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青春怀旧体裁影视作品的集体记忆建构.doc
11页国产青春怀旧体裁影视作品的 集体记忆建构作者:日期:国产青春怀旧体裁影视作品的集体记忆建构 -新闻学国产青春怀旧体裁影视作品的集体记忆建构王文岳摘要】近年来,国内青春怀旧体裁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为受众呈现了不同 年代的青春、爱情、实现梦想的故事这些特定年代里的“青春记忆”,唤醒和 分享了拥有共同时代经历的社会成员的集体记忆 此类作品通过对“过往”场景 的象征性再现、群体经历的共性发掘以及历史宏大背景的参与式叙述, 将作品中个体的青春经历赋予了怀旧的意义,从而在影视作品中实现了一代人集体记忆的 建构关键词 怀旧 影视作品 集体记忆 青春2010年一部70后怀旧影片《老男孩》火爆网络后,关于青春纪念的怀 旧影视、文学作品不断出现,勾起了人们对青春岁月的集体记忆,引起了不同年 龄阶层人的共鸣媒介的传播,是“怀旧”从个体行为到群体现象的重要载体, 借助各类媒介,特别是大众媒介保留和传递信息的属性, “可以将过去的事件和信息再现和还原,并以此影响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所以在媒介的广泛传播下, 记忆既是个人行为,连接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也是社会行为,关系到 群体身份的认同、集体记忆的延续怀旧”的背后不仅是人们在对过往美好事物的追寻, 也有社会变革和时 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对怀旧现象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怀旧 影视作品层出的现象以及原因进行探析,并以电影《匆匆那年》为例,具体分析 怀旧体裁作品是如何再现过往,引起共鸣,建构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的一、怀旧影视作品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怀旧,是指缅怀过去,是怀念过去一切美好的时光或事物旧物、故人、 老家和逝去的岁月都是怀旧作品最通用的素材 近年来,影视剧中出现一批以青 春怀旧为主题的作品,2010年《老男孩》成功引起70后的怀旧风潮、2013年《致青春》讲述80后的故事,引起了对大学时光的追溯,2014年,电视剧《相 爱十年》、电影和网络剧《匆匆那年》等等对比发现,这些影视剧不同于《 18岁的天空》、《我的青春谁做主》这种青春记录的故事主线,而是站在今天的视角, 回忆已经经历过的以前,寻找更多的共性来引起观众的追忆,并借助今昔对比, 呈现人物的成长和社会的变迁这种媒介呈现方式与集体记忆建构的当下性不谋而合, 集体记忆是指各类群体所保存的关于自身的记忆,它是关于一个群体过去认识和评价的总称 “集体记忆”概念创始人哈布瓦赫强调,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于过去的 重构换句话说,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场景和引发的追忆, 都是与现实的社会状态、公众的情感意识以及利益要求相关,这些事物都是被重新建构的。
因此青春怀旧体裁影视作品在激发人们集体记忆的同时, 也是对社会和现 代生活的反思青春怀旧体裁作品的意义体现在根据时间维度的转换, 用过去的 记忆来关照现实的社会发展和变化, 在增加群体认同的基础上,影响着群体成员 在当下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二、怀旧影视作品流行的原因怀旧一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它最初表现为个人心理的状态;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悠久的情结却也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1、个人原因怀旧是古今相承的心理情结,回不去的过去总是最美好的,人们想念美好的东西时,容易产生怀旧情绪与以往相比,现在社会的怀旧越来越呈现年轻化 趋势,这也是怀旧心理的现代新特征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 加快,社会交往和工作中各类压力相继涌现, 当代人普遍具有焦虑心理很多时 候人们需要利用过去的回忆或者怀旧的情绪来进行心灵的调节, 实现自我慰藉和反思,因此心理学领域普遍认为,怀旧心理与人们不可遏制的、 普遍存在的怀旧 情绪和回归愿望息息相关2、 文化原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全球话语语境中,在全世界范围内“文化怀旧”现 象就已经出现和流行起来在这种社会情况下,怀旧不仅仅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 心灵需求和意识回归,还生成了一种普遍的富有集体性和社会化的群体现象,在 当下社会形成了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
当某种流行产生之后,这种现象在短 期内都会被大家批量的反复使用 然而人们的追忆是无限的,文化的呈现也是多 样的,所以,在某些特定语境中怀旧体裁的不断出现, 是一种文化的流行和丰富, 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在里面3、 社会原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了以往单一的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话语环境,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导致了一代人经历了两种完 全不同的社会环境,颠覆了个人的以往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紧接着进入新世纪, 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更加紧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细,社会个 体更加分离,随着媒介的渗透,造成人们身份的不确定性,迷茫和压抑成为社会 的情绪在这种情境下,一些怀旧影片常带着对目前社会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思 考,重塑记忆印象里的青春时光和往日生活 因此,“怀旧”成为社会发展下人们不适应的一种治疗方法,成为人们找寻自我、发现和反思价值的过程三、青春怀旧影视剧的记忆重现影视作品中对过往场景和成长经历的展现, 其实就是将对过去深厚的意识 情感,在新形势新阶段下的追忆和回归现以电影《匆匆那年》为例,分析青春 怀旧电影是怎样呈现剧情、建构人们的集体记忆,从而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的。
