬼胎、互相利用的君臣高宗的重点是削兵权,而秦桧的重点是与金人和议,并引王夫之的评论说:“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 少见的好文 秦桧与赵构的关系名为君臣,其实更像是合伙人 赵构是没有杀岳飞的理由的,什么建言立储,这算个事吗? 赵构如果政治能力强,那就对岳飞一阵夸,深赞岳飞深谋远虑,以朝政为重然后,自己该办怎么办 如果政治能力差一些,就把岳飞怒斥一顿,以警效尤 政治能力要差到什么地步,才会因武人一句话而自断长城?! 赵构的政治水平、做事水平没有这么差! 岳飞之死,纯是秦赵二人先合伙,而后秦自我主张的结果 秦桧为相期间,权力很大,有“已奉特旨”之权朱熹曾指出《绍兴和议》后高宗对秦桧尤为忌惮,甚至每次朝见都贴身暗藏匕首,以备不测 ==================== 此处不合常理,估计是编的 赵构会武,不会怕文人的秦桧如果说秦桧控制赵构的卫兵,赵构暗藏匕首有意义么? 我就不信兜里插把刀对防身没用!命是赵构的,只有一次!无事还好,若是有事,赵构手里有把刀,至少在逃跑时还能防一下身,为何没用。
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但到这田地,匕首也如何使得!——《朱子语类》朱熹认为是合理的人与人的逻辑是不同的因为所处的地位、环境、出身不同比如我还不相信赵构会不生孩子,这么多女人,怎么可能会不生??还是多点了解吧 评论 大理大佬: 赵构会武,不会怕文人的秦桧如果说秦桧控制赵构的卫兵,赵构暗藏匕首有意义么? 评论 大理大佬:搞笑,按你言论,秦桧能危胁赵构生命,怎么他没杀赵构夺权?没自己当皇帝?或者把南宋卖给金国? 评论 梁金龙1986:曹操同样没有杀汉献帝杀一个人需要理由,并能承担杀后的后果秦桧不是傻子金也没有杀宋徽宗、宋钦宗 @梁金龙1986 2021-06-27 18:37:15 秦桧为相期间,权力很大,有“已奉特旨”之权朱熹曾指出《绍兴和议》后高宗对秦桧尤为忌惮,甚至每次朝见都贴身暗藏匕首,以备不测 ==================== 此处不合常理,估计是编的 赵构会武,不会怕文人的秦桧如果说秦桧控制赵构的卫兵,赵构暗藏匕首有意义么? ----------------------------- 赵构会武不合理,应该是编的。
赵构出生就是皇子,自有武士保护,他学武干什么?赵构学武有什么意义? 真的不约束岳飞,靠岳飞(或南宋)的实力,有机会直捣黄龙吗? 历史往前推,宋初不乏兵精粮足、将帅出色、君臣同心的时期,打辽尚且不能获胜,又有什么底气说能以半壁河山,把新兴不久的金朝击败?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素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他日轻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岳飞的主张与赵构不合,又手握重兵,二件事都对赵构的帝位形成威胁;秦侩作为文官自然不愿武将抢功,动摇自己在朝廷的权力所以,赵秦都有杀岳飞的主观动机 秦桧上任不到一年就砍掉了全国所有地方私设的税所,贯彻经总制钱,建立完善的中央税收体系,赵构朝廷在之后的养军和对金作战中承担了四大军镇至少七成军费,这个贡献非常巨大 “赵构朝廷在之后的养军和对金作战中承担了四大军镇至少七成军费”——你这是胡扯个毛啊!应该是十成军费,还至少?你这用词,这么小心的么?而且,宋代哪儿来的“军镇”这个词汇? “赵构朝廷在之后的养军和对金作战中承担了四大军镇至少七成军费,这个贡献非常巨大——这还能算到秦桧头上?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形成是上千年的大事,一点点的完善的发展。
跟秦桧有个P关系?除了所谓的“贯彻”以外,他对这个制度到底有哪些积极的贡献?没有消极的贡献倒是不少 @不想上上吊朱由检 2021-08-02 15:20:43 秦桧上任不到一年就砍掉了全国所有地方私设的税所,贯彻经总制钱,建立完善的中央税收体系,赵构朝廷在之后的养军和对金作战中承担了四大军镇至少七成军费,这个贡献非常巨大 ----------------------------- 所谓经总制钱者,宣和末,陈亨伯以发运兼经制使,因以为名建炎二年,高宗在扬州,四方贡赋不以期至,户部尚书吕颐浩、翰林学士叶梦得等言:“亨伯以东南用兵,尝设经制司,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之于细,而积之甚众及为河北转运使,又行于京东西,一岁得钱近二百万缗,所补不细今若行于诸路州军,岁入无虑数百万计边事未宁,苟不出此,缓急必致暴敛与其敛于仓卒,曷若积于细微于是以添酒钱、添卖糟钱、典卖田宅增牙税钱、官员等请给头子钱、楼店务增三分房钱,令两浙、江东西、荆湖南北、福建、二广收充经制钱,以宪臣领之,通判敛之,季终输送绍兴五年,参政孟庾提领措置财用,请以总制司为名,又因经制之额增析而为总制钱,而总制钱自此始矣。
——《宋史》 看到没? 陈亨伯首创,吕颐浩、叶梦得继承,原因为:“边事未宁,苟不出此,缓急必致暴敛 而到了和平期,这个经总制钱就成了个老百姓头上的累赘 你还“贯彻”执行?跟多光荣似的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