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ppt
49页第一节 颈部动脉疾病,一、解剖结构 颈部动脉发自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A和颈外A颈内动脉在颅外段无分支,颅内段分成大脑前A、大脑中A颈外动脉在颅外段分支丰富 椎动脉是锁骨下A最大的分支,在桥脑下端左右汇合成基底A 二、探测方法 1、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颈后垫枕,头后仰,偏向检查侧对侧 2、仪器条件:线阵探头,5-10MHZ 3、探测步骤(颈动脉): 先将探头置于颈根部,依次检查颈总、颈内、 颈外A;选择近膨大处及膨大处颈总A厚壁测量内-中膜厚度;常规测量颈内和颈总A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流速,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小于60度;常规观察颈A内彩色血流信号的充盈情况和颜色的变化三、正常颈A椎A的多普勒超声表现与正常值,1、颈内A位于颈外A的外后方,内径:颈总颈内颈外; 2、大部分人只能同时显示颈总和颈内; 3、颈总和颈内颅外段无明显分支,颈外分支丰富,第一条分支为甲状腺上A; 4、频谱:颈内A低阻型 颈外A高阻型 颈总A循环阻力介于两者之间,,,,,5、椎A频谱与颈内A相似,为低阻型,峰值流速比颈内A低; 6、四条血管的内中膜厚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血流速度随年龄而降低。
正常颈总A内-中膜厚度1.0mm,分叉处1.2mm 7、大于60岁血管峰值流速参考值(超声医学第四版) 颈总A(cm/s) 颈内A 颈外A 椎A 68.02±17.51 46.8±12.33 62.42±15.71 42.9±11.97,四、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概述: 好发于颈总A分叉处和主动脉弓的分支部位,这些部位发病率约占颅内、颅外动脉闭塞性病变的80%颈内A颅外段无分支,一旦发生病变,随病程的进展,可以使整条颅内A闭塞 本病的病理变化:A内膜类脂质的沉积,逐渐出现内膜增厚、钙化、血栓形成,致使官腔狭窄、闭塞一)声像图表现 1、二维声像图表现 颈A壁:通常表现为管壁增厚,内膜毛糙早期的动脉硬化仅表现为中层增厚; 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发生在颈总分叉处颈内A起始段颈外A;呈弱回声或等回声为软斑,回声增强伴声影为硬斑,斑块内有出血时,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 血栓形成:急性血栓呈很低回声,需借助彩色血流显像加以证实,随时间延长,回声逐渐增强2、彩色多普勒 轻度狭窄:无明显湍流 中、重度狭窄:血流束变细,狭窄处和狭窄后呈彩色镶嵌的血流信号。
完全闭塞:闭塞段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3、频谱多普勒 轻度狭窄:峰值流速无明显变化或轻微加快 中度以上狭窄:频谱充填,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加快二)狭窄程度判断 1、颈内A 内径 收缩期峰值(cm/s) 舒张末流速 频 窗 颈内A/颈总A峰值 轻度 0-50% 120 170 40 消失 2 极重 91-99% 200 100 消失 4 闭塞 100% :闭塞段可见血栓回声; 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 注意事项:二维与多普勒要相结合,不能单凭一项指标下诊断2.颈总A 可采用形态学指标判断,,,,3、颈外A 发病率较颈内A低,狭窄处峰值流速150cm/s,颈外/颈总峰值≥2.,五、多发性大动脉炎,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管腔节段性狭窄以致闭塞,并可继发血栓形成早期临床表现:乏力、消瘦、低热、食欲不振、关节肌肉酸痛、多汗等非特异性症状,分型:头臂型 胸腹主动脉型 肾动脉型 混合型,声像图表现 1、受累管壁正常结构消失,外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管壁呈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厚,为低回声或中强回声管腔内可继发血栓,回声较管壁回声低2、病变处动脉壁一般无钙化灶回声,病程长者可合并钙化斑块3、受累动脉主要以狭窄或闭塞为主,偶可并发动脉扩张、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鉴别,多发性大动脉炎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性别 女性多见 男性多见 发病年龄 