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及处理方法和技巧.doc
6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及处理方法和技巧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及处理方法和技巧 冠军律师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背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进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和信贷秩序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所谓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存款人支付利息的一种经济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施行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一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即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个人或法人吸收公众存款,另一种是具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法人采用违法的方法吸收存款 二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即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一样,即都是还本付息的活动 “非法”一般表现为主体不合法(主体不具有吸收存款的资格)或者行为方式、内容不合法(如擅自进步利率吸收存款)。
详细表现为:〔1〕非法进步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吸收存款人径直在当场交付存款人或储户的存单上开出高于央行法定利率的利率数来因此此种方式又可简称为“帐面上有反映”方式;〔2〕以变相进步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是指吸收存款人虽未在开付出去的存单上直接进步存款利率,但却通过存款之际先行扣付、或许诺事后一次性地给付或许以其他物质、经济利益好处的方式来招揽存款,此种方式,又可简称为“帐面上无反映”方式;〔3〕依法无资格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本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要施行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即便构本钱罪既遂 “公众”是指不特定对象,包括不特定的个人与不特定的单位至于非法吸收某一单位内部成员的存款的行为能否成立本罪,那么应通过考察单位成员的数量、吸收方法等因素,判断是否面对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已满16周岁,具有识别控制才能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这里的单位,既可以是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不能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可以是其他非金融机构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成心,明知自己不具有吸收存款的资格或者吸收存款的方式、内容不合法,明知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发生扰乱金融秩序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行为人主观上必须不具有不法所有不特定对象资金的意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 对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立案侦查,取决于有没有涉嫌以下三种情形中的一种: 一是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是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户数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三是从造成的经济损失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和区别: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法经营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非法经营罪之间存在一定的竞合关系,主要表达在未经批准,非法从事银行业务的,构成非法经营罪但是,《刑法》第176条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以特别条款的形式作了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非法经营罪之间形成特别法和普通法的竞合关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当适用特别法,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分。
但是,应注意的一点是,犯罪行为以特别法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分以该罪可以对犯罪行为进展全面整体评价为原那么,假如行为虽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该罪只能对犯罪行为进展局部评价,不能涵括犯罪行为的整体,而适用非法经营罪可以对行为进展整体评价,那么要适用非法经营罪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如今犯罪的主观成心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成心;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 1、从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处看,假如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消费经营,并且实际上全部或者大局部的资金也是用于消费经营,那么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假如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个人挥霍,或者用于归还个人债务,或者用于单位或个人拆东墙补西墙,那么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从单位的经济才能和经营状况来看,假如单位有正常业务,经济才能较强,在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时具有归还才能,那么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假如单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经资不抵债,没有正常稳定的业务,那么定集资诈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从造成的后果来看,假如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局部没有归还,造成投资人重大经济损失,那么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假如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局部已经归还,那么定集资诈骗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应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4、从案发后的归还才能看,假如案发后行为人具有归还才能,并且积极筹集资金实际归还了全部或者大局部资金,那么具有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假如案发后行为人没有归还才能,而且全部或者大局部资金没有实际归还,那么具有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分和量刑: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宏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分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前款的规定处分 第 页 共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