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成果申报材料3篇.docx
14页教学成果申报材料3 篇XX 年终评估教学成果申报新程小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秉承着: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的主导思想 自从科研课题开展以来,我们以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以常态课质量的提高,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树立校本教研意识学校本着 “立足现实, 注重实际, 以生为本, 自主创新” 的原则,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带领教师,根据教学上出现的问题、矛盾、困惑确立研究项目,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市级课题 1 项, 区级课题 2 项, 学校成为教科院张武升院长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校,承担了“课堂教学文化创新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通过采用课题培训、学习研讨、交流,以及课题研究课等形式,丰富校本教研活动, 使教师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改革二、积极探索“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聚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创新”课堂,各学科围绕这一特色,完成学科建模。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大胆实践,结合学科特点,初步形成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激起兴趣——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求异创新——评价激励数学学科: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合作研学——归纳小结——巩固拓展英语学科:听说导入——情境呈现——玩唱学知——交流运用科学学科:激趣导入——质疑引思——实验探究——结论分析以上的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历练、 自主探究对教师来说是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全面发展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1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 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 只有科学设置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 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 乐于参与,从中体验研究的乐趣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以学科为单位,教研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发言,依托课题研究、教材解读、各类研讨课、作业研究等教学活动而进行,在个人发表见解、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2 、夯实教研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实”上下功夫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教学副校长为主管领导, 学科主任具体指导, 教研组长组织实施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校本教研工作。
第一,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常态课展示、研讨交流、师带徒、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第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研究教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支合作、交流、研究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能力 第三, 扎实开展教学技能比武活动, 通过每年度常态课、研究课、展示课等活动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四,坚持开展教师书法基本功培训, 连续三年聘请书法学校资深教师隔周来我校进行全员培训, 定期硬笔书法、粉笔评比活动第五,每学期开展校本教研总结会,对常态课、教案、作业等日常工作进行总结表彰第六,班班配备多媒体,课件使用达到100%,充分发挥硬件设备应有的作用四、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推动实现课堂高效教师队伍不断提高, 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使老师们在活动中不断进步,课堂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让老师们拓宽视野,交流教学管理经验,学校通过请专家讲座、课例指导、外出学习交流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1 、借势培养以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相关精神,顺势开展工作,借势而上。
学校围绕暑期会议精神, 在教师专业成长上想办法, 如利用名优教师交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树立骨干教师,发挥区校级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 “研学共同体”有效开展共研共学活动;新教师区级培 训的督促、监管;借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做课、评课、反思、案例撰 写的能力,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引领下,学校借势培养本年度,教学校长孙 xx 参加“ xx 市优秀教学校长培养工程”四期培训,参加河北区第十期“青干班”培训;有8 名教师参加区继续教育培训;有4 名青年教师与区学科带头人组成“研学共同体” ;有5 名教师与区校名优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等等,这些教师在各种培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2 、教师评价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 对教师的评价管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始终坚持开展 “争当教学之星”活动,每三年为一届,每届都会评选出一星、二星、三星级教师这项活动加 强了对老师工作过程性评价,其内容包括了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备课、批改作业、上展示课、教学反思,到案例交流、撰写论文等,多角度为教师积累个人业绩学期末,在教学年会上总结星级竞赛开展情况,做典型发言,评选星级竞赛优胜选手,命名“教学之星”光荣称号此项活动有利地将教学工作的纷繁过程,量化成了日常可见的评比活动。
老师们重视星级成绩的表现, 久而久之演变成对日常工作的精心和努力对促进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激发调动教师课程改革的主动性, 推动了教师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在浓厚的研修氛围中得到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课堂教学的高效近一年,学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XX 年,学校被评为区教研教科研先进集体; XX 年 12 月,我校在河北区教科研年会上做经验交流; “师徒结对” 中的徒弟宋xx 获河北区说课比赛一等奖, 天津市说课比赛二等奖, 科学学科徒弟邢文元参加市内六区做课展示获一等奖,在河北区“轻负高质”优质常态课教学专场展示中,代表科学学科做展示课;区学科带头人周 xx 在河北区“轻负高质” 现场会上做经验介绍; 学校有 20 余名教师论文获奖,3 名教师获得创造教育先进个人称号以科研促教研,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默默辛勤地钻研, 扎实有效地行动, 坚持不懈地提高自我,造福学生机械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教学成果申报材料( 2 ) |1 、机械实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 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等缺点。
培养方案共分三个层次①工程认识实习:目的: 使学生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的结构、 原理; 典型机构的构造、运动、组成;典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功能以及对机电产品制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方法:通过 “工程材料” 、 “机械零件” 、 “ 典型机构” 、 “电子元器件”展室的参观、演示,典型机电产品的拆装实习和对典型生产企业、典型生产设备的参观、讲解、表演达到上述目的②基本工艺训练:目的: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 掌握初步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 在质量和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方法:通过典型工艺设备基本操作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调试、质量检验和技术经济分析完成基本工艺训练③综合创新训练:目的: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方法: 在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产品的构造、工艺、材料、传动、配合、零部件设计、整体设计 并进行综合创新训练 学生组成创新训练小组, 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主加工机电产品完成设计- 制造全过程。
2 、培养方案实施①实践基地建设2 为开设工程认识实习中的自行车拆装实习, 购置了自行车、 拆卸工具;编写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绘制了自行车零件图组和组件装配图2 利用世行贷款购置80余台套设备, 加强数控、 特种加工实习,增加钣金冲压、 非金属成型实习 使第二层次的基本训练实习内容更加全面,其水平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相适应并有一定前瞻性2 综合创新训练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内容, 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方案 在教学项目建设中从教学方案制定、 教学文件准备到实习条件建设、准备作了大量工作经过试点和改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实践教学环节②培养方案运行2自行车拆装实习已在99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并已列入XX版教 学计划2 综合创新训练在98 、 99 年两轮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改进, XX年在较大范围内开展 今年有 300 名学生参加了综合创新训练 也已 列入XX版教学计划③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2 通过拆装实习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自行车的机械结构、零件、材料和加工工艺增加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动手能力为机械类后续课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反映很感兴趣, 希望增加拆装内容2 在创新训练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许多独立开设的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得到综合运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叶平同学和王丽敏同学在总结中写道: “从最开始选择创新目标和创新思维方式,到整个制作过程中对工艺规程的不断创新、改进,都融入了创新思想 ” ; “这次创新训练使我收获很多, 首先它增强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锻炼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将会令我们终身受益” 组成创新小组的形式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高春月同学说 “通过创新训练使我深深体会到,同学之间密切配合是成功的关键,增强了我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合作的工作作风 ”许多同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申报简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教学成果申报材料( 3) |成果名称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成果完成人:李庆宁 , 陈长江 , 陈彬 , 熊绪 , 朱春华成果完成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推荐等级建议:二等奖推荐单位名称(盖章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推荐时间:三月三日成果科类:工 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类别 : 教学改革申报等次: 二等奖成果名称: 校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完成单位:(1)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 李庆宁 , 陈长江 , 陈彬 , 熊绪 , 朱春华申请人及简况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李庆宁高级工程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610 学时主持项目设计引进实施陈长江教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50 学时参与项目设计实施陈彬高级工程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600 学时参与项目实施熊绪副教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80 学时参与项目引进朱春华高级工程师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80 学时参与项目设计实施一 , 成果主要创新点1, 争取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在资金, 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使得专业教学软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