1、 熟悉的日常符号通过熟悉的日常符号,连接观众现在与过往的记忆,形成怀旧的初级层面 依照集体记忆的相关理论,记忆不只停留在语言与文本中,还存在于各种物件载 体当中,比如博物馆、纪念碑、文化遗迹、歌曲以及公共节日和仪式等因此电 影中怀旧主题的呈现使通过具象的事物来凝聚起人们抽象的记忆 最常用的就是通过对原有事物的再现,任何一代人的成长记忆,都可能被一种物件、一个场景、 一座建筑等迅速唤醒在《匆匆那年》中,老式的高中校服和自行车、女生的娃娃头和男生的中 分,各种单机游戏、课桌、黑板、操场…… 这些物品都带有时代的印记,能够 勾起类似于主角们的80后们的回忆因为影片中这些具体的日常符号, 是那个 年代和人生的那个阶段所特有的,例如只有80年代的出生的这批人在学生时代 才玩“魂斗罗”、“超级玛丽”,只有上学的时期才会整天穿校服、才有背书、 罚站、暗恋隔壁班级女孩的经历通过对这些符号的再现,其实是巩固了人们所 追忆的那个社会和年代的感觉意识, 传达了置身其中的自我形象,因此这些符号 成为群体认同和独特性意识的依靠2、 个体成长经历通过作品中具有共性的个体成长经历, 使观众回忆自身经历,形成怀旧的 共鸣结果。
影视作品的怀旧共鸣普遍通过对个体成长经历的展现, 实现完全私人化和隐秘性的个人记忆的呈现这些个体往往需要接地气,和当时的人有很多共 性,能使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产生共鸣保罗•康纳顿曾强调“绝对脱离集体记 忆的个人记忆几乎没有意义反过来考虑,个人记忆对于群体记忆的建构也是十 分重要的,也就是说被电影表征的个体记忆要博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 它必须是在一定框架和背景中被建构起来的, 这个框架应当以社会群体普遍的现 实经历为依托,通过电影人物的演绎,与观众产生共振的效果在电影《匆匆那年》中,以班长陈寻和内向女孩方茴的故事为主线,还有 学霸乔燃、活泼女孩林嘉茉、篮球队校草苏凯等角色,用他们的故事为观众讲述 80后一批学生的校园和感情生活,这些形象都很接近正常的 80后生活,能引起他们的追忆一一一起去滑旱冰、举办篮球赛、女生讨论《还珠格格》的剧情, 男生玩各类电子游戏、大学的颓废、梦想与现实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通过电影中 个人回忆与现实中的80后这一群体交流的3、大型的历史事件利用大型的历史事件对记忆进行重构,将个人与社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 起,形成怀旧作品的宏大叙事,这是很多怀旧影视作品采取的手法。
电影中的人 物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将个体命运融入于宏观事件的进程中,这是 对集体现状的反思和任务命运的分析当现实中的重大事件参与到影视作品的叙 事时,被赋予了超越自身的价值意义,成为划分人们记忆的重要节点而影视作 品通常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转为对电影情节的转变节点或人性的因果关系 的历史,也就是说作品希冀在一个封闭的结构中建立了一种超然的秩序, 将影视剧中的故事幻想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与受众的真实人生相结合, 在其中寻出有关事件结局或归宿的、必然性、连续性的结论在《匆匆那年》中,在2000年新千年的开始,陈寻和方茴确定在一起, 度过高中校园的甜蜜美好;2011年申奥成功,主角们毕业了,从此迎来了大学 的复杂纠结等等,都将主角的关系发展与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联系到一起, 一方面以重大历史事件引起观众的回忆,另一方面展现社会的变迁与接下来人物 的命运做铺垫,也能引发观众对当代和自身的思考结语青春怀旧体裁影视剧为人们呈现了特定年代的集体印记,通过对过往熟悉 的日常符号的再现、故事主人公的个人经历的回忆、历史宏大背景的故事叙述这 三种呈现,使青春怀旧体裁的影视作品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相连接。
电影中“这些特定时代里的青春记忆”唤醒了与处在或经历过相同时代的社会成员所共有 的记忆分享尽管雅克勒高夫认为,怀旧是害怕失去记忆、害怕集体记忆缺失的 一种拙劣的表现,希冀把个体的记忆制成怀旧商品加以消费 但是青春怀旧主题 的影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愿意怀旧乐于迎合过往记忆作为消费品的存 在,正是因为影视作品建构出关于某一群体青春的集体记忆, 使受众在回忆怀念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集体记忆,从而建立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使他们重新 审视过去的经历,更好的了解和应对现在的生活参考文献① 燕海鸣,《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J].《新书评》,2009 ( 11)② 赵静蓉:《怀旧:永远的文化乡愁》[M].商务印书馆,2009③ 陶东风,《记忆是一种文化建构一一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J]《.中国图书评论》,2010 (9)④ 沈莹,《媒介对80后话语建构与转变》[D].苏州大学,2009⑤ 王诗如,《国产怀旧电影中青春的集体记忆建构》 [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4( 2)(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责编:姚少宝。












