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体育》3课时修改教案.pdf
8页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体育3 课时修改教案数学与体育课题课本 43-44 页比 赛 场【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数学与体育P43-44 比赛场次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体育比赛中的淘汰赛制和单循环制的含义会用画图和制表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计数问题2. 能力目标:通过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规律教学难点】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 】“比赛场次”的问题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有过初步接触,当时球队数限制在4 支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策略】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养成教育】 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设计】教 学 过程教 学 过 程 说明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你知道 2002年第 17 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哪里举行吗?这届比赛共有支球队参加?引入:比赛场次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 比赛场次计算:出示:共 32 支球队参赛,平均分成 8 个小组每个小组有支球队。
师:在同一小组中,每2 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学生回答比赛就叫单循环赛资料介绍)C组:巴西、土耳其、哥斯达黎加、中国问题:中国队在小组比赛中,比赛了几场?小组赛中巴西队比赛了几场?小组赛中,土尔其、哥斯达黎加队比赛了几场?小组赛中,每支球队比赛的场数都一样吗?C组一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2. 小结中国哥斯达黎加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土耳其巴西C组共举行了 6 场比赛用字母表示:A B C D三、练习应用,找出规律:(1)8 人下棋每两人下一局,共多少局?(2)六班 60 人相互握手,共握多少次?(3) 一条线段上共有 6 个点,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线段?总结规律:如果用点表示球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比赛场次分别是多少?填表:球队支数 示意图各点之间连线条数比赛场次2 1 13 312 3分步出示以上问题,学生逐一思考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列表、 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师生共同用画图法, 找出规律完成后,尝试着用表格法找找规律,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说明理由4 6123 65 101234 10n 123, (n1)1/2n(n 1)四、小结:掌握回顾小结补充。
有哪些活动,比赛是单循环?单循环计算方法是什么?五、作业:第 43 页练一练学生口答,教师补充板书:板书:比赛场次支数 示意图各点之间连线条数比赛场次2 1 13 312 34 6123 65 101234 10n 1 23,教学反思 : 比赛场次是在体育赛中常见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组合一项赛事,应怎样计算单循环赛的场次,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推理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我在课堂实施中, 联系了生活实际, 遵循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规律,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归纳、探究,得出比赛场次的规律学生们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学习实践获得知识, 学生学习欲望很强烈, 既关注学生的情感, 又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评价多元化,可师评、自评、师生共评,让每个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起跑线课题课本 45 页起跑线学材分析教学重难点: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开运动会时, 在上体育课时, 经常会接触到 200 米、400米赛跑的起跑问题,起跑时每条跑道上运动员的位置有前后之分,而不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具体的计算可能会比较难。
学习目标1、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2、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策略启发、引导、讨论、练习养成教育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情景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引入出示教材第 44 页起跑线图问一: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问二:半径为 10 米的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11 米呢?二、讲解实例学生解决书本“笑笑和陶气所走过的路程”问题6 名运动员进行 200 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1.2 米,弯道部分为半圆)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7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米)总结:相邻两条弯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想法:此块内容教材不作要求,但我想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较,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三、练一练进行 200 米赛跑,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呢?四、实践活动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
五、思考题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全长400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36.5 米,每条跑道宽为 1.2 米最内圈弯道长为多少米?若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画好,那么 400 米赛跑的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米?解:圆的周长 C2半径为 31.7 米的圆的周长为 231.7 米半径为 31.7 米的半圆的长为 231.7 /2 米,即 31.7 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 米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2 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31.7 1.2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 1.2 )米31.7 1.2 )31.7 31.7 1.2 31.7 1.2 3.770米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板书:起跑线教学反学生在开运动会时,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会接触到200 米、400思米赛跑的起跑问题,起跑时每条跑道上运动员的位置有前后之分,而不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每条跑道的起跑线的位置到底是怎样设置出来的呢?学生通过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从中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现实 课题营养搭配课题课本 46-47 页营养搭配学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营养搭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学生一般不会去关注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大多数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听到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2、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3、让学生了解并解决一些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养成教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育导学策略启发、引导、讨论、练习教学准备情景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教师:你们知道 2008 年奥运会将在哪儿举行?(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 我们的身体正在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营养配餐方面的知识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教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 你是怎么知道的?点题:教师:饭菜中的营养非常丰富, 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我们今天着重研究一下前三种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 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 30 克,脂肪 23 克,碳水化合物 120 克探索新知:学生预习: (小资料和小明的午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新知, 教师则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
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在学生预习中 ,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预习、探究的情况, 随时建构调节教学环节指导学习教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诉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学生回答:北京学生回答:主要有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 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蛋白质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教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学生计算)教师:好聪明,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建议呢?教师:很好,那么就请大家按照营养师的建议,给小明也给你们自己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的午餐,好吗?巩固新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可以小组为单位, 评选最优午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根据 100 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宫保鸡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饭只有 50 克,是 100 克的1/2 ,所以米饭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 克米饭中各成分含量的1/2 ,从而求得这顿午饭中蛋白质含量为27.45克, 脂肪含量为 3.25 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营养师的建议出入较大。
营养师会建议他多吃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板书:营养配餐(投影出示书中表格)教学反思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在交流中发表他们各自的见解,展示他们的思维, 最终使学生的学识与智慧为整个集体所共享,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学生在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见解的宽松氛围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