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生物学实验.ppt
43页食用菌生物学实验,实验一母种培养基配制及棉塞制作,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用菌固化培养基的配制 2、学会棉塞 的制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食用菌母种分离、移接和斜面保存菌种都必须要制作相应的培养基,以备食用菌的培养、分离和保存之用 培养基是根据各种食用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对营养物质需求制成的,它可供给食用菌的C源、N源、水分、各种无机盐及生长物质等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本实验学习斜面培养基(PDA)制作,三.实验准备 1.器具: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漏斗架、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棉花、线绳、牛皮纸、皮筋、纱布、电炉、菜刀、菜板、小铝锅等 2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琼脂、水 四、实验内容 过程:制马铃薯滤液融化琼脂培养基的分装 棉塞的制作 方法步骤,1配方(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自来水1000ml,pH自然 2制作方法 (1)制滤液:马铃薯刮去粗皮,去芽眼,切成碎块,称量后放锅中,加水12001300ml,将其煮沸20min用双层纱布过滤,取1000ml滤液,2)化琼脂:将滤液加热至将沸腾时加入琼脂,不断搅拌,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待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使其溶解(用热水补足水量,3分装 :通过漏斗装置,趁热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注意管口或瓶口不要沾染培养基 (4)制棉塞棉花以白色长绒脱脂棉为宜根据试管口大小取棉,将其卷成棉塞,最好 外包一层纱布将棉塞塞入试管口棉塞塞入试管2/3制做棉塞要求外表光滑,外包的纱不能折、松紧适宜等,A.正确; B.不正确,5)包扎:管口堵入棉塞后7或9支试管扎一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6)、灭菌 (7)、摆斜面 (8)、存放冰箱(4-6C) 六、作业 1、简述高压灭菌锅的使用 2、何谓灭菌?简述热力灭菌的类型和原理 3.何时加入琼脂?融化时注意什么问题?分装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4. 棉塞的作用有哪些和技术要求?菌种培养时管口堵胶塞或软木塞行吗?为什么,实验二、食用菌接种环境的消毒、灭菌与斜面接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食用菌斜面接种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2、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接种效果 二、基本原理:食用菌斜面接种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食用菌制种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一旦斜面接种污染,后面的工作将无法进行,故斜面菌种的接种、分离和移接非常重要,必须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才能获得纯菌丝体(纯菌,三、实验准备 1.材料:空白斜面培养基(无菌检验 )、母种等 2.器具: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酒精棉球、大镊子、接种箱、超净工作台、高锰酸钾、37甲醛溶液、紫外灯、2%来苏水、标签纸等 四、实验内容 1、接种环境的处理 2、母种的转管技术,五、方法步骤 1.接种环境的处理 (1)接种箱的熏蒸:先用2%来苏清洁接种箱内外,放入接种所需的物品,用甲醛熏蒸每立方米空 间 一般用甲醛10ml,加半量高锰酸钾(57g)使甲醛氧化挥发先将高锰酸钾放入接种箱内的容器中,再注入甲醛,立即产生强烈刺激的甲醛气体熏蒸25-30min,2)超净工作台的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后放置接种所需物品,开启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20-30分后使用 2.母种的转管技术 (1)手及菌种管的消毒:用肥皂洗手,再用75酒精棉球擦手和菌种管表面,在酒精灯焰上略烧试 管 外的棉塞后,立即将菌种管放入接种箱内 (2)转管:两手从接种孔伸人接种箱内,酒精棉球擦拭接种环。
左手持菌种管和斜面管,两支试管口对齐于火焰上方右手持接种环或针和铲等,并将其在灯焰上干热灭菌,用小指及无名指拔掉棉塞,接种环冷却后伸入菌种管内取略豆粒大菌种块,迅速移人斜面培养基的中部然后将棉塞在火焰上烧一下,立即塞入试管口,旋紧棉塞接种环不要触碰管口及管壁接种后的试管应立即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及接种日期,再进行适温培养,母 种 转 管 过 程,六、作业 1、何谓无菌操作、消毒?消毒分哪几种类型? 2、同学相互评比接种结果分析自己接种成败的原因,实验三、食用菌母种制作分离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明确食用菌无菌操作技术要点 2、掌握食用 菌母种分离技术 二、基本原理:食用菌母种分离方法较多,但主要采用组织和孢子分离,所不同的是前者取子实体某块组织,后者取子实体的孢子经过培养形成的纯菌丝体(纯种) 三、实验准备 1.材料:空白斜面培养基(空白培养无菌).食用菌子实体等 2.器具: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酒精棉球、大镊子、接种箱、超净工作台、高锰酸钾 37甲醛溶液、紫外灯、2%来苏水、标签纸等,四、实验内容 1、组织分离 2、孢子分离 五、方法步骤 1.接种环境的处理(1)接种箱的熏蒸先用2%来苏清洁接种箱内外,放入接种所需的物品,用甲醛熏蒸。
每立方米空间一般用甲醛10ml,加入高锰酸钾(57g)使甲醛氧化挥发先将高锰酸钾放入接种箱内的容器中,再注入甲醛,立即产生强烈刺激的甲醛气体熏蒸20-30min,2)超净工作台的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后放置接种所需物品,开启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20-30min后使用 接入的母种 2.组织分离法 此法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丝萌发快,分离所得的菌种在培养基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性状,1)种菇消毒在接种箱内,用镊子夹着燃烧的酒精棉球迅速擦拭菇体 (2)取接组织将菇体撕开,用无菌尖头镊在柄盖交界处取绿豆粒大组织,放入斜面培养基中央,迅速塞上棉塞 3.多孢子分离 (1)钩悬法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耳类,也适用于伞菌类的多孢分离法在接种箱内将一小块消毒的耳片或菇片悬挂于无菌三角瓶内(装约1cm厚的培养基),在25左右条件下,约24h现孢子粉时以无菌操作法取出分离材料适温培养后挑取健壮尖端菌丝转管,2)孢子印分离法取成熟子实体经表面消毒后,切去菌柄,将菌褶向下放置于灭过菌的有色纸上,在2024静置一天,大量孢子落下形成孢子印,接种环沾少量孢子在试管或平板培养基上划线培养,4.母种的培养 将斜面朝下斜置叠放于瓷盘中,放于培养箱中适温培养。
