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软基处理变形监测方案.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98507025
  • 上传时间:2023-08-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4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一、工程概况 3二、软土路基施工监测的目的 3三、监测的基本要求 3(一)、监测的内容 3(二)、软基监测观测点布置 3四、监测时间阶段 4(一)、路堤填筑期 4(二)、路面结构施工工期 4五、观测方案 4(一)、观测目的 4(二)、观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4(三)、软基监测重点 41、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法 42、堆载预压法 5(四)、监控项目 5(五)、软基监测断面设计 5(六)、监测频率及监控标准 71、监测频率 72、监控标准 8(七)、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2、观测精度要求 8(八)、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91、地表水平位移观测 92、垂直位移(沉降观测) 93、分层沉降 94、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95、孔隙水压力观测 9(九)、监测点的布置、埋设及监控方法 101、监测点的布置 102、基准桩埋设 103、沉降板埋设 114、测斜管埋设 125、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146、测点的保护 15六、 观测方法与实施细则 16(一)、沉降板垂直沉降观测 161、水准仪及水准尺 162、沉降观测的外业 163、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7(二)、边桩水平位移观测 17(三)、测斜管观测 171、 测斜管的工作原理 172、 测斜管测量侧向位移 183、 观测的技术要点 184、 侧向位移观测资料的整理 19(四)、孔隙水压力观测 19(五)、 观测精度的保证措施 19七、 监测工期 20八、 信息反馈、质量体系 20(一)、信息反馈体系 20(二)、质量保证体系 21(三)、监测小组工作内容 21九、 试验资料整理及监测成果 22(一)、资料整理 22(二)、预期提交的资料 22(三)、监测成果的分析及反馈 23(四)、观测图表 23十、办公设施 26十一、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 26(一)、监控工作程序 26(二)、工作制度 28(三)、全面监控观测内容: 28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第X合同段K0+000-K18+105段软基处理变形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起点于增城市增江街周山村与增从高速公路顺接,往南经博罗福田镇、石湾镇、园州镇、终于惠州市与东莞市地域分界线与从莞高速公路东莞段起点相接,本项目全长32.902KM。

      本合同段为第X合同段,全长约18.096km,路线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18+105本项目所处地段的软土主要为第四系沼泽相、海陆交互相淤泥质粉粘土、腐殖质土、丘陵区主要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于山间洼地或河流谷地,软土厚度为0.5-9.7M软基处理方案主要采用换填法、砂垫层堆载预压、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水泥拌合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直接堆载预压等方法二、软土路基施工监测的目的软基施工监测是对软基处理及路基路面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从而对施工进行调整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尽可能节约投资监测目的是在保证路堤变形稳定的前提下,提出最佳的填土速率和应采取的相应工程措施,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根据实测沉降曲线预测地基固结情况,确定预压合理的卸载时间,推定残余沉降;根据推定的残余沉降量确定填方预留沉降量;根据监测报告指导路面基层、面层施工三、监测的基本要求(一)、监测的内容沉降、位移、测斜、空隙水压力、土压力观测二)、软基监测观测点布置原则上路基地段每100-200米设置1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及过渡段均设置1-2个观测断面,每个构造物路段设置1个观测断面。

      全线共需布置观测断面约( 132+26=158)个具体布置方案及数量按施工图纸确定监测断面按施工图中类型(基-Ⅰ、基-Ⅱ、基-Ⅲ、基-Ⅳ、特-Ⅰ、特-Ⅱ、特--Ⅲ)要求布设沉降板、位移边桩、测斜管、静土压力盒、分层沉降标、空隙水压力计四、监测时间阶段(一)、路堤填筑期路堤分期逐段开始填筑起,至堆载预压及卸载完毕监测起始时间大约为2010年 11月,监测时间约 12 个月二)、路面结构施工工期指路基处理工作全部结束,并达到设计要求,进行路面底基层、基层及面层施工期观测时间约 6 个月五、观测方案(一)、观测目的1、对沿线各个软基监控断面的填土过程进行安全监控,通过观测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确定加载速率,指导工程施工2、根据实际观测结果,分析地基固结状况及工后沉降发展趋势,计算工后沉降,并为卸载施工提供依据;3、及时分析观测数据,确定等载或超载预压时间,推荐路面施工的合理时间,确保路面施工时不会导致路基失稳;4、分段反求总沉降系数二)、观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三)、软基监测重点通过对从莞高速公路沿线的工程和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对不同条件路基,不同处理方法在施工不同时段中的监测重点有所不同。