青年 幼年 中老年 实验室检查 血沉增快 血脂增高 相关疾病 结核、风湿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临床表现 见前,除肾动脉型,一般无hbp 高血压、动脉缺血性表现 好发部位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最多见, 腹主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分叉 其次为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冠状动脉 声像图 管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 广泛不规则狭窄和节段性闭塞 一般无钙化斑块 管壁多处见钙化斑块 非病变管壁正常,六、椎动脉闭塞性疾病,二维声像 管壁增厚,内膜毛糙,可伴有斑块形成,多普勒 管腔狭窄,狭窄处血流束变细,彩色血流紊乱,峰值流速局限性加快,频带增宽; 完全闭塞则无血流信号; 对侧椎动脉可呈现代偿性改变,表现为内径增宽、流速加快、血流量增加。
多数人双侧椎动脉粗细不等,少数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全,常位于右侧一般情况下,双侧椎动脉内径差异无临床意义,当一侧椎动脉内径2mm,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第二节 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下肢动脉疾病 下肢静脉疾病,一、下肢动脉,股深动脉是大腿根部的主要供血动脉,从其发出的动脉分支很少,因而当股动脉发生闭塞,尤其在股深动脉发出部位以下时,足部可因缺血而发生坏疽超声探测方法,二维、多普勒有机结合 从股动脉开始检查,若检查髂动脉应禁食8-12小时,二维图像表现,规律搏动,不能压塌 动脉内径由粗变细 显示动脉壁三层结构,彩色多普勒表现,收缩期流速高而色彩明亮,舒张期流速低而色彩黯淡舒张早期出现彩色逆转,管腔内血流信号呈现“红-蓝-红”的快速转变 动脉分叉处见紊乱的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表现,典型三相波型(27-4-5) 舒张早期反向血流的存在是正常四肢动脉最重要的特征,表示正常四肢动脉循环阻力相对较高当四肢动脉阻力降低,最突出的改变就是反向波速度降低或消失主要见于反应性充血或肢体温度升高而引起的血管扩张),峰值流速(cm/s),正常四肢动脉的血流速度是顺血流方向递减的 近段股总动脉:89±16 股深动脉:64±15 近段腘动脉:53±9,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四肢动脉硬化闭塞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鉴别,硬化闭塞 脉管炎 发病年龄 老年 青壮年 冠心病 有 无 血脂 升高 无 受累血管 大、中型A 中小型动静脉 动脉硬化 有 无 钙化斑 有 无 管壁 内-中膜增厚 全层增厚,外膜模糊 管腔 广泛不规则狭窄和节段性闭塞, 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病变 硬化动脉常扩张、扭曲 上、下段血管壁平整,二、下肢静脉,,,探头加压处管腔完全消失,则认为该处管腔内无血栓。
瓣膜窦处是血栓的好发部位二维图像表现,静脉内径伴行动脉内径,随呼吸运动改变 深呼吸和乏氏动作时内径增宽 股总静脉及大隐静脉内经常见瓣膜回声,彩色多普勒,正常静脉内显示单一方向的回心血流信号,持续性充盈于整个管腔 挤压远端肢体静脉时,管腔内血流信号增强,放松或乏氏实验是则血流信号暂时中断或出现少量反流频谱多普勒,乏氏实验: 可见静脉内血流信号暂时中断或出现少量反流 正常者也可有短暂反流,但持续时间0.5s则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介于0.5-1.0s之间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胀痛、肿胀、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出现营养性变化,有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程度判断 反流持续时间 I级: 1-2s II级: 2-3s III级: 4-6s IV级: 6s,原发性与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鉴别,原发性 继发性 病 史 长期站立或强体力劳动 有血栓病史 浅静脉曲张 局限于下肢 范围广泛 内 膜 平整 毛糙增厚 瓣 膜 活动正常 增厚僵硬甚至固定 管腔内血栓 无血栓 残存细小血栓 挤压后管腔改变 消失 血栓处不消失,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