23天后每天都要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挑拣污染试管(出现粘膜或杂色) 5.注意事项:分离的母种一定纯化后再做出菇试验1)纯化菌丝长至斜面1/2时,挑尖丝转管,培养成再生母种2)出菇试验将再生母种扩成原种、栽培种,使其出菇看产量、质量、形态、长势、抗性如何,经 鉴定为优质菌种后,才可供生产使用3)控制菌龄菌丝 即将长满斜面(一般710天)终止培养分别用于菌种保藏或繁衍原种,六、作业 1、食用菌菌种分离技术有哪些方法?生产上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2、.孢子分离的母种为何一定要做出菇试验?3.试设计一个分离野生平菇菌种的实验方案,实验四 . 食用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料) 的 配 制 与 消 毒 灭 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料)的类 型 2、学会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料)的配制方法 二、基本原理,食用菌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主料不同分为粮食颗粒、棉子壳、稻草、玉米芯、粪草、木削等多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料)的配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原种培养基更精细,营养更丰富、更全面,更易被菌丝吸收;栽培种培养基更粗放,更广泛,更接近生产实际 原种、栽培种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三、实验准备 1. 材料:棉籽壳、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等。
2器具;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或瓶、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线绳等 四、实验内容 1、培养料的配制 2、菌种瓶及菌种袋的 分装,五、方法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方与配制 P102 粮食颗粒培养基(麦粒、玉米粒等) 配方:粮食粒98.5%,石膏粉1%,碳酸钙0.5% 配制: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 破皮), 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棉籽壳麦麸培养基 配方:棉籽壳87%,麦麸10%,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配制:将棉籽壳、麦麸、石灰混合为主料,余料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紧握料的指缝中有水泌出而不下滴,2)分装: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瓶(或其他大口瓶),装量约占瓶高的1/2(非颗粒培养基可装至瓶肩,用锥形棒打一料孔),瓶口擦净,堵棉塞后外包牛皮纸或双层报纸栽培种培养基一般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上端套颈圈后如同瓶口包扎法两端开口的菌种袋可将两端扎活结装料要求外紧内松,培养料需紧贴瓶壁或袋壁松散的培养料会导致菌丝断裂及影响对养分、水分的吸收,二)培养基的灭菌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的容器大、装量多,应增加灭菌压力及灭菌时间。
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压力(1.5kg/cm2)、温度约128.1条件下,保持灭菌时间12h若采用常压灭菌,需保持最高温度10h左右, 再闷1天或1晚 六、作业(料)的配置有何不同?粮食颗粒为何要进行泡和煮,实验五、食用菌原种、栽培种接种环境消毒、灭菌与接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接种前的准备工作及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2、能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二、基本原理 食用菌菌种制作分为三个阶段,即:母钟、原种、栽培种;栽培种是对菌种的再次扩大培养,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大量优质菌种,是生产的需求同时,也使菌种适应大生产用的栽培料和生态环境的需求,通过菌种的多次扩繁提纯以逐级检查菌种的品质,及时存优去劣,以获得高产优质菌种,三、实验准备 材料器具: 一、二级菌种、接种耙铲、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等 四、方法步骤 食用菌一二级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 (一)接种转管(瓶) 灭菌后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及时运送至无菌环境中,待料温降至约24,进行抢温接种,1)接原种用接种耙铲取蚕豆大母种(连同培养基)放于瓶中培养料的孔口处用料盖实(一般1支母种可接10支再生试管母钟;一只再生试管母钟约接58瓶原种,2)接栽培种用大镊子、接种铲或接种匙取枣大原种,放于瓶或袋中料面上(若两端扎活结的菌种袋,每端都要接入原种)。
1瓶原种约接60瓶或25-30袋栽培种去弃表面老化菌丝及老种块堵棉塞或用线绳扎袋口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日期,二)培养 接种后将种瓶(袋)置于适温下培养菌种瓶初放时,应直立于床架上,当菌丝吃料后,再将其横放;菌种袋根据气温可单层或多层叠放,隔45天转动或调换位置,以利于受温一致,并避免培养料水分的沉积;经常检查及时去除出现杂色、粘液及菌种死亡的瓶或袋;逐渐降温当菌丝长至料深的1/2时,降温23,以免料温升高,菌丝生长细弱;注意菌龄原种约30天、栽培种约2030天菌丝长满,再继续培养710天是使用的最好菌龄,五、作业 1、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料)的配置有何 不同? 2、何谓接种?一只试管种可接多少瓶原种和栽培种? 3、菌种的表面有一块残留的琼脂块,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菌种表面有少许玉米粒或麦粒,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了十多天,发现有些菌种块丝毫未萌动,请分析原因,实验六、食用菌制种及栽培中主要病虫害识别综 合观察分析(综合) 一、目的要求 能正确识别主要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及侵染症状,分析产生的原因,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 二、基本原理 食用菌栽培中,优良的菌种是最关键条件。
因此,必须通过各类菌种培养观察中筛选出菌体洁白,生长旺盛,无污染和虫害的纯菌丝体(纯种)用于生产,否则会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三、实验准备 1、材料:被侵染的培养料和子实体 2、器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镜、接种针、尖头镊、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无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