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选择题十种解法.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6671223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4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物 理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一直 接 判 断 法• 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中所给的条件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 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 本不需要“转变”或推理的简单题目这 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 记忆和理解程度,一般属常识性知识题 目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分子的运动,它 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在减小 ,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总表 现为引力 C、内能与机械能的互相转化是等值可逆的D、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 引起其他变化D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 练习1 : 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C、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纵波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的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A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二逐 步 淘 汰 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 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 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 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 反例的方式排除; 如果选项中有相 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 则 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 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 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例2】一颗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打穿静止放在光滑 水平桌面上的木块, 某同学画出了一个示意图如图 所示,则该示意图的一个不合理之处是 ( )A、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应该静止不动B、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对地的位移应小 于木块长度C、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对地的位移应小 于木块长度D、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向右运动,木块 向左运动S弹S木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例2】一颗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打穿静止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 某同学画出了一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示意图的一个不合理之处 是 ( )A、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应该静止不动B、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对地的位移应小于木块长度C、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对地的位移应小于木块长度D、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向右运动,木块向左运动S弹S木•该题利用计算法较为复杂,用逐步淘汰法 则很简单.•由于地面是光滑的,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木块一定会向右运动,所以选项A、D均错误,子弹打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位移的大小等于木块位移的大小与木块之和,所以选项B一定错误,那么剩下的选项C是该题的唯一正确答案。

      C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练习2: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 ,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金属棒ab、cd 与导轨构成闭合回路且都可沿导轨无摩擦滑动ab 、cd两棒的质量之比为2∶1用一沿导轨方向的恒 力F水平向右拉cd棒,经过足够长时间以后( )A.ab棒、cd棒都做匀速运动B.ab棒上的电流方向是由a向bC.cd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等于D.两棒间距离保持不变FBdabcC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三特 值 代 入 法• 特值代入法:• 它是让题目中所涉及的某一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相对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将特殊值代入后能将错误选项均排除出去的选择题, 即单项选择题,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将正确的选项范围缩小的方式应用于不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例3】如图,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的,下端挂一质 量为m0的平盘, 盘中有一物体, 质量为m, 当盘静 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现向下拉 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 等于:( )A.(1+ )mgB.(1+ )(m+m0)gC. mgD. (m+m0)gm0m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例3】如图,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的,下端挂一质量 为m0的平盘, 盘中有一物体, 质量为m,当盘静止 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现向下拉盘 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 于( )A.(1+ )mg B.(1+ )(m+m0)gC. mg D. (m+m0)gm0m• 应用特值代入法如下,根据题干和选项的特点,每一个选项中都有△L,所以△L取特殊值零时,即盘静止时对物体的支持力应等于mg,而当△L等于零时,只有A选项的数值等于mg,所以只有选项A正确。

      A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 练习3: 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 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为v1, 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 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 送上岸,则摩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距离为 ( )A. B.0C.dv2/v1 D.dv1/v2 • 解析:摩托艇登陆的地点必与水流的速度v1有关,故 先将B排除• 当水流的速度v1=0分别代入A、C、D选项,只有D是 符合题意的,所以正确答案是DD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 点评: 由以上的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 观察到,当题目中均是由物理字母表示 数值时,在一些情况下,用特值代入法 解题十分简便,这种方法也可以配合排 除法等方法在解答不定项选择题时使用 。

      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四作 图 分 析 法• 作图分析法:• “图” 在物理学中有着十分重要 的地位,它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 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中学物理 中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 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 等,若题干或选项中已经给出了函 数图,则需从图象纵、横坐标的物 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 ”、“斜率”、 “截距” 和“面 积” 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用图象法解题不但快速、准确, 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 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例4】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 A、B、C三点,AB=BC,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在BC段的加速为a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 则:( )A.a1>a2 B.a1=a2C.a1

      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 的v-t图象如图所示,图 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 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 知识知图线②③不满足 AB=BC,所以只能是 ①这种情况,因为斜率 表示加速度,所以a1< a2故选CvAvbvc0t①②③v2ttC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 练习4:一颗速度较大的子弹,水平击穿原来静止在 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则 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大B、木块获得的动能变小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0V0tABV’0A’B’t’tV点评:在利用作图分析法 解题时,如何能根据题意 将题目中抽象的文字用图 象正确地表现出来是解题 的关键,在画图时,要特 别注意状态变化连接处的 特征和前后不同过程的区 别和联系,同时也要将这 种区别和联系表现在图象 上BD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五极 限 分 析 法• 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致(如,设定摩擦因数趋近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零或无穷大等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办法。

      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例5】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 别为m1和m2的木块1 和 2,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 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u,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间的距离为( )⑴⑵ F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解析:弹簧对m1的拉力与m1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当 m1的质量越小时摩擦力越小,弹簧的拉力也 越小,当m1的值等于零时(极限),则不论 m2多大,弹簧的伸长量都为零,说明弹簧的 伸长量与m2无关,故选A项⑴⑵ F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法3、特值代入法4、作图分析法5、极限分析法6、单位判断法7、类比分析法8、整体分析法9、等效分析法10、构建模型法【例5】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 别为m1和m2的木块1 和 2,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 为k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u,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 匀速运动时,两木块间的距离为( A )⑴⑵ F1、直接判断法2、逐步淘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