      1、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法该方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桩(CFG桩或粉喷桩)加固桥头地基,技术可行、经济,但是,目前工程界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力学机理尚未完全掌握,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求对有关材料或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外,还必须对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加固效果进行跟踪监测桩网工法施工的监测重点是桩受力状态及其变形状态,以便更清楚地把握桩的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分析桩的受力机理2、堆载预压法堆载预压法是比较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常规的边桩位移、沉降监测是堆载预压工法在工程实施中投资、进度、工期控制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堆载预压法的监测重点是路基稳定和软土的固结情况,以便控制施工填筑进度和推算卸载后的沉降情况,掌握预压加载效果四)、监控项目监控项目分为应力观测和变形(位移)观测应力观测包括:孔隙水压力观测;变形观测包括:地表沉降观测、边桩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水平位移(测斜)观测通过断面监控,达到控制该断面路堤稳定、指导该路段路堤施工的目的五)、软基监测断面设计软弱路基处理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道路路基填筑过程的边坡稳定问题、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评价问题(包括工后沉降的分析和卸载时间的把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工程中必须采用一些必要的监测措施,如:全断面沉降、表层沉降板、边桩位移、测斜、孔隙水压力计以及土压力计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监测项目主要安排有表层沉降、边桩位移、测斜、孔隙水压力。

      由于本工程线路较长,地质情况复杂,且大部分地段均为软基和高填土,为保证全线软土路基安全快速地完成,必须建立软基监控系统监控断面由监控单位进行观测,并接受建设单位监控领导小组的指导,结合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监控断面的设置原则是在各个软土段内选择填土高、软土厚度大、性质差的薄弱位置或其它典型断面作为监控断面,分别埋设沉降板、边桩位移、测斜管和孔隙水压力计监控断面的设置具体布置依施工图为准监测布置说明:沉降板采用50cm*50c*0.6cm钢板,金属测杆直径为4cm,套管采用塑料管,直径为10cm.分层沉降标采用钻空埋设,埋设间距为1米水平位移观测点(地面水平位移和地基土水平位移)地面水平位移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处,其余位于边沟外侧边桩采用10cm*10cm砼预制桩,埋深为1.5m.埋置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围回填密实,桩上部50CM用混凝土灌注固定位移边桩要做好编号地基土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管观测,测斜管采用塑料管,测斜管埋设于路堤边坡趾部,埋设时应采和钻机导孔,测斜管的底部应穿透软土进入下卧层100cm.测斜管内的纵向的十字导管槽应润滑平顺,管瑞口应密合,测斜管高出地面50cm,并注意加盖保护。

      孔隙水压力观测采用孔隙水压力计观测,压力计采和钻孔法,埋设时,应采用一孔单只压力计埋设方法,并注意封孔,压力力从砂垫层呀碎石底部开始埋设,每隔2m埋设一只,同进应做好埋设记录待同一观测面的全部孔压计埋设后,所有孔压计的外引电缆应编好测点号码,而后集中穿入硬塑管埋入电缆沟,引出路基外进入观测箱内;实际布置根据断面勘察结果作适当调整,其布置观测仪标的设计工作量见表2.1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单位I标数量备注钢板50*50*0.6(cm)块375钢管Φ4(cm)米2550钢管接头Φ4(cm)个4680塑料管Φ10(cm)米2550塑料管接头Φ10(cm)个4680C25钢筋预制桩1.7*0.1*0.1(m)个548测斜管m877.2钻孔总长m1285.5孔隙水压力计个242钻孔总长m170.3沉降环个172静土压力盒个38断面数132(六)、监测频率及监控标准1、监测频率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各观测项目的时间和频率均相同 观测频率一览表阶 段观 测 频 率填土期每日观测1——2次填土间歇期每日观测1次预压期 第1个月隔日观测1次预压期 第2个月---第3个月每周观测1次预压期 第4个月至卸载每半个月观测1次卸载期每日1 次上路面期每周1次上路面期至竣工验收每季观测1次注:当路堤填筑连续进行时,每天进行观测;当路堤稳定出现异常情况或者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加密观测。

      设计观测期为从施工开始时间至竣工验收结束2、监控标准监控标准采用孔压、沉降、侧向位移三项指标综合控制加载期间的稳定控制标准初步制定如下,待软基监控成果出来后,再根据前期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优化单级孔压系数小于0.6,综合孔压系数小于0.4;沉降速率不大于10mm/d;侧向位移不大于5mm/d;测斜不大于4mm/ d;每一级加载完成后继续进行观测,直至达到以下稳定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1)单级孔压系数小于0.4;(2)沉降速率小于6~8mm/d;根据上述标准综合判断路基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业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七)、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监测方法监测项目监测对象监测方法、仪器观测目的地表沉降路基表面沉降板,水准仪地表以下土体沉降总量地面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路堤外侧土体水平位移边桩,全站仪测定路堤侧向地面水平位移量兼测地面沉降或隆起,用于稳定检测地基土体水平位移地基内部土体地下水平位移标,测斜仪观测地基各层位土体侧向位移量,用于稳定检测和了解土体各层侧向变形以及附加应力增加过程中的变形发展情况地基孔隙水压力地基内部土体孔隙水压力计观测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地基土固结情况2、观测精度要求监测项目精度要求地表沉降±1.0mm地面水平位移及隆起±地基深层水平位移±5.0mm孔隙水压力0.25 kPa(3~5kg/cm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